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再回复。 C城国际网球馆二楼。 球场内放着摇滚音乐,几个人正在旁边热火朝天的打球。 又一球被击飞到场外,陈荣新撩起T恤下摆擦了擦汗,扭头骂道:“你他妈把音响关了行不行,打球呢你放什么歌?我都听不到球的声音。” 舒健笑了一声,没关,只切了另一首:“打的不好就别到处赖成吗?行了,来喝水。” 几人打了有好一会儿了,都出了汗,听了这话,纷纷放下了球拍过来长椅上坐着。 舒健给他们都递了水。 陈荣新拧开瓶盖喝下去一小半,顿时觉得舒爽了,嘴一擦就开始嚷嚷着要商量晚上去哪里吃饭。 说了好几个地方,大家才发现谢迹一直没搭话。 陈荣新抽空看了他一眼:“哥,你干啥呢。” 谢迹穿着一身黑色的运动服,上衣湿湿的贴在背上,勾勒出漂亮的背部线条。他左臂下面还夹着网球拍没放下,一边仰头喝水,一边还垂着眼睛看手机。 “哥,问你话呢。”陈荣新又喊了一声。 谢迹“嗯”了一声,眼睛还是没从手机上挪开,随意道:“地方你们定,我都行。” 陈荣新这辈子就听不得“都行”这俩字,一听就浑身难受。 他一边骂骂咧咧着“不能都行你必须给我定一个”,一边双手一撑从地上坐了起来,走到谢迹这边来试图偷窥他的手机屏幕。 刚看到界面像是一个人给他发了什么消息,下一秒谢迹就很迅速的锁了屏,手机揣进兜里,偏过头,嘴角笑意还没散去,问:“你看什么?” 陈荣新扑了个空,撇撇嘴:“我就看看你干啥呢,一直不说话!” “对了,谢哥,”舒健问,“上周你是不是去了科大门口新开那家店,味道咋样,咱就去那吃?反正也不远。” “一般。”谢迹拿搭在椅背上的毛巾擦了擦汗,说:“换个地儿。” “好嘞。” 陈荣新抓住机会就吐槽:“刚不是还说哪儿都行?信了你的邪。” 一行人出去的时候招来视线不少,都是其他来打球的人。有的刚刚在他们场子边上围观,里面很多都是Omega。 陈荣新摸了一把头发,嘚瑟道:“讲真,到了这种时候我才觉得跟谢哥当朋友还是有好处的。” 谢迹目不斜视,肩上搭着衣服只往前走,闻言嗤笑一声,没理他。 舒健觉得好笑,说:“这感觉你应该没少体会吧,你跟你弟一起出门不也这样?” 一提到弟弟,陈荣新就跟炸了毛的猫似的,额头爆出青筋,一下子就不干了。 到了吃饭的地方,陈荣新还在嚷嚷,非逼着舒健承认他比他弟帅。 到底是这么多年的兄弟,舒健不忍心打击他的自尊心,没接他这话,换了个话题:“说起这个我就想起小新给谢哥拍那小视频,流传是真广,我上次认识一个艺校的Omega和他姐妹,手机里竟然也有。他们还问我知不知道,那我哪敢说我认识本尊啊!” 他啧啧两声,又说:“之前小新说只要是Omega就人手一份,我还觉得他瞎说,现在看还真说不准。” 陈荣新注意力也被转移过去了,听的直笑。 这个视频是他们兄弟间的老梗了,一般说起这个,那照例是要调侃两句的,什么当红艳星,什么avi小视频天王,谢迹现在一般也不会跟他们真生气。 但在最开始知道自己以这样的方式成为亿万个Omega的梦时,谢迹还不到十八,脾气比现在还要更大一点,在首都读寄宿制学校,知道这事儿的第一时间就给陈荣新打了一通视频电话,持续骂了他五分钟。 但骂也没办法。好在那个视频里面,谢迹虽说近乎半裸,但并没有露脸,后来谢迹也就不在意了,随他们去。 不过今天,听见他们这样瞎闹,谢迹脑子里又是另一幅画面。 他想起了昏暗的汽车后座里,小猫一样挠人的低哼,和属于Omega的香气。 顿了一秒,谢迹问陈荣新:“那个视频。” 陈荣新:“怎么?” “你那里还有没有。” 看他的神色不像在开玩笑,陈荣新慢慢睁大了眼睛,警惕的道:“你要干啥?你不是早就说过这事翻篇了吗!怎么又翻旧账!我告诉你你这次再拿这事让我干什么我可不干!视频拍都拍了现在也撤回不回来了!” 谢迹看了他两秒,突然伸手,拍了拍他脸,挑眉道:“你慌什么,我又不怎么样你。” 陈荣新看起来明显不信:“难不成你还要夸我干得好?” 谢迹忍不住笑了一下,说:“还真是。” 陈荣新:“……” 直到吃完饭,陈荣新还在怀疑人生。 走的时候他跟舒健在后面嘀嘀咕咕,声音不大不小,谢迹刚好能听到。 “我怎么感觉谢哥今天心情挺好。” 谢迹“啧”了一声,停下步子:“什么意思,我就不能心情好?” 陈荣新说:“那您介不介意分享一下,是啥事这么开心呢?” 谢迹看了他一眼,说:“有礼物收,那当然开心啊。” 第19章 陈荣新他们缠了半天也没问出来是什么礼物,想观赏观赏也不肯,谢迹扔了一句“你们看了没用”就不理了。 而那厢夏时阮早已整理心情,收拾收拾自己,新的一针医用抑制剂下去,他又清醒而冷静的投入到了学习工作中去。 开了免打扰之后的群消息干净了很多,他把手机放在一旁,没再打开过它。 从傍晚到深夜,夏时阮的眼睛和手都没有从电脑上离开过,直到高秋芸上楼来提醒他该睡觉了时,他才舒了一口气,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将电脑关了。 尽管夏时阮对待工作一向认真,但开学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投资数额巨大、学院和军部都很重视的项目,他也不得不多严谨一些。 项目的四个小课题之间独立性很强,研究的内容都是成块的,将来做试验也会是单独做。 距离启动会没剩几天了,每个人光写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的可研时间都很紧张,不可能有时间去互相讨论交流。 又到了一周例行汇报,实验室所有人齐聚一堂。 低年级的先上去讲。他们的研究内容都没什么难度,幻灯片的内容一般都在十页以下,因此讲的很快。 鲁教授挨个给了指导意见,就到了博士生汇报了。 博士生汇报一向是周会的重头戏。不仅做的实际工作多,讲的内容也多,导师重视,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同样的,如果说博士生的汇报情况不尽人意,导师也会更生气。 第一个上去的是黄昀,汇报的内容自然是正在做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