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离婚后没再婚也?没孩子,这些年可能年纪大了,忽然热衷起给人保媒拉线这种事,我离她最近,自然第一个?遭殃。” 谢一菲笑了:“你还用别人保媒拉线?她是不是还不知道你的光荣事迹?” 秦铮瞥她一眼:“我有什么?光荣事迹?” “要我一个?个?说吗?” “好啊。” 谢一菲正要开口,忽然对上他?似笑非笑的表情。 差点上了他?的当。她猜只要她说,他?肯定又会说她过分关注他?的感情状况。 “算了,我懒得说。” “你以前好像比现在话多点。” “说什么?以前,我早不记得了。”她佯作淡定地?看向?窗外,“快到了吧?” 没有人回应她,但从反光的玻璃窗上她看到了他?冷峻的面色和抿起的唇。 大约半小时后,车子驶入一个?小区。 天还没有黑透,依稀看得出小区景致不错,房子都是四层高的花园洋房,一楼家家有小院,每家小院设计得都很有特色。 秦铮:“主任家就在一楼,她工作以外的兴趣爱好就是搞点花花草草的,所以当初就买了这里的房子。” “这里很贵吧?” “这个?小区虽然不错,但位置比较偏,再加上当年买得早,不算贵。” 说话间,车子已经停了下来。 小区里是人车分流的设计,两人拎着礼物?穿过一条长长的林荫路,到了周意芝家。 来开门的正是周意芝本人。她衣着打扮不算华丽,但看得出也?很讲究,脱掉了医生的白大褂,谢一菲差一点没认出她来。 秦铮介绍说:“这是我们科主任,我的导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内著名的甲乳外科专家周意芝主任。” 这话里带着明显的调侃成分,周意芝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拉着谢一菲进门:“是谢老师吧?秦铮跟我提过好几次。” 谢一菲知道这多半只是句场面上的客套话,笑着和对方寒暄了几句。 周意芝犹犹豫豫地?说:“我看谢老师有点面善,我们是不是之前见过?” 谢一菲只见过周意芝一次,就是她带人查房那次。 谢一菲:“之前在您那做了个?小手术。” 周意芝恍然:“我想起来了!” 说完她意有所指地?点了下秦铮:“你小子这医患关系处理得可以啊。” 明知道她误会了,秦铮也?不解释:“您不是一直劝我对患者好一点吗?我这也?是听您的话。” 上一次见面,周意芝给她的印象还是个?不苟言笑的科室主任。但今天他?们师生你一句我一句,老师没有老师的架子,学生也?没有学生的恭谨,氛围让谢一菲觉得很舒服。 谢一菲他?们到的不算早,此时餐厅里已经热热闹闹围坐了一桌人。 周意芝很热情地?一一帮谢一菲介绍着,就像秦铮说的,这些人里有不少都是业界知名专家,甲乳方面的最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周意芝的朋友,也?都是医药界的。 看得出他?们和周意芝以及秦铮的关系都很熟稔,见谢一菲是秦铮带来的,对她的态度都是客气中?带着一丝暧昧。 周意芝好像默认了她是秦铮的什么?人,话里话外不是在夸秦铮就是在夸医生这个?职业。 “现在在大城市打拼哪一行都不好干,相比较之下,外科医生的性?价比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是在医疗资源这么?紧俏的情况下,自己家人多少是方便一点……” 众人闻言都跟着附和。 这里的大多数人都算是秦铮的前辈和长辈,尤其是周意芝,她既是秦铮的导师又是他?的领导,而且能看得出她是很欣赏秦铮的。但在谢一菲面前,她却这样放低姿态,给人一种秦铮“高攀”了她的感觉。 可是她心里清楚,在世俗的评判标准下,她和秦铮之间只有她高攀秦铮的份,所以周意芝和在座其他?人的态度更代表着一种对她的认可和尊重。 虽然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但谢一菲还是忍不住去对比秦一鸣母亲对她的态度。 第21章 “还是想想怎么跟秦一鸣…… 谢一菲百感交集地看向秦铮, 他似有所感地看过来,却?什么也没说,只是夹了?只虾放在她的碟子里, 对长辈们的“卖力推销”摆出?一副听?之任之安之若素的姿态。 她知道他这是在安抚她,让她别?有什么心?理负担,听?着就行,可这一举动在别?人?看来却?也是在意她和维护她的表现。 “刚才听?秦医生说, 谢老师在B大任教,教什么课程?”有人?忽然问。 谢一菲抬起头来,问话的是一位头发斑白的中年男人?, 听?刚才的介绍,似乎姓张, 也是甲乳方面的专家。 谢一菲:“一些药学方向的本科课程。” “原来谢老师是药学专业的,那平时也做课题研究吧?” 谢一菲颔首:“目前正和一家国内知名药企联合研制一款新药。” 刚才众人?已从医疗保险的改革聊到医疗投资的升温, 从某个病例聊到肿瘤的“慢病元年”, 这会儿又聊到了?创新药上?。 “据我所知在过去的十年里, 上?市的原创药物中90%以上?的创新药来自国外,众多癌症药物、降压药等基础药都依靠进口……” 那位张主任侃侃而谈,似乎对创新药领域也有所了?解。 起初谢一菲还以为他有什么新的见地, 结果越听?越不对劲。 谢一菲理解很多人?对国产创新药并不看好,但这位专家的观点实在有点极端,在他看来, 国内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 其实这样的说法谢一菲也不是第一次听?说,可外人?可以唱衰, 自己人?深知行业处境的艰难,绝对不该说出?这样的话。医药不分家,她没想到会在这种场合也能听?到这样极端的论调, 更没想到这是出?自一个老专家之口,而且对方语气中是掩饰不住的傲慢和嘲讽。 其实这些质疑,她也有过,她也曾像这些人?一样怀疑过自己所学所做是否有意义,他们的研究有朝一时是否能开?花结果。 但是导师总是说:“你不能要求一个人?全力以赴地去做他自己都不相信的事,你要继续从事这一行,你就要坚信我们能做到,坚信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在明天开?花结果。” 导师是这样的人?,坚定地相信着,且努力实现着。她也因此?开?始学着相信,然后在一个个小小的成绩中变得对未来充满信心?且坚 定不移。 所以此?时听?到这些人?说这些话,她无法做到置之不理,更不会为了?场面融洽就去迎合对方。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