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玄笑眯眯道:“好了,我们也该走了。” 唐兴合理怀疑这位叫于玄的学子早就想出手相助,只是又想看一出热闹才躲在上面! 于玄不说,唐兴猜测他可能是京城人士,因为他对京城很是熟悉,不仅带他们去京城商场里,还头头是道地和他们说了几样好吃不油腻,不用担心可能引起腹泻的吃食,还热情地告诉他们京城有一处公园要开了,他们可以考完会试后去玩一玩再离开,刚考完肯定还会紧张,不如去舒缓下身心嘛。 三人结伴了半日,于玄便称有事要走了。 “于兄不在福来客栈下榻吗?”樊淳泰惊讶道。 于玄顶着身后那人的哀怨目光:“我有亲戚在京城,此次住在他家。” 于是三人分开,因为于玄说话风趣幽默又不失礼,还懂得许多东西,就连他们平日里都快读烂的文章都能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让二人赞叹不已,所以唐兴和樊淳泰是有些不舍的。 不过大家萍水相逢,若是有缘以后还会再见的。 ... “没想到许大人家的二公子还真是心大啊。”晏玄钰像说“今天天气真好”一般随口道。 身边的李忠贤将茶盏递过来,他是一直跟在陛下身边的人,或许陛下没有发觉,可他发觉了,陛下如今越来越像一个合格的帝王,甚至有时候不自觉地便显现出帝王的威严来。 可李忠贤又觉得陛下始终和那日放走那个小宫女的陛下一样没变。 很多事情李忠贤是不敢细想的,比如之前眼神凶狠冷漠的陛下真的是陛下曾经的伪装吗? 谁也不知道,他曾在陛下去寺庙祈福时也跟随在他后面悄悄许愿,许曾经残暴的那人永不回来。 他只知道,眼前的陛下才是他一直照顾的那个人。 就比如此刻—— “我说了,你在宫中伙食太好,已经不适合随我出宫了,你与我站在一起,旁人看着很奇怪,会引人注目。”晏玄钰接过茶盏痛快喝了几口,“何况我身边有好几个暗卫一直跟着,用不着你这几两肉来挡……” 话题扯远了,晏玄钰喝了茶顺了顺气,又说起刚刚的事:“许家……朕记得也与许大人清算过吧?不说之前,此后许大人也一直兢兢业业,朕若是有许二公子这样的孩子,说不准要气得昏死过去。” 京城军校开办时本就是招了些身份尴尬或不受宠的公子们,说是招,人人都觉得是“押送到人质”呢,所以许二公子这般受宠的公子当然不会被送到京城军校了。 所以京中还有不少品行不端的官二代们,只是近年来风声紧一直被压着。 晏玄钰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然他们愿意养成这样的后代那便养。 往后官职定不会是子承父业,只是能者居之,本人若无作为,必不会有什么好前程了。 只是,若是他们开始动什么歪心思,晏玄钰不介意出手治治他们。 比如今日的福来客栈一事。 他给了许家二公子两次机会,但是对方都毫无悔改之意。 事情的发展确实出乎晏玄钰的预料——不,已经朝着一个戏剧性的方向发展了。 他也没想到这次科举的头名竟然看上去不像文人像武夫,而且还在福来客栈做起了临时店小二。 果然有句话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天才的想法都不是普通人能懂的。 可是不能因为这次戏剧性的变化,就将此事轻轻揭过,沈家二公子和那个叫叶和的考生确确实实是想毁了蒲一弦的。 此时的叶和还不知道,不管他的才学有多好也与官场无缘了。 选拔人才不仅是才学出众,人品更要好。 第91章 系统判定 鸿胪寺卿沈英能在大周官场大清洗中作为“尚可用之人”留下,那就不是个傻子,可是他再怎么夹着尾巴做人,也防不住儿子在后面拖他后腿。 第二日沈英就被晏玄钰召见,倒是没直接见到晏玄钰,而是在偏殿见了苏安。 如今苏安在百官之中可不怎么受欢迎,倒不是他性格原因,苏安见谁都是一脸笑模样,看着很是好说话。 可人人都知道,一见苏大人,绝对意味着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儿了,苏大人手里可握着锦衣卫与情报机关,什么事都瞒不过他一样。 锦衣卫说是直接听命于陛下,不少人都猜测锦衣卫都是苏安培养起来的,其中或许有异心之人也说不定! 按理说这样一个人本该为皇帝忌惮不容的,可偏偏苏安极受皇帝信重,旁人不知道苏安之所以能建立起今日这样庞大的情报网都是晏玄钰在背后扶持,都在盼着什么时候苏安能被皇帝厌弃,连并这情报网一并撤除。 无论私下里怎么想,众人面上都是小心对待的。 “苏大人可知陛下召见所为何事?”沈英小心翼翼问了句。 苏安脸皮一抽,这次可与他没关系,还不是因为您的好儿子在背后作妖被陛下撞见了。 晏玄钰对科举有多看重所有人有目共睹,偏偏这时候总有那蠢人出来冒头。 “沈连受会试考生叶和撺掇,想用些手段让科举头名学子参加不了会试。”苏安道。 沈英被这句话得连连退后几步,“什么?!” 苏安细细观察他一番,果然不知情。 “犬子……犬子……”沈英勉强回神,胡须瓮动着想替儿子辩解,可是事关科举他如何辩解? 既然苏安拿出来说,想必是证据确凿了。 苏安宽慰似地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叹道:“陛下知你无辜,所以留了些颜面,只说对二公子稍作惩戒。” 无辜吗? 苏安不觉得。知子莫若父,沈英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为沈连善后了吧? 只是这一次怕是靠着沈英的颜面也是善后不了了。 ... 沈英战战兢兢进殿,就听皇帝说:“朕知道你不舍得管教儿子,今日就替你管管罢。” 沈英心里有苦难言,儿子要被打了他还要谢恩呢。 晏玄钰之所以将此事放大,就是要让其他人知道再知道他有多重视这次科举。 重视到容不得旁人做任何小动作。 沈连沈二公子这事可不是个例,不知道还有多少人都盯着科举学子呢,在这些人之中可不都是带着善意的。 尽管晏玄钰手握大权后多方准备,也不止一次敲了想冒头的人,可是仍有人对开科举表示不满,大周几百年的选官一直都是在上层流动,有些人观念早就钉死了。 只是沈二公子做的事蠢些罢了,晏玄钰不会因为这事做的蠢就忽视了这群人的恶意。 当日只是沈连处于下风,雇好的打手们都被锦衣卫拦下几人才悻悻离开,若真让他们得手了呢? 来京城的学子这么多,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