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2(1 / 1)

面想对它挑刺,毕竟是宋朝取代了大唐;另一方面,她们也盼着这个朝代强盛——虽然她们不愿承认——不然怎么能取代他们爱着的大唐呢? 但是现在她们只想骂一句“晦气”。 真是晦气。 道学、贞节烈妇的思想兴起就先不提了,毕竟什么朝代发展到后期没有一堆破事呢。但是“金军南下”、“二帝北狩”这样的词汇一出,她们的心都梗了一下。 “上一次北狩的皇帝还是晋朝的怀帝和愍帝吧。”太平公主恍惚着低语,“这样的王朝……这样的帝王……”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她想说什么。 这样的王朝怎能承继唐王朝的光辉?这样的帝王怎配取代唐王朝的统治? ——此时的大唐骄傲而自负。可她们怎能料到,就在唐朝,就在不久后的将来,唐玄宗李隆基将达成“国都六陷,天子九迁”成就,将强盛的大唐在短短几十年间从顶峰抛至深渊?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 上官婉儿挑了挑眉。 太平公主挑衅地看她一眼,却被对方温婉的笑堵了回去,气咻咻地转过头,继续看光幕。 【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从她早年的词里可以看出一位刚强自信,开朗疏放,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是华夏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词人。 词本是“诗之余”,是“小道”,本有“男子而作闺音”的传统。这种传统与女子天性的契合使得李清照的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矜持含蓄和细腻清雅。 对于李清照而言,作为一个女人,她把自己的闺情春怨全数付与词章,但是,作为一个宋人,她“以诗言志”,把自己的铮铮铁骨全部写进了诗作。 “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 哪里像是闺阁女儿家写出的诗句?简直“不徒俯视巾帼, 直欲压倒须眉”! 她是曾经“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闺阁女子,“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羞涩少女,“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的妩媚娘子,和丈夫“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美丽妻子。 但是,她也是哀叹“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的忧国诗人,是一路追着御舟南下,想要洗清对丈夫“通金”诽谤的坚贞女人,是愤然斥责“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的有识之士,是在一众官员弃城而逃时苦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刚烈忠义之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途径霸王自刎地时,李清照一字一句地吟出这首诗。短短二十字,就成为这个黯然弱懦时代的最强音! 而彼时,她的丈夫——作为一方父母官的赵明诚趁着夜色,利用绳子坠城而出,弃城而逃①,只留下一个狼狈的背影。】 “好一个千古第一才女!”上官婉儿击掌而叹,“我自愧不如啊!” 上官婉儿深知,就算她的文采华丽、摛词精到,但是在盛世长大,纵然少年蹇促,但从十四岁起就锦衣玉食的她,写出的诗作又怎能比得上在艰难和困苦中辗转、历经磨砺的李清照? “国家不幸诗家幸”,从来都不是一句诳语。 【宋朝君臣南渡后,在南方建立政权,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在南宋,有另一个女子异军突起,与在文学界傲立的李清照相对而立,从军中立功,成为另一座高耸的山峰。 她就是梁红玉。 初为营妓,但因为获罪前家中是武将出身,所以梁红玉精通翰墨、能挽强弓,英姿飒爽,与众不同。后来,梁红玉被将领韩世忠纳为妾室,从此与他一起走上了战场。 在黄天荡之战中,宋金双方在江上交战。为了鼓舞兵士斗志,梁红玉冒着箭雨“亲执桴鼓”,协助韩世忠作战。 在后来的民间故事中,常常将之演绎成“三通鼓”。 ——当梁红玉在金山妙高台上擂起第一通鼓,韩世忠立即指挥水军,整肃队伍,扯帆迎敌;当梁红玉擂响第二通鼓,韩世忠指挥战船变化成“人”字队形,且战且退,隐进芦荡里,诱惑金兀术孤兵深入;待金兀术中计追来,梁红玉立即擂起第三通鼓,芦荡里事先埋伏的战船冲杀出来,直将金兀术逼进黄天荡! 这样对战争的演绎显然有简化、神化、英雄主义化之嫌,但是也能依稀看出在黄天荡之战中梁红玉发挥的重要作用。 红妆翠袖,青史丹心,梁红玉是宋朝有编制的女将军,是御封的“杨国夫人”,是为家为国血战的女中豪杰。 青眼识英雄,寒素何嫌?忆当年北虏鸱张,桴鼓亲操,半壁河山延宋祚; 红颜摧大敌,须眉有愧!看此日东风浩荡,崇祠重整,千秋令誉仰淮壖。②】 “这个梁红玉有古荀灌风采。”上官婉儿评价道。 “也有如太宗姊平阳昭公主。”李容微小声附和,“不过宋朝前期并没有道学家的贞节束缚,文有李清照这等人才,武有梁红玉等可守边疆,想来将相诸人也是不俗。怎么会造成如此局面?”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对视一眼,二人皆深知既然文武将相皆是人才但却不能治天下,定然是端坐在龙椅上的圣人出了差错,不过这话却不是可以大剌剌对人道的。 她只是对李容微笑一下:“李女官不如先自己想想?” 李容微有些懵懂地点点头。 其实,刚才李容微还吞下去一个问题,那就是: 宋朝偏安一方,异族势大,等到宋朝末年,岂不是又一次的五胡乱华? 第18章 视频结束 【宋朝之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更加苛刻。 除缠足外,明清时期的女子还饱受“守节”思想的残害。 根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唐朝的“烈女”、“节妇”只有51人,宋朝增至152人,明朝竟达到了27141人,而到了清朝受到旌表的贞节烈妇竟然高达一百万人。 明清女子的守节,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不再嫁”,而是更为决绝的行为。 有些女子会通过毁坏自己的自己的身体明志,比如毁去容貌、斩断手指、割发等行为。 “杨某妻张氏嫁未浃岁,而杨死,产一遗腹子。弥月,抱依母式居,自毁面容足不逾间者数十年”。 “戴氏,诸生李效妻,临淄人,年二十九,夫亡,无子,独居苦节。乡人欲娶,号泣引刀断二指以示。年六十五终”…… 这些节妇需要残害自己的身体容貌以消除他人对自己将来生活的猜疑,不仅是出于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