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知道江易周喜用女子为官的时候,世家就已经开始同时培养家中的女儿和儿子了。 可是江易周称帝速度太快,培养的孩子还没成材,出去考试,那就是丢人现眼。 所以仓促之下,只能将家中有才学的女儿叫来,去京城赴考。 尉迟诗怡已经出嫁两年了,她孩子都一岁了,结果还是被家族喊了回来,陪同妹妹一起去考女官。 她回尉迟家的时候,夫家说了,若她成了女官,日后估计就回不去了,夫家会与她和离,自此一别两宽。 因为夫家的根基不在京城,她嫁得是家中长子,长子不可能抛下家业,随她来京城。 她犹豫之后,还是来了。 至于她的孩子,尉迟家的家主和长老们都说了,一旦她成了京官,孩子必定属于她,以后改姓尉迟。 京官前途更大,夫家不能自私地将孩子留下。 尉迟诗怡压力极大,若不是她痴长妹妹两岁,她也想跟妹妹一样,在车上看书温习了。 好在她还知道,在车上看书也看不进去,还坏眼睛,不能任性。 况且,今年考不下来,明年还可以接着考,只要她在孩子记事之前考得官位,一切都不妨碍。 第145章 阴谋 尉迟诗怡以前去过最远的地方, 就是长州,她所住之地,是平州以南, 去长州,要跨过一整个平州。 那时在路上,一路颠簸,彼时她年纪并不大,才六岁罢了, 按理说应该已经记事了,但如今想起来,只记得行走在长州街上时的快活。 路上的辛苦, 她竟是一点儿都不记得了。 现在她站在京城高大的城门之下,看着往来不绝的商旅百姓,恍然之间, 好似回到了六岁时。 她忘记了这一路上的忐忑不安, 忘记了这一路的风餐露宿, 偶然会遇见的山匪贼寇,她只记得,京城可真热闹啊。 入城之后, 尉迟家的马车停在了一处客栈门前, 店里的伙计上前, 将马车牵到后院,细心照看。 三位小姐入了上房, 其余人则定下了中等房间,客栈掌柜看着这一群人, 眼睛都笑弯了。 等尉迟诗怡换了衣服下来,她两位妹妹已经定好了一桌子饭菜, 在二楼临窗的位置摆上了。 “好生丰盛的一餐,还有京城的特色菜肴,是瑾瑶你定下的菜单吧?” 尉迟诗怡闻着那空气中鲜香的菜香味,坐到了主位上,同时对杨瑾瑶说道:“多谢瑾瑶帮忙了。” 杨瑾瑶换了一身暖黄色的长裙,一扫之前在马车里的颓色,此刻满脸兴味,情绪高涨的样子。 她摇摇头,“表姐客气了,诗桃反正是靠不住,所以我擅自做了决定,表姐尝尝看,可有喜欢的?” 诗怡闻言点点头,随后看向她妹妹,诗桃人都坐在了桌子旁,手里还捧着一本书。 “诗桃,该吃饭了,一会儿再看吧。” 尉迟诗桃将书签放好,然后将书好好放入随身带着的挎包内,等都做完,又要了水来净手,随后才乖乖开始吃饭。 这一套动作,在家里就是如此,诗怡见怪不怪,杨瑾瑶则是一脸无奈。 “等以后为官,总不好还这样痴迷读书,要不为诗桃谋个能日日读书的官职,省得打扰她。” 杨瑾瑶看似不赞同尉迟诗桃天天捧着书,当书痴,实际上也很疼爱这个妹妹,满脑子都是为妹妹将来打算。 但凡有一个人,真的想要管教诗桃,诗桃看书的各种毛病,就不会养下来了。 “看看诗桃最后成绩如何,出门前,家中长辈都叮嘱,若是她成绩好些,最好是留在宫中,做一名翰林,哪怕是修撰,也比外放要好得多。” “确实,只是人人都想留京,到时候恐怕有的争,诗桃性子淡然,不喜争抢,太吃亏了。” 杨瑾瑶抬头看了一眼诗桃,明明是在商量她的未来,诗桃却一脸无辜,好似完全不在乎。 “诗桃,你怎么想得?” 杨瑾瑶不想让尉迟诗桃像以前一样,一点儿都不参与。 如果她们三人都顺利考入朝廷为官,日后肯定不会长久在一处,总有分开的时候。 诗桃这个性子如果还不改,她和表姐不知要操多少心。 尉迟诗桃愣了愣,最后说:“考过再说。” “还没开始考,能不能过都另说,现在说的确早了些。” 杨瑾瑶说罢,端起酒杯,喝了口京城的果酒。 京城外有一片桃林,每年春日埋下一坛酒,来年春日挖出来喝,满口桃子香,香甜醉人。 现今还没到春日,但因着各地均有学子赶赴京城,实在热闹,故而挖了一些前年的酒。 前些年,京城动荡,这些酒剩了不少,今年开始,日后都是好年头,自然要好好售卖。 吃吃喝喝完,尉迟诗桃上楼去继续看书了,诗怡也静下心来,干脆学妹妹,也去温习。 只剩下杨瑾瑶一人,她本来还想出去逛逛,见另外二人都在努力,不好偷懒,干脆埋头苦学去了。 等考完试,她想什么时候去玩,就什么时候去玩! 年后的京城,可真是热闹极了,年前,各国使臣都入了京城,在年宴上奉上对上国的供奉,得到了赏赐,大家欢欢喜喜过年。 年后,使臣们也没急着走,大多数使臣,都留下来想看看江国会不会和蛮国联姻。 同时也看一看,江国弄出来的科举,到底是什么样。 尤其江国高位几乎全是女子,此次科举考试,考得也是女子,各国都在看,女子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 此次科举,也不是一帆风顺,江易周只想要女官,自然得到了朝中大多男官的反对。 因为江易周划出的官位,大多是底层,比如各地县令等等,最高不过六品官,朝中的官员反对的想法才稍稍放下。 再加上,科举选士,此前举办,结果都很一般,在朝中,没有根基的官员走不了多远,高官们还是更喜欢举孝廉选官,江易周没有取消这个选官制度,男官们自然有些看不上科举。 他们大多是持观望态度,江易周举办的意志坚定,他们跟江易周吵了几架后,便不阻止了。 等日后他们想起今日,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以后,他们今日就是撞柱而亡,也要阻止江易周将科举选士,划为女子专属上升途径的举动。 江易周最后将科举的时间,定在农历二月初,这个时候京城比较冷,但已经过了最冷的时候。 待到三月,就可发榜。 身穿厚实棉服的女子们,在国子监学府外排了长队,此次参与考试的女学子,共有三千二百三十一人,国子监学府极大,可以容纳这么多人同时考试。 等以后人再多,就不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