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19(1 / 1)

轻飘飘的一句揭过,不过是自己怕担责罢了!” 刘尚书没想到户部尚书会当场反咬自己一口,这老狐狸! “王尚书,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户部王尚书冷笑:“谭大人,你觉得呢?” 这是提醒众人,鸿胪寺在我朝,可是归礼部管辖的! 刘尚书反问道:“王大人?你是在威胁谭大人?” 不料这时候谭亚禅却俯首道:“启禀陛下,臣自上任后接待周边诸国,皆是按照旧例,依例而行,不敢乱来,更是上报礼部核查,陛下可派人详查。” 礼部尚书心中狠狠盯着谭亚禅,他已经感觉到他被针对了。这谭亚禅是疯了要玉石俱焚吗?对他有什么好处?! 谭亚禅还在继续:“臣斗胆,鸿胪寺上下的确有错,然如今鸿胪寺早已不同汉唐之鸿胪,臣等便是想探查,也一无人手二无职权,实乃有心无力,更不敢坏了规矩。” “鸿胪寺同僚们哪一个不是拥有一腔热血为国报效,只是鸿胪寺虽为五寺之一,但早已成为礼部的分支,同僚们再有雄心,亦是有心无力。” 礼部侍郎也早已认识到不妙:“陛下,此人已经开始胡乱攀咬!” 谭亚禅当场大声打断施法继续道:“陛下容禀!我等都是带着一腔热血进入朝堂,实不忍我泱泱上国被人蒙蔽!” “臣斗胆!臣罪在不敢上报,压抑于心多年,望陛下允臣戴罪立功,将这些年被周边国家骗取的银钱给赚回来!” 户部尚书眼睛一亮,要是真能赚回来,还不是得归国库?幸好这波配合自己打得好,果然,林如海不会这么对自己亲家! 陛下这是要改制礼部和鸿胪寺?怕是不止!不过无所谓,这一波,户部都赚了! 礼部之人一个个都咬牙切齿,户部一个个巴不得添油加火,却听陛下道:“哦?你的意思是,都是礼部的错?” 礼部众人自然喊冤。 鸿胪寺在朝的人也一个个出来指责礼部。 当今却道:“鸿胪寺的意思是,你们礼部收了这笔钱,刘爱卿?礼部可收了?” 刘尚书被僵在原地,收了吗?收了,但是鸿胪寺自己肯定也有,但是他能承认吗? 可还不等他多言,当今已经不给他舞台展示,对谭亚禅道:“朕如何相信你们鸿胪寺是被迫的?” 嘶……臣工们哪里还看不出陛下的心思,这心眼偏到咯吱窝了,这不是默认鸿胪寺顶多一个从犯的罪吗? 林如海这时出来道:“陛下,有关周边诸多邻国的特产和实际情况,皆是谭大人联合诸位鸿胪寺同僚,通过以往的记录和各部门的存稿,市场的变化,日夜不休整理出来的。” 有林如海打配合,谭亚禅赶紧接着道:“臣不敢有负圣恩,只能与诸位同僚一起,将丹心交付于陛下。” “望陛下看在我等回头是岸的份上,从轻发落,准予戴罪立功!” 王尚书当即道:“陛下,臣以为,鸿胪寺既有悔悟从良之心,又有抽丝剥茧,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能力,何不允其戴罪立功呢?国库,也确实需要增项了。” “谭爱卿准备如何弥补错漏?” “臣愿重走汉时丝绸之路,开拓周边经济,将周边诸国的钱财光明正大的赚回来,以补国库之失。” “臣将于丝路之途详记周边国家风俗民情,人文地理等内容,以录我国书库,扬我国威,为后人记。” “若发现有对我国心存歹念者,亦能早日让我朝有所准备。” “还望陛下应允。” “陛下,臣等鸿胪寺官员,愿随谭大人重走丝路,以肃我朝国威,传我朝声誉,方不负鸿胪之名!” 太常寺卿:“臣附议。”先不说如海和他的关系,分礼部的权,断礼部的手,他现在作为太常寺卿,就可一定要插一手。 太常寺主祭祀,也与礼部密不可分,就像他下一次升迁,就是礼部侍郎,直接进入礼部,但是谁让他现在还不是呢? 且在他看来,各个部门,哪怕再有关联,职责还是要越清晰越好,趁此机会整改,只会是好事。礼部高高在上太久了(太常寺视角)。 光禄寺卿:“臣附议。”礼部有难?加火!谁让礼部的天天给他们找事情? 大理寺卿:“臣附议。”鸿胪寺重整,各部们细分权责,他们大理寺卿也想要! 太仆寺卿:“臣附议?……!”五寺就他一个了?他不能落单啊! 吏部尚书李大人也出列道:“陛下,如今礼部内部混乱,致使鸿胪寺多年没有发挥应有的能力理应整改,臣请附议。” 刑部尚书彭大人道:“陛下,臣请先查证礼部是否贪赃枉法,窃取国家财务。” “臣……” 如今的朝堂本就在太上皇迁宫之时有过调整,林如海等人趁机发难,只要不蠢的,到后面都能看出当今的目的——重开丝路。 也由此,让他们看到了当今实际掌权后的政治风向,陛下,不是个愿意守城安分的,也自然,不是一个脾气好欺瞒的。 而礼部,只能任自己倒霉了,谁让当初,太上皇禅位后,你们一言不吭呢?当时可以说时机不到,不敢。 那太子出生后呢?立太子后呢?你们礼部一直装傻不跟,那就是政治不正确了。 礼部,刘尚书,只能说,输得不冤。 而鸿胪寺,则将锅毫不犹豫扔给了礼部,偏生礼部还擦不干净,因为礼部自己就是黑的。 但是百官为什么不继续深究鸿胪寺? 因为重开丝路,向西跃进,并不是一个好差事,这个钱,不是那么好赚的,一个不小心,真的会因公殉职的,哪怕带着部队代表国家,都还有水土不服呢,水土不服,严重是能要人命的。 而若是鸿胪寺真有能力带回来金银,带回来异国志,如此大功,抵了罪又如何?人家凭本事让人闭嘴的。 早朝上没有争论出一个绝对的结果,但那只是还需要流程,还需要……大佬们再详细的商讨,而不是代表,礼部过了这一关。 等黛玉回到京城的时候,鸿胪寺事件已基本平息。 礼部礼部与鸿胪寺,太常寺等的权责重新做了相应的区分,例如在之前,官员衣着是否得体这种事情,也是鸿胪寺在负责,现在重新交回给了礼部自己。 礼部尚书抄家,查抄出其私自收取异国回扣,窃国之财,数百万两,判处斩立决。 但哪怕是礼部的其他人,也没有敢为其求情,因为……还需要尚书大人大义,担大部分责任,只能借刘尚书头颅一用了。 礼部内部的官职又是一番调整,礼部尚书之位空缺,由原礼部侍郎郭大人升尚书,而原太常寺卿宋然,补礼部侍郎空缺。 鸿胪寺如今真正独立。鸿胪寺卿不受礼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