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她就是想开医馆!难道我们竟就这么随着她去?让她占便宜?” “那太医署的名声怎么办?到时候官家知道这个事情,问起来,我们可是脸上无光啊!” 也有人认得出来杨元鼎,怒道:“那杨家小儿和官家最是要好,这件事情,他估计都是要和官家说的!” 也有人阴谋论:“那你们说,这事是不是官家的意思?官家是不是对我们不满意?” 这下,大家就开始焦虑起来了。各种猜测纷纷而来。 陈深严看着这一幕,倒是满意多了:对嘛,一个个紧张起来,才会更有心思去钻研医术! 第二日,张司九照常出摊。 不过这一次就没遇到愿意让自己诊疗的病人了。 第三日,张司九一点不迟到。 如此连续了七日,张司九一共开张四次,处理的全是外伤。 太医署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习惯了,反正对她的存在,多少有点麻木和熟视无睹。 倒是周围的百姓有不少跑来问,张司九看病会不会比太医署便宜——太医署的价格还是偏贵一点的。毕竟他们的药更好,大夫也更好。 但也没贵得离谱,普通家庭,也看得起。 张司九对于这种问题回答是:“差不多。” 是的,差不多。 她的药也不便宜。 比如外伤的药,如果出现感染,那是要用土霉素的。 土霉素虽然看似成本不算高,但人工成本不算低。 那些实验室的人,每个月是要发钱的。而且,失败率也一直降低不下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环境摆在这里,不管是无菌环境,还是器皿这些,都不如现代操作起来便宜方便。 而且,张司九的手术人工更不便宜。 她用的工具多,要求高,所以…… 别的不说,那一瓶提纯后的酒精,就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 她和太医院比,唯一的竞争力,就是技术。 将来,会是技术加上方便。 毕竟现在大夫不分科,很多病症都是混着看。 太医署的大夫已经够多了,但也没想过这模式。 他们还是喜欢一个大夫看所有病这种模式。 倒是朱疡医的师父,喜欢一个人精通一个项目的好模式,没有人赞同。 第八天,张司九这里,终于迎来了一个急重症患者。 患者一直吐血。 而且发着高热。 先送去了太医署里头的。 但太医署里头显然没什么更好地办法,而且估计说是没什么治疗的必要——所以家属只能把人抬出来。 这个时候,张司九能坐视不管吗?那必须不能! 顾青舟在张司九的一个眼神下,“嗖”的一声就窜出去了。 这种病症,说实话,肯定不容易治好。 可作为大夫,只要有一线希望,那就不该也不能放弃。 没诊断过,张司九更不可能因为别人的判断,而给对方下定论。 那患者家属本来看见顾青舟窜出来,都以为顾青舟是要拿他们寻开心呢。 毕竟,太医署都没办法的时候,他们根本不信还有人有办法! 顾青舟劝说了好一阵子,才劝动了这些人,让他们先让自己这边看看再说。 人抬过来,太医署那边的齐敬,就过来了。 也不说话,就往那儿那一站,目光就跟监控似的。 张司九也不理他,直接开始望闻问切。 一番询问后,张司九就知道了:患者是两天前开始吐血的,一开始吐得并不多,只是呕吐物里带着点。 可后来,忽然就开始拉黑色的大便。 恶心反胃,然后吐血。 不仅如此,也没胃口。 喝水都会想很快想吐。 更恐怖的是,一吐,就是血。 有时候甚至是血豆腐那样的。 昨天开始说头疼,今天就烧得烫手了。 张司九第一怀疑,就是胃出血。 而且看着这个架势,恐怕还不是单纯溃疡什么的引起的出血。 毕竟,之前患者也没有任何胃痛之类的病史。年纪也很轻,才二十二岁,今年刚做了爹,身体好着呢。 沉吟片刻后,张司九问了句:“吐血之前吃的什么?有没有吃鱼这类的东西?” 患者自己还是有意识的,摇了摇头:“没有,那天吃的是鸡。” “吞骨头了吗?”张司九问一句。 有时候,食道和胃被划破,不仅是鱼刺。 骨头碎片也能做到。 患者摇头,表示不知道有没有。因为他吃的时候,觉得骨髓很香,所以骨头都是嚼碎了吸吮过的。 张司九明白了:大概率就是骨头碎片混在里头,吞下去了。 鸡骨头也是有相当硬度的,断口如果比较锋锐,那完全是能划破胃的。 但是现在也没有胃镜能看看是不是,所以还是只能凭经验判断,以及切开再验证。 因为胃破了,如果没有完全破裂还好,如果完全破裂…… 第512章 怎么处理 当然,这种时候,就看划破的位置。 如果位置在食道,还要好一些。 而如果真在胃部……情况就更不好处理。 但不管是哪一种,吐血这么多,加上高热这个情况,就必须尽快查看并治。 张司九毫不犹豫,直接道:“这个情况有些棘手。死亡率是相当高的,我们必须打开腹部,看看里面的情况。而这种处理方式,本身就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你们需要给我们签署一份手术同意书。” 没有手术同意书,只怕后头要起官司。 家属还是头一次听说这种词汇,一时之间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而听云早就已经摸出了准备好的手术同意书,将家属拉到了一边儿去,仔细的解释手术同意书是什么,又逐条的解释,那一条条的写的都是什么东西。 张司九则是叫上其他人,开始做手术前的准备。 没办法,现在人手太少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患者似乎又难受,一扭头,又是一口血吐出来。 果然是鲜红鲜红的,看上去十分新鲜。 杨元鼎猝不及防看了一眼,“噗通”一声就倒下了。 陈斗也不用人吩咐,麻溜的就把杨元鼎拖走,安置在旁边牛车上——马车颠簸,而且马没有老牛性情温顺,所以时下除非远门,大家都喜欢用牛拉车。 当然,不管什么拉车,反正马车里的配置都是一样的。 陈斗把杨元鼎舒舒服服的安置上,又毫不留情的抛下主君,跑去看热闹了。 那边,张司九他们还在紧锣密鼓的忙着准备,这头,家属们却有人闹了起来。 那人嚷嚷道:“照着你们这个什么同意书说的意思,治好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