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乐呵呵应了,送大家出门,回来后就跟徐氏她们几个感叹:“要不还是说,远亲不如紧邻呢!咱们村里的人,还是仗义。” 徐氏也没啥说的,点点头,“到时候买好酒。” 她虽然憎恨毁坏青苗的人,但对于这些热心的邻居们,也实在是心里温暖。 甚至徐氏转头还跟张司九和小松小柏他们说道:“你们都记得今天来的人,以后他们这些人家有什么事儿,就算我们长一辈的人不在了,你们也要去帮忙。” 这都是情义。 张司九他们几个都应了。 不过,看这个意思,张司九觉得进城的事情,十有八九是没戏了。 有了这个事情,徐氏和张小山估计也会觉得舍不得这里。 晚饭时候,果然张小山又提起了这个事情:“买房的事情再想想吧。咱们村里的人,也不都是坏的。就算进了城,也不见得邻居都是好的。过日子嘛,总有磕碰的时候。” 他这分明是想开了。 杨氏露出笑容:“对喽!就是这个话!难道搬进城里,就没有个糟心事了!” 不过,徐氏却有了自己的想法。她放下筷子,看了家里其他人一眼,然后轻声开了口:“我倒是觉得,城里的房子还是要买的。倒是家里修房子的事情,咱们可以缓一缓。” 一家人齐刷刷看向了徐氏,不明白她为什么忽然这样说。 张司九猜到徐氏为什么会觉得房子要买,但多少有点意外徐氏竟然能想得这么开。 毕竟,家里现在也没多少钱,估计要真买了房子,一下就又得回到解放前。 徐氏拢了拢耳边的鬓发;“要买,咱们就买个靠街的,后头住人,前头可以开个小铺子。这样,不仅有个刮风下雨的不方便来回跑可以住下,而且开了铺子,也能多赚点钱。最主要的是,这样不管小松还是小柏,将来如果谁娶了媳妇想住到城里去,就可以分过去。也算是有个营生。” 留在村里的,就种地。 去城里的,虽然没分到土地,但好歹有个铺子,不管租出去,还是自己做点小买卖,都能养活自己。 徐氏实话实说:“咱们家地不算多,抛开九娘和小南瓜那一份,我和小山手里的,更少。将来怎么都不够他们两兄弟分的。倒不如早早办点别的家业。钱留在手里,也多不了,更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人盯上。修房子更不要说,现在都有眼红的,咱们要是再修大房子,那不是等着招来更多的事情?” “买城里的房子,咱们谁也不用告诉,悄悄摸的。将来开铺子,也只说是租的房子。就算将来哪一天真的日子出现什么难处,这房子也能卖钱。”徐氏看向张小山:“小山,你天天在城里跑,你觉得,县城里的房子咋样?买了会亏钱不?” 张小山挠了挠头,“我哪懂这个?但住城里肯定有好处。别的不说,天天晚上都有人巡逻,比起村里,那是安全不少。而且要有个什么饥荒战乱,住在城里,不仅有救济粮,还有人守城。安全多了。” 所以,想做城里人的人,还是多。 谁家有钱了,不想进城去? 就是那些乡绅,看着都住在村里,但人家哪家在城里没个房子铺子的? 所以,张小山虽然不懂赚不赚钱,但心里还是支持徐氏这个想法的。这一点,从话风里就透出来了。 张司九本来以为自己还需要说点啥,结果没想到,二叔二婶一个比一个看得明白——这思想觉悟,跟以前是大不相同啊! 杨氏还是老思想:“有钱的话,还是买地划算。” 徐氏无奈:“娘,咱们村哪有人卖地?就算有,咋买?人家要是犯了难卖出来,你买了,回头咋见人?倒像是趁火打劫。可要有人进城去,不要这边的地了,拿出来卖,还有里正他们盯着呢。咱们又能买多少?而且……” 后面话不好听,徐氏不大愿意说出来。 张司九就帮她说了:“而且,咱们村里有钱人可没几个。这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碰上一个?” 主要是,这里离城近,真搬家走的,少,十几年都未必能遇到一次这样的。 而且,真遇到了,买一亩两亩的钱,按照家里现在这个情况,怎么都掏得出来。 张司九看杨氏还要说啥,就干脆提了另外一件事情:“对了,程大夫他们说,打算给我一点医馆的分红。不多,就一成,一年肯定也有个进账。到时候真碰上了合适的地,咱们肯定有钱买。奶奶,我觉得二婶这次想得很有道理。财不可露白,修房子固然长脸面,买地也豪气,可咱们家现在就二叔一个成年男人,那不是招人妒忌吗?” 第352章 喜事 这话一出,顿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到了分红上,反而对买房这个事情放到了一边去。 徐氏惊讶得眼睛都瞪大了:“怎么还给你分红了!” 在徐氏看来,哪有这样的好事情?!张司九在医馆学医术,没交学费就算是天大的喜事了,怎么还倒过来给张司九钱? 张小山也奇怪:“程大夫他们这是糊涂了?” 张司九:……就不能考虑一下是我天赋异禀? 她咳嗽一声,解释一句:“不是,上次医馆不是被人踢馆吗?我代表咱们医馆赢了,所以,齐大夫才做了这个决定。而且,也是看我表现的。要是我后面医术不行,给医馆丢人了,也就不给我分了。” 这话怎么看都有点糊弄和不可思议。 所以徐氏和张小山根本无法接受。 杨氏更是皱眉道:“那不能要。你在人那儿学医,没给钱就是人家仁厚,给了咱们恩情。咱们不能拿这个钱。” 张司九更无奈了:“我已经拒绝过了,齐大夫和程大夫非要给,我拦不住。而且,齐大夫说,这算是工钱。因为以后如果医馆碰上接生的事儿,我也得去,还必须随叫随到。就是接生的技巧,也要教他们。” 顿了顿,她提起珍娘:“程大夫的一个老熟人从府城过来了,她也是做接生的,估计以后是想让我跟着她干。我觉得挺好的。” 接生是个挣钱的营生。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是个暴富的行业——运气好,遇到的有钱人多,那可不就是发财了? 但张司九这么一说,就好像以后挣得不会有之前那么多了。 杨氏和徐氏这下就接受了:哦,原来是把接生的钱变成了分红啊!那就行了。没问题了。 徐氏甚至还语重心长的对张司九说道:“就算挣得少了,心里也莫要有怨气,程大夫是个好人,尽心尽力教你,你得心存感激。就当是孝敬他了。这徒弟孝敬师父,天经地义。” 张司九乖乖点头。 小松听了半天,这会儿忍不住插话问一句:“娘,那咱们到底啥时候买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