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还添了两卷话本。 另一位侍女宁珠道:“姜小姐可在此稍作歇息。” 在后殿更衣省了不少时间,韫棠的确不想如此快回到席上。 既有了正当的名目,在此处躲个清静也无不可。 韫棠翻开一页书,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奉旨偷闲。 新簪上的明珠步摇垂饰恰好到耳畔,桑珠赞道:“这身衣裳正衬姜小姐。” 采梨点头,小姐原先那套烟紫色的衣裙绣工也用心,只是同这套完全无法相较。 就是……稍稍张扬了些,但不算逾制。 将薄薄的话本读完,韫棠估算着时辰差不多了,方动身回席间。 宴席已至尾声,她落座前先与祖母致意。 姜老夫人目光在她周身看过,只作不知,并未多问。 倒是姜妙棠望着韫棠裙摆上精致的牡丹刺绣,道:“长姐这件衣裙可真好看,是锦绣坊新做的?” “比第一套还出彩呢。”姜芷棠忍不住接了话。 十三四岁的两个姑娘不由羡艳,姐妹之中长姐的用度永远是头一份的。 她们这么一打岔,原本担忧家中幼子的安氏也多打量了韫棠几眼。 她不记得公中给大小姐做过这样一套衣裙,或许是老夫人私下给的,又或许是章府送来。 思及此,安氏轻叹口气,有个显赫的娘家是多么紧要。 如若不然,大小姐凭什么超然几位妹妹之上呢。 席散后,所有宾客各自归家。 …… 中秋后,各方使臣陆陆续续离京,宫中事务转向清闲。 宁逸尘回西南前与韫棠告别,还煞有介事地赠了她一枚印鉴。 他一本正经:“如若王府内推行女官官制有什么阻碍,孤还得来向你求教。” “知道了,世子殿下尽管放心。”韫棠笑着答。 西南与京都相隔千里,若盖上此印鉴,沿途驿站都会接下信件,一路送至西南。 “那么,后会有期。”宁逸尘最后道。 “后会有期。” 下过几场秋雨,天气渐渐转凉。 时隔月余收到西南送来厚厚的信件时,韫棠才知道宁逸尘所言非虚。 她拆开信封,当先一张是宁逸尘亲笔,问候了她近况,讲了讲西南这几月来的趣事。 另一叠几十页的则并非出自他之手,大约是王府内女官。 信中详细讲述了景王府内数月推行女官官制的状况。景王妃雷厉风行,以韫棠拟上的条陈作为范本,再根据王府情形加以调整调配。阖府听命于景王妃,再加上王妃手下诸多得力之人,施行起来颇有成效,女官官制初具雏形。 韫棠一条条读得认真,信中提到了推行女官制遇到的棘手之处,不少是韫棠未能预料到的。她跟着思考对策之法,也与尚仪局内两三位女官商讨过,着笔写回信。 “在忙什么?” 韫棠从案牍中抬首,才发现裴晗已经到了屋中。 幸亏是散值时分,尚仪局内没有多少人。 她让采梨关了房门,笔尖润了墨:“陛下随意坐罢,待我写完这一节。” 裴晗坐在她对侧等,查看过桌案上韫棠写就的书文:“景王府女官?” “是。” 韫棠一壁写,一壁简单向裴晗解释了大概。 她正好也想找人分享景王府女官见闻,裴晗莫名成了人选。 “景王妃开了笔考,从西南民间采选适龄女子为王府女官。” 她不愿任用王府妃妾的陪嫁侍女,对西南世家大族的小姐亦防备。 自民间考选,上任的女官更能忠于她。 “西南地富庶,寻常民女也有识文断字者。虽说第一批挑上来的人参差不齐,暂时不堪大用,但王妃娘娘在府中开了小学堂,专司此事,为王府教导女官。” 普通人家的女孩儿有机会入景王府,都好生珍惜,勤勉向学。 景王府的女官官制参照大靖,却有诸多革新之处,许多地方宫中都可以学一学。 自韫棠外祖母改制宫中女官以来,前前后后也有三四十年。 旧制中本就有先太皇太后和外祖母未遂的心愿,这几十年间,女官制度又生出新的弊病,需要及时加以修整。 听韫棠说到宫中女官备选人数不多,一年不及一年,裴晗道:“你是亦想从民间考选女官?” 他一语说到韫棠的关键处,切中肯綮。 韫棠点头:“只是设想,真要施行起来怕是遥遥无期。”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后宫亦然。 从皇后宝座到太后之尊,尚官六局一直听命于庄慧太后。太后娘娘处事沉稳,不喜变。正是如此,崔尚宫熟知她心意,也最得娘娘重用。 “若是——”裴晗笑着看向韫棠,语气郑重,“璇儿为后宫之主,如何?” -------------------- 第53章 颁旨 连日以来,陛下要册封迎娶帝后的消息在京都盛传。 此并非空穴来风。宫中传,陛下中秋佳节后向太后娘娘请安,即提起立后之事。太后娘娘已召命宫廷女官提前备办一应事宜。 与此同时,礼部同样接到旨意,先行预备陛下大婚及立后盛典。 朝野皆知,陛下继位两年一直空悬后宫。 按照规制,自陛下登基前,立后的仪典物件礼部陆陆续续便在准备,封存在库中,只待陛下旨意。 如今,此事已然提上议程。 旨意明发,后宫和礼部都没有刻意隐瞒消息。 立后之事八九不离十,朝中人眼观鼻鼻观心,不知这份泼天的殊荣会花落谁家。 因朝局前时动荡,不少勋贵世家小姐待嫁闺中,人选众多,实在猜不透陛下心意。 不止朝臣间相互试探猜测此事,京都大大小小的诗会、赏花会上,世家夫人小姐亦绕不开这个话题。 况且虽则后位只有一人,但若有女入宫为妃获宠,对家族而言亦是一大助力。 前朝后宫,从来息息相关。 即使家中没有适龄女子,后位人选依旧让人好奇。 短短几日,不知有多少官员去礼部明里暗里打听。奈何礼部尚书自己都未收到陛下圣意,完全说不出所以然。 全听陛下圣断。 京都世家翘首以盼,好在陛下没有让他们焦心太久的意思。 三日后的朝会之上,群臣毕至,悉听旨意。 宣诏官立于龙座阶下,徐徐展开诏书。 偌大一座金殿,满殿朝臣屏息凝神。 帝后人选,乃姜氏长女。 满朝文武听得分明,霎时间,殿中目光不约而同汇聚向立于前列的户部姜尚书。 人选已定,立后的正式旨意会由礼部草拟,陛下钦点送入姜府。 姜尚书如在梦中,承受着朝中同僚或羡艳或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