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笑,她高傲惯了,就连求人都不会。 现在在这里同她拉拉扯扯,含糊不清,一句真话都没有,却只让她帮忙。 天底下哪里有那么好的事。 她也不想想,原来崔云昭还未出嫁的时候,她仗着父亲做了族长,对她跟崔云岚总是嘲弄,欺负他们无父无母。 现在倒来求她了。 崔云昭顿时觉得有些厌烦。 她这几日要来月事,本就心绪不顺,难得冷了脸:“三妹妹,我一个外嫁女,娘家的事情怎好插手?” 崔云遥脸色由红转青,最后又由青转白。 她一咬牙,还是道:“我不白让二姐姐帮忙。” “只要我力所能及,能给出二姐姐想要的报酬。” 崔云昭倒是有些稀奇。 这崔云遥一贯小气,这会儿居然还说有报酬,倒是难得。 她倒是来了兴趣。 “那就去凉亭里,你好好说给我听。” 崔云昭说罢,同夏妈妈先去了凉亭。 崔云遥倒是真拿出了求人办事的态度,她一面跟过来,一边让小丫鬟搬了薰笼,凉亭里顿时就暖和起来。 “我知道二姐姐忙,”崔云遥勉强笑笑,“我长话短说。” 崔云昭点头,没有说话。 崔云遥眸色微垂,道:“这些时候,父亲母亲在为我和四妹妹瞧看婚事。” 崔云遥只比崔云昭小几个月,如今也快十八了。 这个年纪议亲不早不晚,在世家大族来说,倒是年纪相当。 一家的儿郎若是出色,到了这个年纪也显露出来,这个时候再议亲,是好是坏已经有了定数,几家都不会有怨言。 所以议亲之后,再等上个一年半载,把三书六礼都行完,女儿也差不多留到了十九岁上。 到了这个岁数,该学的也都学了,夫家的事情也了如指掌,这样嫁过去,日子不会难过。 高门世家,女儿都金贵。 光靠男孩,如何能缔结两姓之好? 这样长此以往,家族姻亲众多,便会蒸蒸日上,繁荣不衰。 崔云昭十八岁嫁给霍檀,在军户中看起来很晚,但在世家中倒是正合适。 按理说,崔云遥同她年岁相当,应该一起议亲才是,可崔云昭都已经出嫁,崔云遥现在才开始找人家。 对于自己女儿的良缘,崔序和贺兰氏自然是精挑细选的。 崔云遥继续道:“一开始选了两家,一个是伏鹿年氏,他们家是律法之家,多在三法司就任,还有一个是天雄舒氏,这家的嫡长子已经十八,考中乡试,今年下场秋闱。” 这样看来,这位天雄舒氏的儿郎更好。 崔云昭没说话,安静听崔云遥继续说。 “选来选去,母亲就说舒氏太远,家里在天雄没有任何亲戚,若是我远嫁,以后找不不到依靠,甚是不妥。” 话听到这里,崔序和贺兰氏对崔云遥确实是用了心的。 反观崔云昭和崔云岚的婚事,那就是敷衍和利用,没有半分真心。 崔云昭没有多说什么,崔云遥也从来未曾想过,崔云昭的婚事,已经被崔序卖掉了。 她求助的这个人,当时没得选。 崔云遥继续委屈地说:“我也想嫁去伏鹿,伏鹿繁荣,吃穿住行都是好的。” “可是父亲不太同意,他觉得舒氏的大郎更出色。” 这样一来,婚事就没能定下来。 崔云昭已经知道了结果,就听得不是很认真,甚至已经在想中午的午食有哪几道菜了。 谭齐虹的手艺非常好,她擅长的菜色也很多,比如武平比较出名的血鸭,她做的就很正宗。 崔云昭正在分神想着,忽然,听到崔云遥的声音:“但是前几日,伏鹿的拓跋氏也上门议亲了。” 拓跋氏? 崔云昭彻底愣住了。 曾经的天朝上国万世繁荣。 当时有各种各样的异族来到中原,世代繁衍,留在了这片繁荣的土地上。 后来即便□□崩塌,后世不继,战乱纷繁,那些在中原繁衍生息多年的异族也没有离去。 比如二婶娘出身的贺兰氏,比如刚刚上门议亲的拓跋氏。 贺兰氏是文臣,多年来已经融入中原文化,成了书香门第,但拓跋氏却依旧是武将。 拓跋氏的族人英勇非常,多有军功,他们一家都生活在伏鹿,是伏鹿的本地武将门阀。 说起来,也正因为拓跋氏的存在,朝廷才放心伏鹿。 拓跋氏别看是武将,历代族长却都很清醒。 他们家只有一个家训,就是听从王命,无论帝王是谁,他们都只听帝王诏令。 这样一来,远在汴京的皇帝才能放心伏鹿。 但拓跋氏只管自家的军队,旁的政事一概不插手,故而朝廷还需要命其他节度使代辖伏鹿。 拓跋氏一贯只同军户联姻,从来没有同高门世家联姻过。 今生没有,前世亦没有。 所以听到拓跋氏的名号,崔云昭都有些惊讶了。 “拓跋氏?” 崔云遥点点头。 她神情晦暗不明,显得很是紧张,她抿了抿嘴唇,最终才道:“同舒氏和年氏相比,拓跋氏就太出众了。” 是的。 对于崔序来说,拓跋氏才是最好的联姻对象。 拓跋氏不管政事,但他们手里有军权。 崔云遥看了看沉思的崔云昭,片刻后,她才低声道:“原本父亲还在犹豫,可是……” “可是来结亲的是拓跋氏的嫡长子,拓跋氏的少族长,父亲如何能拒绝的了。” 崔云昭又愣住了。 很快,她就回过神来。 原来如此。 一件件小事的改变,霍檀的副指挥职位提前到来,正好卡在了崔云遥订婚的关键时刻。 崔云昭不知道前世拓跋氏是否也同崔氏议亲过,但显然,今生崔云遥的婚事很可能有了变化。 崔氏女低嫁给了一个小小的军使,这件事肯定不止博陵在议论,左近的伏鹿军户肯定也都知道。 可两家成婚之后,霍檀扶摇直上,短短一个月就擢升副指挥,眼看就要宏图大展,鱼跃龙门。 这样一来,崔氏女就又显得炙手可热。 不管霍檀原来如何出色,不管他曾经立下多少战功,也不管这里面有多少弯弯绕绕,百姓们津津乐道的,依旧是崔氏女曾经的荣光。 这些年因为武将崛起,文臣没落,皇帝流水一样轮换,崔氏风光不再。 可曾经,崔氏女的传说却依旧印刻在百姓心中。 甚至曾经有一度,还有人谣传,得崔氏女得天下。 虽然早就没人信了,但崔氏女能光耀门楣的好运,却已经深入人心。 正是因此,拓跋氏才求娶崔氏女。 而且求娶的人,正是拓跋氏下一任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