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并且单方面再次宣告:我们的友情,天长地久! 接下来,杨元鼎快乐回家,而张司九他们也带着半扇猪肉回去。 因为牛车大小有限,因此徐氏和张小山两人都没好意思上车,只让小松小柏还有张司九和杨氏上了车——他们腿脚慢,怕跟不上牛车速度。 而且,因为还有里正儿子以及其他几个村里人在,徐氏和张小山谁也没有提起卖猪蹄和张司九读书这个事情,只是和其他人说笑。 张司九发现了,今天的村民们,个个都十分热情。甚至平时不怎么熟悉的人,也会凑上来说话,比亲戚还要亲戚的感觉,好像两家人交情多么深厚。 而且他们的话题离不开养猪这个事情。 大家的心思,简直是再明显不过了。 虽然有点儿觉得好笑,但张司九也十分能理解:对于乡下人来说,养猪,不仅能卖钱,还能让自家吃上肉,如果养的猪,都能像胖墩那样肥,那一家人的日子都能好过一点。他们肯定会在意的。 好不容易到了家门口,里正儿子帮忙将猪抬进去,也没多留,谢绝了徐氏说的割一条肉带回去吃的提议,匆匆就回家去了。 徐氏提着刀,跺脚埋怨张小山:“你咋个没拦住人呢?人家帮了我们忙,又是里正家的,怎么也该拿点肉让人回去吃的!不然,显得我们多小气!” 张小山只觉得无辜:“他不要,还跑得跟黄鳝一样,我哪拦得住?总不能按在地上吧?” 徐氏瞪张小山:“反正要用上你时,你就理由多!” 说完回去把菜刀又放下了——倒不是不着急分肉,而是她怀里还揣着十两银子呢!那沉甸甸的重量,时刻都在提醒她,她揣着一笔巨款,应该赶紧收收好! 不过,即便是过去了这么久,再掏出银子的时候,徐氏还是觉得有些恍惚和不真实:“两根猪蹄,竟然卖了这么多钱!” 招银回来就去点火烧炕了,一方面是为了大家暖和,一方面也是知道自己身份,特地避开一下。 张司九坐在徐氏旁边,直笑:“二婶觉得不像真的,就掐二叔一把,看他疼不疼。疼就是真的。” 吓得还没上炕的张小山赶紧选了个最远的位置:“可别,可别,这种事哪能是假的?不过,这个钱还是快收好,别让其他人晓得了。年关上,小偷多得很!” 杨氏也连连点头:“就是就是。回头你藏好了,别被人惦记上了!” 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张司九倒是有个好提议:“不如干脆花出去,这样谁都知道咱们家没钱,也就不会惦记了。” 第214章 光明正大 张司九这个提议,直接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杨氏更当她这话是小孩子的胡言乱语:“胡说八道?花什么花?这钱当然要攒着!咱们家现在不缺吃不缺穿,哪有花钱的地方?!” 她甚至瞪了张司九一眼:“再说了,怕人知道,就要花了,这是什么话?不长脑子!” 徐氏倒是比杨氏对张司九更有信心,她觉得,这个事情听起来虽然不靠谱,但张司九不可能随便说瞎话的——九娘那么聪明,没准真是想的好主意呢? 所以,徐氏就看住了张司九,态度很和蔼,一点不着急发怒:“九娘,你说说,为啥这样说?” 张小山直接没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 但他也不在意,同样看住了张司九,潜意识就是:听媳妇的,听侄女的,听老娘的。 张司九抿嘴笑了笑:“奶奶,你忘了,小松过完年,就六岁了。六岁了,就该送去读书了。这个钱,正好给小松交学费,买笔墨纸砚。还要给二叔请个师父教功夫。加起来,这个钱,都未必够呢。” 这下,所有人更惊了。 杨氏一下也不说话了,她是真忘了这个事情。 徐氏虽然还记得这两个事情,但觉得小松读书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张小山的这个事情,她手里的钱是够用的。反正每天都有进项,所以也没觉得这个钱是多大的花销。 而且,徐氏潜意识里,也是认为这个钱,应该存起来的。 直到这会儿张司九提起来,她才反应过来:是啊,之前没钱,小松读书的事情可不是就只能拖一拖么!现在有钱了,为啥不能明年就送去呢!还有小山这里,怎么就不能多花钱,请个好点的师父?再定个趁手的兵器? 这下,徐氏连连点头:“对对对,九娘说得对。这个事儿,就这么办!明天咱们就去花钱!然后把这个钱都花光了!再告诉所有人,咱们又穷了!” 杨氏也没反对。 张小山“嘿嘿”笑了两声,也没反对。小松读书是好事,而且,作为男人,总归也有个武术梦嘛! 不过,他还记得老娘和徐氏:“要不,你和娘一人再打个镯子吧?” 结果他就收获了徐氏和杨氏共同瞪视和异口同声:“你钱多没处花了?” 这阵仗,直接吓得张小山一缩脖子。 张司九“嘿嘿”笑出声来,毫不掩饰自己对张小山的笑话。 小松小柏在杨氏身边支棱着个小耳朵听了半天,刚才见气氛不对没敢插话,但是这会儿见张司九都笑了,也就跟着一起冲张小山“嘿嘿”笑,气得张小山扬起手来,假装要咯吱两人。 小柏一面笑一面往杨氏怀里躲。 小松则是眼睛都亮晶晶的:“爹,我明年就要去读书啦?” 在这半年张司九的灌输下,小松已经有了一个坚定不移的认知:读书会变聪明,变厉害,只有特别聪明的孩子,才能去读书! 所以,一想到自己可以去读书了,小松整个人都激动又期待。 张小山收回手,努力威严了一把:“那还能有假的?不过,明年你去读书,学不好给我丢人,看我你打你?” 徐氏没插嘴,任由张小山教孩子。 小松却根本没被吓唬住,反而欢呼了一声,直接就在炕上疯跑起来:“好耶,好耶,我要去念书啦!我要去念书啦!” 张司九看着小松激动的样子,露出了神秘而同情的微笑:孩子,很快你就会知道,读书可比种地累多了。种地还有个农闲的时候,可读书?那是天天早起,寒暑不懈啊!还有各种考试,各种的背诵,做不完的卷子,练不完的字……只有没读过书的孩子,才会这么天真的觉得,读书是个美好的事情。 杨氏搂着小柏,看着小松,忍不住的发笑。 徐氏也笑,笑着笑着心里就感叹起来:九娘懂事得让人心疼。她自己也想读书,可也只提了旁听,还不肯叫家里出钱。可小松读书,她倒是舍得…… 她拉过小松,板着脸跟他嘱咐:“你得记着,你能去读书,全靠你大姐,你将来要是对你大姐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