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在居委会上班,一个月也有三四十块,所以给定了这么个工资。 毕竟她是个体户,跟工厂和居委会比不了。 赵胜男听了,高兴得差点儿蹦起来。 “真的吗?行啊,太行了!” 她去劳工市场经常找不到活干,就算找到,一天也就一两块钱,有时候一块钱都挣不到,苏棠给的工资对她来说已经很多了。 她得赶紧回去,告诉吴素芬这个好消息! 看着赵胜男风一样的背影,苏棠忍不住笑了。 饭馆里多了赵胜男这样一个人,一定很有意思。 第二天,李志远下班后过来了。 “妈,棠棠,有人在家吗?” 温礼香正在烙饼,听见动静便出了门。 正好苏棠和苏诚也从隔壁出来,看到了李志远。 “舅舅!” “舅舅来了!” 只见李志远身上套了个破旧的蓝色褂子,头上戴着列宁帽,脖子上挂着一条脏兮兮的毛巾,蹬着三轮车停在门口。 他身后的三轮车上,拉着满满一车蜂窝煤。 “都在家呢?”李志远咧开嘴,带着黑印的脸上立刻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那正好,你们看看这些煤卸在哪儿?” 温礼香看到李志远吓了一跳: 李志远下了车,在厨房附近找了块空地,一边清理,一边说:“棠棠这饭馆不是这两天就要开张了吗?我琢磨着家里的煤可能不够用,就去买了一车。妈,我把煤卸这儿了啊,回头您和棠棠用着都方便。” 苏棠看李志远要去卸煤,想上前帮忙,才上前一步,就被温礼香和李志远齐声叫住了。 “棠棠你站远点儿,别弄一身灰!” “你别动,这点儿活舅舅干就行了!” 连苏诚想上去也被温礼香拉住了:“你还小呢,等你大了再干。” 李志远带着劳动手套,用煤桶把蜂窝煤一趟一趟搬过去,一边干活一边跟他们说话。 “我本来想买两罐液化气送过来,去液化气站一问,说是有限额的,每家四十五天内只能用一罐,一罐是十五公斤,一公斤七毛五。多的要按照议价气的价格买,一公斤十块钱呢。” 听到这个价格,连苏棠都惊讶了。 “这么贵呀!” “是啊,我寻思咱们开饭馆,一个半月只有一罐液化气肯定不够用,就又买了两百斤蜂窝煤,这蜂窝煤便宜,两百斤才三块钱!” 他搬了几趟,停下来接过温礼香递上的搪瓷缸,咕咚咚喝了好几口水,才继续说:“我琢磨着,我和你姥爷家不用,把这两个指标让出来,能给你弄两罐液化气,平时你炒菜用液化气方便,蜂窝煤就用来做酱肉,这样能节约成本,你看怎么样?” “舅舅,你想得太周到了。”苏棠真心实意地道谢,“谢谢舅舅!” 李志远笑着说:“那行,明天我就去液化气站拉煤气罐。” 很快李志远搬完了蜂窝煤,温礼香招呼他进屋。 “看你累的,快进来洗把脸。” “不折腾了,瞅我一身煤灰,就不进屋了,回去洗也一样。”李志远摆了摆手,上了三轮车,“爸,妈,我走了。棠棠,有啥事记得跟舅舅说啊。” 目送李志远离去,苏棠心里既感动又高兴。 这才是真正的亲人,什么事都会惦记着她。 李志远回去的路上骑着空车,速度快了不少。 出了街口,他听见有人在后面喊他。 “志远,李志远!” 他停下蹬车的动作,用一条腿撑着地面,转头看过去。 一个约莫四五十岁的中年女人追了过来,跑得气喘吁吁的。 “是于嫂子啊,找我有事儿?” 于大婶跑到李志远面前,停了下来。 “离老远我瞅着像你,喊你好几声了,你都没听见。”于大婶喘了几口粗气,才能继续说话,“可不是有事找你嘛,想等着你啥时候回来,我好跟你说,结果一直没见着你。” “啥事啊,于嫂子你说。” 于大婶也不客气,说:“你帮我问问你媳妇,她们厂最近有没有瑕疵鞋,最好是皮鞋,要男式的,42码的。” “噢,你想给我于哥买鞋啊?行,回去我问问雪梅,有的话让她给你弄一双。” 不是什么要紧事,李志远一口答应了下来。 说完了正事,于大婶就看到了他的三轮车。 “你这是拉什么去了,怎么弄这么脏?” 李志远笑着说:“你知道我外甥女从乡下回城了吧?她想开个饭馆,我这当舅舅的,当然得表示一下了,刚给家里拉了一车蜂窝煤过去。” 于大婶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啥?你外甥女要开饭馆了?在哪儿开啊?” 李志远往身后指了指,说:“就在我家隔壁,那屋之前是家里的杂物间,改改就能用。” “就在咱们街上开?”于大婶顿时高兴起来,“这敢情好!定了哪天开张了吗?” 之前看李家改造房屋,大家都以为是收拾好房子给苏棠和苏诚住,谁能想到是他们要开饭馆啊! “都收拾差不多了,估计这两天就能开张吧。”李志远说完,摆摆手要走,“于嫂子,天快黑了,我还得去煤站送车子呢,回头见面再聊啊!” 看着李志远蹬着三轮车走了,于大婶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李老师家要开饭馆了,这可真是好事儿啊!” 天可怜见的,自从李老师的外孙女住进了他们这条街,天天做好吃的,整条街都是他家做菜的香味。 于大婶的小女儿才十七岁,从小身体就不好,又特别挑食,她天天在家换着花样做,小女儿还是不爱吃饭。 唯独闻见李家做菜那香味,孩子才有胃口,这些天就指望闻着李家的味儿下饭了。 看着孩子那可怜的小模样,她都快愁死了,偏偏又不好意思腆着脸去李家问人家是怎么做的,李老师家不是老人就是孩子,她这么贸然上门,人家不得以为她是去要饭的呀? 再说,问一次两次还行,还能天天去问吗?她就算再疼孩子,也舍不下这张老脸。 现在可好了,苏棠要开饭馆了,她能光明正大地去买苏棠做的菜,回来给孩子吃了! 于大婶一边加快脚步往家走,一边想起好朋友石大娘。 石家住在李家斜对门,她那小孙子才四岁,一到李家做菜的时间,小孙子就哭着喊着要肉吃。 石大娘都被小孙子磨怕了,每天估摸着李家要做菜了,就赶紧带着孩子出门逛去。 可天天这么逛也不是办法啊,李家吃饭,别人家也要吃饭的啊,天天出去逛,一家人不是要饿肚子吗? 这下好,李家开饭馆,石大娘肯定跟她一样,也得赶紧去买李家饭馆的菜,给全家人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