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和杨县令夫妻十几载,他一说话,她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当下惊得坐起来,“你想让三郎另辟蹊径?” “对。”杨县令也坐起来,顺手将软枕塞到了妻子身后,又给自己也塞一个,两人舒舒服服靠在床头说话:“三郎读书上,的确天赋不高,我看他写的字,不仅毫无进步,反而退步颇多。原本我还怨你太过溺爱——” 话还没说话,他就感觉腰间软肉一疼,霎时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赶紧捏住了周氏的手,龇牙咧嘴说完后半句:“我现在才知道,我错怪你了。” “哼!”周氏这才松了手,并且决定宽宏大度的不和杨县令计较。 杨县令自己揉了揉,也不敢计较,只往下说:“三郎没天赋,原本我想让他做生意,当个富家翁。有大郎二郎看顾,也保护怕被人欺负,但现在,我想,或许三郎也能走仕途。现在陛下虽然还年幼,但性格仁厚,先帝也曾十分重视农桑,我想,或许三郎可以走这条路。你看呢?” 周氏听得心中一动,不由自主点点头:“这的确也是一条路。只是,光一个播种机,能行吗?” 这也是杨县令自己担心的问题。 光一个播种机,的确是惊才绝艳,可如果后续上没有其他事情支撑,那就会被人笑话,说是江郎才尽。 尤其是杨元鼎现在才十二岁,比陛下还小两岁,将来等能入朝为官,恐怕这个事情,已是被人淡忘许多了。 因此,杨县令沉吟了半晌都没言语。 倒是周氏轻声说了句:“修郎,咱们在这边,至少要呆满三年,不如,这件事情,先看看。不着急。播种机这个功劳,也不好让三郎一人独占。他现在太小了。而且,咱们上头还有州牧,越过州牧,也不合适。” “倒不如,说成是三郎顽皮,喜欢这些,有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而你听见后,便让工匠尝试。然后,再上报给州牧,至于州牧如何说……就随他去。左右这件事情,你的功劳是逃不掉的。到时候,倘若有人问起详细,你再特地提起三郎不迟。这样有了一段时间,或许三郎又有什么想法。” “如此一来,你再顺势提起,岂不是水到渠成?”周氏声音轻柔,眉头渐渐舒展,面上也多了一丝笑意。 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法子。 杨县令听得认真,此时也是豁然开朗,不由得搂住了周氏,一口亲在周氏脸颊上:“还是我夫人想得周到!的确该如此,的确该如此!若我直接上报,越过州牧,那就成了树敌了!” 这种事情,看似不得不给旁人分一杯羹,但也不全是吃亏。 这回让别人也领些功劳,下次人家自然愿意扶你一把!这才是对三郎最好的! 杨县令唏嘘道:“但愿三郎这次能定定心,莫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然,我可真是没法子了。” 周氏轻笑:“我看倒是不用太担心。你没发现?九娘是个上进的,跟着九娘,三郎如今很是用功认真,都甚少玩了。这大概,就是近朱者赤吧。” “这倒是。”杨县令点点头:“九娘是真努力上进。我看着,都觉得眼热。要不是……我倒想认个干亲了。” “可别。”周氏压住杨县令:“我想着,看看再说。三郎马上就十三岁了啊。” 再过两年,可是就要考虑成婚的事情了。 虽然男儿开窍晚,但当父母的,哪能不提早考虑着? 干女儿固然好,可终归要嫁给别人家去,到时候还心疼呢。 杨县令诧异:“你竟然想得如此深远?” “不是我想的深远,是大郎,东京那边来了消息,婆母提起,想给大郎与她娘家的孙侄女定下来。说两人从小也算青梅竹马,正相配。”说起这个事情,周氏就有些抱怨:“我倒是后悔,没早点给大郎看看。婆母这话,我如何好拒绝?可婆母那心思,难道我不知道?无非就是想亲上加亲。可总也不能矮子里拔将军吧?” 反正她看上不上那那小娘子! 第149章 夹缝做人 对于周氏的抱怨,杨县令很明智的选择了默不作声——根据经验,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错! 等周氏抱怨够了,杨县令这才搂住周氏肩膀,说了句:“孩子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然还是咱们说了才算。母亲那头,我回头找个理由拒绝。现在大郎正是读书的关键,其他事情,延后再说。” 杨县令笑了笑:“再说了,咱们也得问大郎的意思。我看大郎对她也并没有什么意思。” 周氏心气儿这才顺了,然后嗔怪的看一眼杨县令:“反正你别提我,就说我与你商议,你不同意。不然婆母又要觉得是我的意思。心里该不痛快。” 杨县令连连点头:“我懂,我懂。” 然后扶着周氏躺下来:“时辰不早了,睡吧。明日我们恐怕还得出门,你给我们准备些肉,到时候带过去,总是吃村民的也不好。还有,三郎正长身体,你给他准备些点心肉干的,叫陈斗背着。” 周氏白了杨县令一眼:“还用你想着?我早就吩咐下去了。还有你要喝的茶水饮子,我也一并准备上。外头水不干净。” “张家这点倒是讲究,他们喝的水,都是煮开了的井水。”杨县令笑了两声;“而且还特地煮了一锅饮子,就用金银花煮的,加了点糖,很是好喝。” “他家是真的想得周到。”周氏点点头,很满意:“不过咱们也给他们添麻烦了,回头我准备一份礼,完事送过去。” 杨县令恭维道:“夫人也想得周道。” …… 第二日,早饭时候,杨元璋递给了杨县令一卷写得密密麻麻的纸 杨县令诧异接了过来,展开一看,竟是一篇策论。 关于播种机将来前景的策论。 杨元璋的文笔自然没得说,字体也没得说。 而且一条条的,简短凝练,十分清晰。 杨县令一口气看下来,眉梢眼角都透出一股满意,然后大笑着夸道:“好,好,好!说得好!大郎啊,你能想到这些,可见的确是花了心思,也成熟了!十分周全,十分周全!” 杨元璋满面笑容,却指了指旁边吃包子的杨元鼎:“三郎来找的我,他提的意见,只是稍有些稚嫩,我润色了一二。这是三郎的功劳。” “可不是我想的。我昨天听九娘说,估计这个太贵了,大家买不起,如果能像借牛一样就好了。”杨元鼎腮帮子鼓鼓的,话都说不清楚:“我就提了一句,大哥就想这么多。” 看着两兄弟谦让功劳,杨县令心中更加满意,捋着胡子大笑,整个人都是神清气爽的。 杨元峰也在旁边笑。 周氏更是满面柔和。 一家子吃早饭,整个气氛都是和和睦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