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夫郎家的温润书生 > 分卷阅读31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18(1 / 1)

来搭把手。”一年长些的壮汉挨着跟前坐下,拿下头顶的草帽,兀自扇着风。 这火伞高张的,地头间连点风都没有,往那儿一坐,汗珠子就顺着脸颊啪嗒啪嗒往地上掉。、 “对了,你说你们俩要去东井村探亲?探得谁家亲?”年轻汉子忽而掉转话头。 谢见君同云胡眸光短暂一碰,继而温和笑道:“是一位叔伯家,这不好些年没回来了,爹娘身子不爽利,我俩就代跑一趟,路上听着县令那边垦荒的告示,闲来无事,想申几亩地种种粮食。” “你快别忙活了。”汉子连连摆手,“那些个整日里就知道吃香的喝辣的官老爷,哪里懂我们这些庄稼户的疾苦?” “不是说荒地前三年免五成田税,三年后还可以买下来吗?”谢见君试探着问,他折腾小半日跑来这儿,就是想听听农户们心里的想法,单县令们报上来的冷冰冰的公文,是看不出什么来的。 年长汉子闻声,吊着眸扫了他一眼,“小书生,一瞧你就没干过农活,垦荒哪有这么容易?” “愿闻其详。”谢见君席地而坐,手搭在双膝上,作乖巧听讲状。 “这辛辛苦苦开垦的土地,能种出多少粮食还不清楚,俺们就已经背上田税了,”老汉摊手,满脸都写着无奈,“你瞧瞧俺们手上的这些农具,哪有能顶用的?” “俺家要不是有牛,俺才不干这得不偿失,又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呢。”年轻汉子也跟着抱怨。 这耕牛是犁地的一把好手,谢见君年初在东云山垦荒时,便是靠着宋沅礼送来的牛省了不少力气,如今听他提起,便作势问道:“咱们这西井村里,有耕牛的,大抵是几户人家?” “小书生,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老汉撇嘴,“大伙儿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吃饱穿暖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闲钱买那金贵玩意?这满西井村,你掰掰手,十个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云胡默默地在心里盘算了一番,当初住在福水村时,尚且一小半农户家里有耕牛,他们卖豆腐赚了钱后,也托福生哥买了小牛犊,原以为那时已经足够贫困,没想成相比较现在的西井村,竟还算是富庶些的地方。 他余光中瞥见谢见君神色凝重,搭在一起的十指紧扣着,指节处微微泛白,便伸手抚了抚他的后心 感受到小夫郎的安抚,谢见君歪着脑袋朝他弯了弯眉眼,极轻地道了句“没事”。 老汉像是憋了许久,乍一打开话匣子,地也不犁了,土也不筛了,拉着二人就唠起了闲磕,埋怨官府只管给分地,旁的一概都让农户自己来置办,这一家老小,算起来要五六口人,连饭都吃不饱,还得从齿缝里挤出种粮来。 又说起这荒地位置实在偏僻,哪怕是一朝开垦好了,后面灌溉都成问题,他们总不能日日挑着扁担往这边送水。 “也就是今年收成好些,搁往年灾荒时候,村里农户都得去找城里地主家,亦或者钱庄借贷呢!”年轻汉子补充道。 ——雨吸湪队● “这借贷不是违法嘛?”云胡大惊,脱口而出道。他记得当初他爹牧青,便是因着借贷还赌债,被谢见君以《熹和律法》为由,送进了大牢里。 “这事儿当然不能让上面知道……”年轻汉子压低了声音,“我一听你们说话的口音,就知道不是曲兰县本地人,自然不晓得,这边借贷的利息至少得五分利,有些乡绅开口便要九出十三归……还不上,就得拿全部身家抵债,上个月,就你们去探亲的那个东井村,就有人家不得已把闺女卖去给钱庄掌柜做小妾呢!” 谢见君听着这些话,一时心中五味杂陈。 他头着冒出垦荒这个念头时,只想着种出粮食来,不让百姓们灾荒年忍饥挨饿,就算是大功告成,今日走这一遭,才惊觉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回去路上,他单手撑在马车的窗棂处,望着窗外一晃而过的青苗,默不作声。 “你别发愁了,再想想办法嘛。”云胡在一旁干巴巴地劝慰道。 谢见君敛回目光,瞧见小夫郎眼中明晃晃的担忧,上手揉开他眉宇间的川字,“无妨,我倒不是发愁,只是琢磨着如何去调整垦荒的法令,既是已经知道问题所在,就得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我当是以为你今日挨了那汉子的叱骂 ,转头放弃了呢。”云胡吐了口叹息。 “哪能遇着点困难就撒手不管了?”谢见君莞尔,“你出门在外做营生,何曾因为眼前暂时迈不过去的坎儿罢休?” 小云掌柜脑袋立时摇得同拨浪鼓似的,“我可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人,”,他捏捏谢见君的脸颊,一双杏眸亮滢滢地望着他,“谢大人,打起精神来,甭管是什么难题,落在你手里,一准能解决,我相信你!” 被“盲目”信任的谢大人回去府城,先是让府役们化作平民,深入到各县所管辖的村里,去了解农户们申领荒地的情况。 不出他所料,诸人带回来的消息,同他那日在西井村听来的大同小异,在清楚整个甘州四县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后,他召集了府衙六房,重新决策垦荒的法令。 第197章 七月末,府衙以及四县陆陆续续地贴出了新告示。 凡是垦荒所用的种子,皆由官府分配,包括但不限于粮食与果蔬,开荒的农户可依照着所申领荒地的份额,自行选择并领取种子的品类。 官府不日将派匠人们,下乡修建灌溉所用的水渠和水井,另以低廉的租金,租借铁农具与耕牛于农户。 从即日起,州县百姓均可以向官府借贷钱粮,以补助耕作,其借贷利息为二成,于年底腊月三十日前,以过往三年内丰收时的最低粮价为基准,兑换成粮食,一并归还于官府。 此告示一出,立时就吸引了不少的农户,前来打探情况。 “什么?官府居然要借贷给咱们,利息才两成?” “不光如此,你瞧见没?这到年底偿还的时候,可是依照着最低的粮价!” 告示栏前难得如此热闹,诸人甭管是看得懂的,还是看不懂的,都齐刷刷地聚在一起,讨论着垦荒的新政策。 这前两条所提及到的种种,只要是认识得些字,便都能整明白,唯独最后一条,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人群之中迅速沸腾起来。 要知道,他们作为看天吃饭的农户,哪怕是在丰收年,赶上家里人口多税赋重,也不得不去借贷,用以维持家用。 那些个富得流油的地主豪绅们开口就要五分利,更有甚者,仗着自个儿有些学识,拐弯抹角地骗他们签下九出十三归的契约,等到年末收账,眼看着赔光了家底儿也还不上,便只能卖身为奴。 卖身契一签,这辈子都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