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的毛豆颜色深绿,上面一层毛茸茸的绒毛清晰可见,散发着浓郁的卤香,勾引着食客。 夫人不自觉咽了咽口水,忽然盼着能赶紧回家,奇怪,明明已经在大相国寺吃过饭了啊? 客人走后全家人凑了过来:“恭喜二姐。” 叶盏算定了手里钱财,这一个月到处摆食摊,赚了六贯钱,再加上这位客人的五两,一共是十一两银子。 如今城里的固定食肆一月租金大约是五两银子。有了这十一两,离着她租赁固定摊位更近一步。 宓凤娘不大理解:“摆摊不用交赁金,你有了摊位岂不是少好大一笔赚头。” “如今我摆摊也就白天,耽搁在路上时间很多,而且还要辛苦两位哥哥早晚帮我搬运。再者有了店铺就有了固定客人,方便打出去名声吸引更多食客。”叶盏说出自己的打算。 如今开食摊不过是一小拨正好路过州桥夜市的食客,开了食肆整个汴京城的人都会过来。 还有以后晚上也不用奔波,能多做一会生意,再者早上将摊子雇出去也是一笔收入。 既然女儿打定主意,宓凤娘便也不阻拦,只说:“若是你手里缺钱,娘今日得的银子可以借你。” 还没等叶盏说完,宓凤娘立刻补充:“三钱利息,比当铺便宜一钱。毕竟你是我亲女儿。” 叶盏:…… 好深的母女情。 叶大富在旁嘿嘿笑:“你娘也是怕给了一人惹得其他兄妹埋怨偏心,一碗水端平对大家都好。” 金哥儿立刻开口:“那娘给我们兄妹几人每人发一两银子便是,这也是一碗水端平。” 回答他的是宓凤娘一记轻敲。 一家人闹过,终于开始吃晚饭。 今日晚餐看着就丰盛:琥珀色的糟卤鸭杂,金黄色的油炸小杂鱼、油汪汪的腌瓜菽扣肉、还有深绿的五香卤毛豆和豆干。 玉姐儿欢喜拍手:“真是天天过年。”妹妹来家里就是好啊!时不时就给家里加肉菜,还能隔三差五吃到做菜的边角料和试菜新品。 叶大富先给妻子夹一筷子:“今日你们娘拿了许多银子,是家里的大功臣呢。” “今日大家捡拾的铜钱按人头分。”宓凤娘宣布。 叶家人欢呼起来,再吃起菜更绝滋味十足。 糟卤鸭杂满口酒香,吃进嘴里凉滋滋的淡淡酒香弥散,夏天吃正好开胃。 油炸小杂鱼被炸得干干脆脆,面衣酥脆,咬开后下面的鱼肉嫩嫩,连骨头都被炸脆了,一口下去能咔嚓咔嚓咬断,非常过瘾。 旁边配着的椒盐调料也别有风味,搭配油炸鱼满口余香。 叶盏要到这时候才知道原来古代豆干也很值钱,穷人一年才能攒钱吃一次豆腐呢。 怪不得大相国寺能将豆干拿来做感谢她做饭的谢礼。 豆干在卤汤里浸泡炖煮之后变得微软,但没有消除本来的柔韧,吃进嘴里还是韧劲十足,很有咀嚼的爽感。 一口下去卤汤的香气在嘴里迸发,让人怀疑是在吃卤肉,玉姐儿赞叹:“就像在吃肉。” 宓凤娘独爱深绿的五香卤毛豆,筷子夹住毛豆一角,咬开后豆荚里嫩绿的小豆粒和肥厚的卤汁就一起涌进了嘴里,满口卤香,拿来下酒正好。 叶璃最喜欢腌瓜菽扣肉,焦褐色的扣肉皮下面是晶莹透亮的肥肉,五花三层,筷子夹起来软塌塌的。 吃进嘴里,肥肉一抿就化,在嘴里满口肉香。 瘦肉则要慢慢品鉴,第一次炖煮入味,油炸让肉皮焦脆,二次炖煮又让肉皮变得潮湿松软,方便吸收腌瓜菽的咸味和风干滋味。 几道工序下来这扣肉简直是完美。 里面的腌瓜菽也好吃,原本是不起眼的腌咸菜,可是此时被切得稀碎放在扣肉碗里,炖煮让它吸收了扣肉的肥油,吃一口下去腌咸菜独特的腌制风味混合上肥油的丰腴,简直金子都不换。 几道菜各有各的特色,有荤有素,有麻有酸,都是下酒好物。 一家人吃得满足,玉姐儿更是捏了捏腰带:“妹妹这饭再吃下去,只怕我要胖一圈。” 她对今日的菜评价很高:“这些菜都适合佐酒。反正我每日要卖小菜,不如卖盏姐儿的。” 她是店里的焌糟娘子,这种职业就是用小篮子提着各色下酒菜去各家店里兜售。 有的酒店只卖酒,懒得做菜,她卖些下酒菜便能赚多些钱。 叶盏想想:“不如我们今晚就去?我再做点便是。” 她穿越过来还没有去过玉姐儿的上班场合呢,不如看看如何。 倘若不好,也好说服玉姐儿早点脱离提篮叫卖的阶段,一起来食肆帮忙。 第20章 叶盏穿越过来才知道大宋市民的人权很高, 举个例子,朝中大臣们上下班都坐骡车牛车,少有人坐轿子,就是因着他们觉得轿夫挑轿子跟畜力无差异,不应当把人当做牲畜使用。 并不像她看过的电视剧里动辄就家养许多奴婢。 首先,律法明面上是禁止买卖人口的,(虽然民间私下里会有黑市交易)。① 富人家里的奴婢大都是是雇佣而来,甚至官府为了防止终身为奴,还立法规定雇佣奴婢最多十年。② 家养奴婢自称“一房家人”、“女使”,并不会以“老奴”自称,他们地位并不低下。 先前叶家在乡下做地主时与那些佃农也只有经济租赁关系,并没有人身依附, 再加之叶盏长在红旗下来自人人平等的新社会,就更不能接受在家中豢养奴婢。 因此她想的是先跟姐姐合伙做生意,等以后日子起来了再雇佣几个帮手。 听说叶盏要跟着自己去兜售小菜,玉姐儿勉强一笑:“那地方有什么意思?” 青花布手巾系在了腰间,将卤豆角等小菜放入专门的碟子里,再盛放进托盘。 再去各家相熟的脚店食肆,跟他们拿了腌青梅、香糖果子、盐豉汤、炒肺这样的下酒小菜。 “不用先给钱吗?”叶盏好奇问。 那脚店老板笑:“玉姐儿是我们大主顾呢,你们先拿去卖,等赚了钱再来结账。” 叶盏恍然大悟,焌糟娘子们相当于是脚店食肆的分销商,有她们帮忙在各家酒楼推销,食肆的菜肴销量也会增加。 以后等她有了固定营业地点,也应当多笼络些焌糟娘子帮忙。 将各色下酒菜收进食盒,再出发去附近的酒楼。 汴京夜生活才刚开始:汴河两岸酒楼林立,游人如织,灯火通明。 叶玉带着叶盏进了一家酒楼,里面已经有不少焌糟娘子。 原来汴京城里有些酒楼有酿酒的牌照可以出售酒类,但店家要么单纯售酒不做酒菜,要么自家菜肴滋味一般无法吸引客人,所以焌糟娘子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