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对不对。】 他发了一张图片,上面写了七八行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 这题的确是有些难度,不过刚好夏时阮前几天才看过一道类似的,所以算起来很快。 群里安静了几秒,很快就被点点点刷屏。 【刘孟佳:……谢谢啊。你这算的也太快了。[赞]】 【刘与桐:@罗州就他。】 【齐宏茂:牛逼啊。】 【黄昀:学霸。[大拇指]】 【沈川:斜眼笑.jpg】 夏时阮盯着这些消息看了两秒,觉得他们话里的语气让人不是很舒服,于是没再理会,干脆的关上了手机。 - 夏时阮今年二十三岁,是一名Beta。 如果将这一行简介印在相亲用的电子卡片上,大概会导致大约百分之三十的人在浏览这一行信息时就将视线移开。 因为,在当今这个社会,性别是Beta几乎就和“平平无奇”划上了等号。 新历第299年,自人类性别从男女两性变成以Alpha、Beta、Omega区分以来,已经将近三百年了。 三百年前,人类社会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也是最为迅速的一次混乱。 严重是因为,混乱的来源是史无前例的。 迅速则是因为,被筛选出来的更强大的那一部分人,很快的就掌握了这种强大的运用方式。 财富被迅速的重新分配,权利被猛烈的掠夺,人类社会建立起了新的秩序。 Alpha们天生就拥有出色的体、智力,这份先天的优势令他们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社会的领导者,并攫取了90%以上的财富。 Omega们则数量稀少,体质较弱,但他们适宜生育、更易孕育出高质量后代的优点也很快被医学界发现,随即成为了被社会福利圈养起来的那部分人。 剩下的则是Beta。 Beta是数量最多,天赋也最为平凡的群体,却也是最不需要用过多文字去描述的一个群体,因为这一场重大的变故仿佛跟他们毫无关系。 Beta们不知道一夜之间多出来那种所谓的“特殊的气味”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叫发情。 很奇怪,明明是人数最多,却仿佛被蒙在鼓里,茫然无措的被隔绝在了飞速前进的历史车轮之后。 不过好在,自猿猴进化而来的属于普通人类的远古特性仍然镌刻在他们的基因里,使得他们拥有不算坏的适应能力。 三百年后的今天,社会日益稳定,每一种性别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 夏时阮属于适应的比较好的那种人。 他脑子聪明,学习成绩非常的好。 从小到大,只要是有他参与的考试,夏时阮都牢牢的占据了成绩单第一的位置,并且往往把第二名甩开一大截。 这份突出使他一路顺利的升学,进入了以治学严苛闻名的科大光子系。 科大是全国最好的理工类大学,虽然地处于非政治经济中心的C城,但录取分数线仍然高的吓人。 光子系又是群山中最高的那座山峰,可望而不可即。 夏时阮并不是第一个念科大光子系的Beta,但他是第一个在这个专业保持了四年的绩点第一、顺利直升为博士,还进到了鲁教授实验室的Beta。 因为这一点,他在学校也算得上是个半风云人物,是走在路上都时不时会有人看他一眼的程度。 光子设备是目前国内的高新领域之一,光是每年拨给高校的研究经费都多达上百亿。 而能掌握这个领域里的核心技术和话语权的,全部都是Alpha。 这并不奇怪,事实上,任何一项有前途或者有油水的行业里,掌权者基本上都是Alpha。 不过光子设备又是特殊中的特殊,由于它的应用前景几乎完全和军事领域挂钩,所以在更早的时候,各大高校的光子系的招生条款上都只限定了性别为Alpha的学生才可以报名。 而这一规定直到十年前才被正式废除。 对于自己颇受瞩目这一点,夏时阮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整个大学阶段,他都没交过什么朋友,过得犹如一个苦行僧,每天图书馆、教室、家里三点一线,偶尔会和同学在手机上聊聊天,但说的也都是学习上的事。 这样的生活没什么不好,夏时阮现在是这么觉得的。 如果没有什么变故的话,他甚至计划未来十年都这样安稳的过下去,反正他是个Beta,在未来的打算这一点上,早就跟父母达成过共识——一切都以好好科研、做出成果为先,谈恋爱找对象什么的,都往后稍稍。 第2章 “叩叩”的敲门声响起时,夏时阮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苦读,正在将数据代入一个公式里进行心算,并跟手机计算模块自动算出来的结果对比。 有一个小数点对不上,夏时阮轻轻皱起了眉毛。 紧接着,敲门声停了,门被径直打开,一个妆容精致的中年女人探进头来,脸上的表情有些开心:“小阮,别一直看书了,对眼睛不好,出来吃点水果吧。” 夏时阮还想弄明白这个小数点是哪里出了问题,便头也不回的说:“等一下,妈妈,我一会儿再去。” 通常当他这么说了之后,高秋芸便会体贴的帮他把门带上,然后再轻手轻脚的下楼,可是今天,她非但没有出去,反而直接走了进来。 她先是在夏时阮的脑袋上摸了摸,看了几眼自己压根看不懂的书上的内容,便略带欣慰的打量起自己儿子的侧脸来。 夏时阮被她看的再也静不下心来,转过了脸,无奈道:“妈妈,你想做什么?” “看完这一页,就下楼坐一会儿吧,”高秋芸柔声说,“小迹过来了,你们都多久没见了。” 说完,又呼噜了一把夏时阮的脑袋,然后忙着招呼客人,下楼了。 夏时阮愣愣的坐在书桌前,算数时可以高速运转的脑袋晕乎了好一会儿,才很慢的明白过来“小迹”指的是谁。 能让妈妈这么叫的,无非就只有一个人,隔壁杨教授夫妇的外孙,谢迹。 杨教授夫妇都在科大任职,一个教新物理,一个教历史。 夫妇两人虽然都是Beta,却育有一个Omega女儿。女儿嫁进谢家做了军官太太,然后就有了谢迹了。 说起来,夏时阮和谢迹,勉强能称得上是青梅竹马。 毕竟他们在很小的时候还经常一起玩耍。 谢迹比夏时阮小四岁。每逢夏天时,他就会被工作繁忙的父母送回到杨教授家度假。 杨教授夫妇在暑期很清闲,有足够多的时间陪伴小外孙,虽然小外孙显然并不愿意和他们玩。 谢迹从三四岁起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