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朱元璋一起创业打天下的原始班子成员。大明建立后,郭宁妃之父封公,兄长也封了侯,前些年屡立战功的弟弟郭英也受封武定侯。 武定侯郭英,大明开国名将之一,如今正是当打之年,加上行事稳重,忠心不二,很受朱元璋信任和重用。 郭氏一门一公两侯,也可是说是大明顶级功勋贵族之一了。 而郭宁妃嫁给朱元璋的时间不比马皇后短多少,也是跟着朱元璋一起吃过苦的,感情自然比后来收入宫中的嫔妃好。 郭宁妃的独子鲁王,自出生就比其他皇子兄弟更得朱元璋关注些,小时候也算聪明伶俐,学业也还不 错,颇得朱元璋喜爱,这也难怪鲁王从小就是个两面派,在朱元璋面前乖巧伶俐,到了兄弟跟前就傲慢不可一世,张口就敢嘲讽潭王这些兄弟。 嘴巴太傲,自视甚高,没大没小的,然后毫不意外的,在鲁王一帆风顺的童年遇上了一个硬茬。 那硬茬就是朱棣了。 哪怕弟弟比他小十来岁,朱棣也没有不能以大欺小的直觉,不听话就是找揍,此乃朱家至理名言。 鲁王被揍,私下里当然找朱元璋哭诉过,朱元璋也是气得无语了,想他朱老四好歹也十几岁了,还是当兄长的,他怎么好意思动手揍一个五六岁弟弟的。 于是朱棣揍鲁王,鲁王哭诉,朱元璋就揍朱棣,朱棣挨了揍,转身就揍鲁王。 揍了几次,鲁王就老实多了,在朱棣跟前再也不敢翘尾巴了,也不敢当着朱棣的面给其他兄弟难堪了。 看着‘老实多了’的鲁王,朱棣满意翘起嘴唇,果然,没有什么是一顿揍解决不了的。 一顿不行?那就多来几顿。 可鲁王才不是真老实,他心里对朱棣是又怨又恨的,转头就和朱棣不对付的秦王交好。有秦王撑腰,鲁王又傲气了一段时间,不过后面发现不管有谁撑腰,跟朱老四耍横,挨揍的注定是自己。 鲁王只好‘老实’了。 尽管背地里疯狂跟秦王骂朱棣,可当了朱棣面他就低眉顺耳地喊四哥。有秦王在,他稍微蹦跶一下,没有秦王在,他就老实做人,免得挨揍。 现今鲁王十六岁,出宫建府了。原本说的是等到明年大婚结束,就要带着王府众人就藩。不过郭宁妃舍不得儿子,跟朱元璋一番说道,朱元璋同意鲁王在应天多留两年,可以等大婚的第二年再去就藩。 反正鲁王封地也不是军事要塞,晚一点点过去也行。 不过这也就郭宁妃敢跟朱元璋求情,加上鲁王在朱元璋跟前一直是温良伶俐的好儿子,颇有些讨喜。 像别的儿子,十六七岁刚一成婚,朱元璋让他们就藩就得立刻出发去封地。 留在京中筹备大婚,接触实务,鲁王每天却有些闲,不是上街和书生喝茶论书,就是在家弹琴写诗。 也是太闲了,才会让谷王在大本堂私下里找朱高炽不痛快。 鲁王还等着看好戏呢,结果,没想到谷王兄弟就这点能耐。 “啧啧。”鲁王用银勺子给鸟笼里一只羽毛鲜亮的鸟儿喂食,砰!身后轰然一声响,鲁王扭头,就看朱尚炳气势汹汹地一拳头砸桌上,跳起的茶盏摔下去,碎了一地。 周围伺候的下人都战战兢兢跪下磕头。 “又怎么了?”鲁王悠悠地问道。 朱尚炳咬着牙,像在嚼某人的骨肉,用力道:“鲁王叔,我要朱高炽不得好死!” “嘘——”鲁王扫过跪了一地的下人,身后的宦官立马站出来手一招,“全都下去。” 下人们如鸟兽散,恭敬退出去。 鲁王一个眼神示意,贴身伺候的宦官领会他意思,也跟着退了出去。 “尚炳,有些话不能张口就来,小心传出去惹来是非。”鲁王已经不是冲动莽撞的小孩了,装得多了,连他自己私下都要带上几分人模人样的面具。 “大本堂的事不过是小事,你看他不惯,在武学课上打他一顿就是了,罚你抄书而已,怕什么。” 鲁王说这话漫不经心,一点没觉得过分。 “当年朱老四都能看谁不顺眼就揍谁,比你嚣张跋扈多了,不也没怎么嘛。都是皇子皇孙,只要别闹得太难看,父皇也会睁只眼闭只眼的。” 鲁王让谷王兄弟找朱高炽麻烦,一是闲得无聊,想看好戏,反正朱老四一家子他都不喜欢。二一个嘛,也是想替侄儿朱尚炳出口气。 朱尚炳攥紧拳头,手背青筋凸起,“你以为我不想揍他,可每次武学课上都有朱高煦跳在前面挡着。” 而且,如今大本堂先生都站在朱高炽那边,要是无缘无故揍了朱高炽,那他不仅要抄书还要关禁闭。 落下学业,在孔少傅和先生们心中留下不喜印象,课业成绩不好的话.....他父王还不知道怎么收拾他。 朱高炽已经没得比了,可朱济喜和朱允炆还有得一比,那两也不算什么省油的灯。 要是他再输给这两人.... 朱尚炳想到他父王可怕的脸色,情不自禁地抖了抖,说不定等他回到封地,要被揍得下不了床。 后续日子也会更难过了。 鲁王见他变换不停的脸色,暗自瘪嘴道,那还不是怪你自己不中用,连一个六岁小屁孩都打不过,白长几岁了。 秦王兄怎么生出你这么一个不中用的儿子。 啧。 打又打不赢,豁又豁不出去,只会自己无能狂怒。 鲁王很想说,你要真爷们冲上去把朱高炽揍一顿,等回了封地,哪怕你功课不及格,你父王都能夸你两句。 眼前耐心安慰人的鲁王叔心中想什么,朱尚炳自然是读不到的,他把受到的憋屈和火气发泄一通后,脸色才好看些。 看天色不早了,朱尚炳准备回宫,鲁王放下银勺子,擦了擦手,“我跟你一块进宫,正好去看看母妃,陪她用晚膳。” 叔侄一道进了宫,朱尚炳还有课业没做完,径直回了皇子所的住处,鲁王就转道去了郭宁妃的宫殿。 几年前,郭宁妃宫中也有了小厨房,不用再去御膳房端大锅饭了。如今宫里有身份地位的嫔妃都有了小厨房,生活品质是大大提升,宫内负责采购的也顺便捞了不少油水。 见儿子进宫,郭宁妃高兴地吩咐小厨房多做些鲁王爱吃的。 朱元璋‘传宗接代’是直接去挑中的妃嫔宫里睡觉,不是谁都值得朱元璋抽空陪吃饭的。 得空的时候,朱元璋偶尔倒是会来郭宁妃这里吃个饭 ,但忙起来是不会过来吃个饭的。 郭宁妃乐得自在,毕竟朱元璋来,她不但要亲自下厨,还要作风俭朴,吃的都是些她不爱吃的。 像马皇后那样过上好日子还折腾自己的,满嘴都是不能忘记苦日子,要懂得感恩民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