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晋兄,实在抱歉,早上王夫子罚我抄书,清谈之?事小弟暂时不?能参与,还请见谅。” “这样…那我也不?妨碍师弟抄书,王夫子严苛,师弟要?当心?。”许少晋等林泽走后,忍不?住露出一个灿烂的笑。 太傅高徒?好似名不?副实了些?。 第118章 《春秋》课堂 “叮叮叮~” 商店躺椅上的林泽睁开眼,撑起手臂,把电脑的闹钟关掉。 经过上次用?手机之后?,林泽觉得这个不是?长久之道。他店里的充电宝虽然有两个,但一辈子?还久,手机的使用?还是?要谨慎。 后?来发现,店里的电脑因为一直插着电源,在他使用?好几次后?,都没有掉电的情况发生。林泽在睡午觉时干脆在这里睡,免得错过时间。 “哎,难怪人家要带书童。用?几支香计时,到点让书童喊醒,人肉闹钟。”林泽出来后?,就冒出这个念头。 没有条件,又想充分休息,只能用?闹钟这个办法。 收拾好东西,林泽轻车熟路赶去。‘崇志堂’三个字出现在交叠的枝叶间,学堂到了。 下 午的课堂里,亮光还充足,提前来到的同窗们都坐在屋子?里,认真看书或是?凑在一起小?声交流。 林泽从书袋里拿出笔墨纸砚,还有两本教材,孔子?写?的《春秋》以及左丘明的《左氏春秋》。 要看懂《春秋》,需要这本《左氏春秋》作为解经之书。 磨墨的时候,林泽又在感慨。他店里有挺多?现代?那种瓶装的墨水,下次真想直接拿出来用?,磨墨不是?一般费劲。 “林兄,石夫子?的讲学,不必准备笔墨。”是?旁边坐的同窗黄朔,林泽早上跟他互通过姓名。 林泽停下动作,露出一个亲和的微笑,“多?谢黄兄告知,我初来乍到,还未听过石夫子?的授课,不知有何?不同?” 林泽没有打听过石夫子?的教学风格,倒是?对现代?读书时的历史老师印象深刻。 地中海发型,一个黑框眼镜,一节课笔记满满当?当?。书本那些字,全是?重点,真是?没有一个浪费印刷的。 加上王夫子?上午那节课,给他整体感觉就是?,下午这位历史课老师,不得加倍写?? “石夫子?为人随和,讲学之法也不拘泥于形式,这回不晓得有何?做法了。”黄朔摇摇头,就好心提醒一句,说完就坐直回去继续背书。 林泽心里其实还想问?问?以前石夫子?是?怎么讲课的,奈何?黄朔一副又学上头的样子?,倒不好打扰。 不磨就不磨吧,林泽也没有收起来,只是?暂时不动,先继续背书。 不得不说学习任务是?真的重,考举人的书,原身?只背过最重要的四书五经,还有好多?同步教材要背的。 比如现在这本《左氏春秋》,也叫《左传》的历史书。人家也是?要背的,不然孔子?那本《春秋》解不了完整的题。 同窗们都是?摇头晃脑地背,林泽是?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打桌面。他这个背书习惯是?现代?就有的,对他非常管用?,效率高。 不知不觉,时间飞逝而去,一位身?穿月白道袍形制的男子?,美须豪眉,眼睛炯炯有神。 林泽第一印象就是?,很?飒很?帅。 这是?历史老师?林泽脑子?里的初中历史老师形象,与面前的中年?美男一对比,真是?强烈得可?怕。 “问?夫子?安——”全体起立,鞠躬作揖。 石夫子?两手交叠于身?前,微微躬身?回礼,“问?诸生安。” 大家一起坐下,石夫子?扫视一圈众人,微笑道,“又见诸生,齐聚于此,为师甚是?欣慰。堂内似乎多?了一位新生,可?否让为师认识一二?” “学生林泽见过石夫子?。”林泽熟练地站起来,这位石夫子?看起来不像严苛之人,就是?不知道后?面上课怎么样了。 石夫子?点点头,示意林泽坐下,转身?朝堂中学子?道,“诸位,今日路过杏林与暮春河,素秋美景如画,何?不一同游玩赏秋。” “遵夫子?安排——”除了林泽,各个都一脸淡然的样子?。 林泽懵懵地跟着收拾书袋,这就不上课了?一言不合就出去玩? 起身?出学堂,林泽眼疾手快拉住黄朔衣角,“黄兄,咱们这是?不用?上课了吗?” “并非不讲学,路上夫子?会一边赏玩一边说。”黄朔的回答依然是?简明扼要。 林泽心里涌出一股新奇之意,这算不算一种很?超前的教学理念。 林泽自己?不是?师范生,不太懂那些教育理论,总感觉挺超前的。 十六人跟随石夫子?踏上赏秋之路,刚来北山书院那天,林泽就不停感叹这座书院景色的雅致,今天就能游一游,心里真是?相当?畅快。 从学堂出来,沿着石子?路,走进大讲堂侧面的园林。秋天的树木,大都呈现不同的黄色,还有小?部分终年?青翠的,映照在潺潺流动的水面。 “此水引自北山山脚,你们瞧,这时节,最为清澈澄净。”石夫子坐到水边大石块上,说完,王夫子?还吟诵了一首诗。 林泽等人三三两两在石夫子?附近,聆听和观察。毕竟上午王夫子在讲授《大学》时,着重点过,修身?之法在于格物。 石夫子?抬眼看向?诸学子?,“还记得《春秋》开篇隐公元年?之事吗?” “回夫子?,记得。‘春王正月…公子益师卒’” 很?快就有学子?背诵了这一篇,林泽赶紧将心神集中在师生两人的对话上。 他是?第一次上石夫子?的话,多?听多?看为好。 石夫子?点点头,弯腰捡起水中的一片黄叶,朝诸学子?问?道,“王正?月,诸位有何?看法?” 林泽跟着思考,王正?月翻译是?周王朝历法的正?月。 这一篇是?隐公元年?的,对于现代?人来说,最著名的就是?‘郑伯克段于鄢’,当?然还有其他内容。 文章很?短,但包括的内容特别多?。 比如这个“郑伯克段于鄢”,孔子?其他什么都没写?。 大家光看这句话,根本不知道郑伯为什么要搞共叔段,怎么克的? 兄弟之争为什么要用?‘克’这个字眼。林泽是?有原身?基础的。他知道这年?代?‘克’是?翻译成战胜,什么情况下才用?战胜?是?用?在国与国之间的斗争。 想了一圈,林泽什么思路也没有,‘王正?月’就是?一个时间,后?面发生什么事没写?,又跳到三月,写?了隐公与邾仪父在蔑地结盟。 不过根据《左转》记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