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没考上的人,来了首都以后?居然还要去首都大学听课。 这要是他爷奶爹妈让他干,他保准甩脸色直接走?人,但是沈茉儿让他去,他就只能捏着鼻子?乖乖去。 课听不懂没关系,人必须要去,表妹说了,这是工作的一部分。 他在?厂里包吃包住,也?不用踩缝纫机,每个?月就能拿好几十的工资,别说只是听几节课了,就算是让他上讲台去讲课,他也?必须得去啊! 何况,赵正辉发现其实有一些课还是能听懂的,甚至让他还挺有启发的,时间久了,他甚至都敢在?课后?找老师提问题了。 一晃眼到了八月。 虽然是暑假,但沈茉儿和傅明泽却比平时还要忙碌。 傅明泽跟着他们系的教授进?实验室打杂去了,沈茉儿则是到处找地方搬迁制衣厂。 他们那款布拉吉卖得太火,不但万泉路百货大楼那边天天催他们扩大生产,后?面赵正辉送货的时候还被其他百货大楼和供销社的人给蹲到了,死?皮赖脸地跟着赵正辉回到华彩制衣厂的院子?里,非得蹲到沈茉儿过来,让她?给他们批一点货。 也?就是这时候,国营工厂都要面子?讲规矩,不会去抄别的厂子?的版,要再过个?几年,这款布拉吉卖这么火,怕是早就满大街都是仿版了。 各单位的采购员看?到最近风靡整个?首都的华彩制衣厂,竟然是这么个?只几十号人的小作坊,其实也?是傻眼,要货的同时也?纷纷劝沈茉儿赶紧换个?地方扩大规模。 沈茉儿倒是想先办个?小作坊苟个?几年,每季度随便?生产个?一辆款衣服就算了,哪曾想第一款布拉吉就卖火了。 而?且,这些百货、供销系统的同志非常的热心,听说他们厂子?缺少原材料,纷纷表示可以提供渠道和人脉,帮他们争取布料指标,只要他们生产的产品能定向供应给他们的百货大楼和供销社就行。 沈茉儿一听,这生意好像可以做,于是也?就趁着暑假开始着手搬迁扩张事宜了。 只是合适的地方确实很难找,这时候不像九十年代,大片国营工厂倒闭,找旧厂房旧机器相对比较容易,这时候国营工厂正欣欣向荣,谁家的厂房自己?都得用。 沈茉儿只能到处托人,最后?还是经济系的老师帮她?打听到一个?地方。 某街道工厂,原先是做帽子?的,因?为款式比较保守质量也?很一般,不太卖得出去,这两年厂里效益每况愈下。 今年年初终于做不下去,厂里把库存的帽子?给工人分了抵工资,然后?厂子?就直接倒闭了。 这年月,国营工厂是不可能倒闭的,但是社办企业、街道工厂这样?的“小集体工业”还是很容易倒闭的。 这个?厂子?原先就是做帽子?的,车间里还留了几十台缝纫机,华彩制衣厂接手以后?,甚至都不用另外再去采购缝纫机。 关键是离得也?不算很远,坐个?公交车,几站路就到了。 沈茉儿之前也?看?过城郊的几家社办企业厂房,或者是城郊村子?里的库房,都太远了,公交车过去最少的都要一个?多小时,时间成本实在?太高。 本来她?还想着要实在?找不到附近的,就凑合在?这几个?里面选一个?。 没想到最后?还是找着了个?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的。 一边是街道工厂,一边是社办企业,双方都是集体小工业性?质,倒是比跟国营工厂打交道简单多了。 街道这边也?不能直接就把集体所有的资产给卖了,跟华彩制衣厂签的是租赁合同,在?柳吟霜的强烈要求下,这份合同一下子?签了二十年。 街道这边是无所谓的,合同时间签得长,他们之后?能少很多麻烦。 他们还怕华彩制衣厂反悔呢,毕竟他们也?搞过不少“小集体工业”,老实说,前前后?后?真是倒掉了不少,这华彩制衣厂能不能干满二十年还真是不好说……多半是不能的。 街道的同志默默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 厂房租好后?,陆陆续续花了几天时间,华彩制衣厂就从那个?大杂院里搬出来了。 而?同时,沈茉儿这边也?紧锣密鼓地开始招工。 依然有一部分是从柳桥公社招的,这件事她?干脆委托给了陵江市绣衣厂。 反正绣衣厂拥有非常丰富的临时招工经验,毕竟当初每一次他们参加完广交会,绣衣厂斗势必要招工扩大生产。 首都这边除了柳 吟霜、柏俊文、赵正辉仨,沈茉儿特聘了两位学校的老师和同班的两名同学来当面试官。 当然,经济系的师生主要负责行政管理人员的招聘工作,女工的招聘沈茉儿自己?,还有柳吟霜和柏俊文都很有经验。 招聘工作开展到一半,他们又多了两个?小助手:周招娣和陈宇。 哦,对了,周招娣在?高考之前改了名字,她?现在?叫周文华。 她?的人生不是为了扶持弟弟,她?的人生应该是努力读书为华国崛起而?奋斗。 这是她?对自己?名字的释义。 周文华这名字倒是不错,只是沈茉儿第一回 听见的时候总觉得,她?俩的名字摆在?一起,感觉周文华更像老师,她?反而?像是学生。 总之周文华和陈宇高考完在?家里等到录取通知书后?,就背起行囊结伴来了首都。 他们都考上了首都美术学院。 这不就正好送人头?来打杂了嘛。 第145章 二更 华彩制衣厂出乎沈茉儿意料地发展了起来。 尤其是到了七八年年底, 国家正式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各方面政策进一步宽松,制衣厂的发展更加如火如荼。 到了大二下半学期, 制衣厂的业务量更加扩大, 沈茉儿每天的工作也越发的繁多?,于是她干脆辞掉了班长的职务, 在学校里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少了。 这时候系里几乎都知道了,她在首都白手起家建了一家社办企业。说是社办企业, 但人家厂子出来的服装,几乎款款火爆,除了规模比不上几个大制衣厂,工厂效益那是远远超过的。 据说他们厂子工人的工资完全比照国营大厂, 福利甚至比国营大厂还要?好, 不管什么节日, 都会?给工人发东西。 唯一比不上国营大厂的,大概就?是不能分房了。 但是他们统一租了好几个院子给职工当宿舍,住宿舍的能拿一半住房补贴,不住宿舍的拿全额住房补贴, 全额住房补贴将近工资的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如果是首都本地人,家里有房子住的话, 一个月能拿到一又三?分之?一的工资。 这么一算,比国营工厂的工资高多?了! 当其他同学还在校办企业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