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还有肉吃?”好些百姓点头,盼着早点集体农庄。 那衙役摇了摇头,认真地道:“大家乡里乡亲,我也不瞒你们,这集体农庄到底有没有饱饭吃,有没有肉吃,我是真的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进入集体农庄之后每天太阳没有升起就要干活,月到中天还不能休息,你们真的愿意过这种苦日子?” 一群百姓用力点头:“当然!只要有肉吃就行!” 有百姓大声地道:“我早问过我的表哥了,他那里就是集体农庄制,真的是干不完的活,三伏天也有很多活要干,可是真的能够吃饱饭,每十天还有肉吃!” 更多的百姓点头:“庄稼人怕什么累啊,能吃饱就成。” 一个衙役提醒道:“集体农庄制要没收田地的!你愿意你那一亩三分地被朝廷没收了?” 一个百姓坚决无比:“老子有地吃不饱,没地就能吃饱,老子才不在乎有没有地呢。”无数百姓点头,庄稼人喜欢田地,舍不得田地,那是因为有了田地才能活命,若是没有田地也能活命,谁在乎田地? 一个衙役看四周一双双热切地看着他的眼睛,每一道目光都充满了对加入集体农庄吃饱饭的希望,他慢慢地道:“好,我回县城的时候找县令问问,不过……” 那衙役看着几个穿红色黑色衣衫的排湾族人,认真地问道:“石头领同意吗?你们愿意下山加入集体农庄吗?” 几个排湾族人互相看了一眼,摇头道:“我们世世代代都住在山里,有吃有穿,为什么要下山?”在山上有很多不方便的事情,但是最大的好处就是随时可以与世隔绝,战乱进不了山。 那衙役骂骂咧咧地:“天下已经平定了,还有个P的战乱。” 清脆的铃声中,一个女子的声音道:“那可说不好。” 几个衙役转头看去,一个穿着绣满了排湾族图案的红底衣,衣服上挂了许多闪亮的珠子和小铃铛的女子站在那里。 几个衙役客客气气地道:“原来是石头领。” 周围的人都认识,这是排湾族的头领石喻言,急忙打招呼:“石头领来了!”“这里坐!”“吃瓜子!” 石喻言毫不推辞,直接坐在了几个衙役对面,傲然看着几个衙役,道:“几年之内,荆州从大吴的土地成了大缙的土地,又成了大楚的土地,每一次你们几个都是这么说的,天下太平了,然后呢?我看还是躲在山里的好。” 几个衙役尴尬极了,这些话严格地说已经可以问罪了,但是偏偏将他们也牵连了进去,只能就事论事道:“石头领何必固执?这山中终究缺少田地,若是遇到了饥荒,你们如何度日?不如下山加入集体农庄,所有人都有口饱饭吃,也算是安生了。” 石喻言认真地问道:“若是这集体农庄遇到了饥荒,粮食又从何来?官府吗?可还是吃饱饭,十日吃肉?”她知道这些言语有些刻薄和不讲理,饥荒之下能够活命就满足了,哪有要求吃饱饭和吃肉的。排湾族加不加入集体农庄,或者说下不下山,其实与食物完全没有关系,但是这几个人只是衙役,她与衙役说什么真正的需求呢?衙役又做不了主。石喻言问这些只是想要旁敲侧击知道朝廷对百姓、对排湾族的态度。 几个衙役对集体农庄本身也了解不多,急忙岔开了话题:“诸位,我等今日来镇上是因为朝廷新宣布了法令,所以昭告百姓。” 一个衙役清了清嗓子,道:“朝廷出了新的婚姻制度……” 有百姓颤抖了:“不会成亲也要交税吧?”听说大城池的百姓要缴芋头税儿子税的。 那衙役不理他,继续道:“……以后男女想要成亲,必须年满二十三岁,不到年龄敢成亲的,就抓了去做苦役三年!” 一群百姓认真记下,完全不在意,穷人家成亲本来就晚,二十三岁成亲又不是什么难以做到的事情。 石喻言微微皱眉,朝廷的成亲年龄好像推后了,以前是十几岁就可以了。 那衙役继续道:“……大楚朝执行一夫一妻制,不许纳妾,不许有通房……” 百姓们更加不在意了,有钱人的事情,与穷人无关。 衙役宣布完毕,与石喻言又聊了几句:“……石头领一定要克制族中的丁壮,莫要闹事,就当做给我等一个面子……” 石喻言不置可否。 几个衙役说完了话,又赶去下一个小镇。路上,一个衙役见四周无人,低声道:“我呸!一个小小的族长也敢看不起老子!老子穿上了这一身衙役衣服之后,在哪里不是横着走的?竟然要对一个小小的族长低三下四!”他心里窝火,什么排湾族,不过就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家族而已,哪个无权无势的家族敢对衙役不客气的?真是反了天了。 另一个衙役冷冷地道:“闭嘴!若是你的家族有几万人,太守见了你照样客客气气地。” 排湾族的石喻言为什么可以与官府谈条件,因为排湾族有几万人啊!这个数字巨大的令江陵的官员都要掂量掂量,若是无视排湾族的需求而肆意妄为会不会引起巨大的冲突。 小镇之中,石喻言有些无奈。外人以为排湾族人多势众,其实在石喻言看来根本不是这样。放在平原之上的县城之内,拥有几万人的家族早已渗透了一个郡乃至一个州的方方面面了,百十年下来官员数百,豪强上千了。那些中原的豪门大阀不就是这样的吗? 可是排湾族有个“族”名,其实只是住在北大武山里的人的统称啊,与中原的“家族”完全不是一回事,排湾族更接近中原人嘴里的“部落”。 石喻言知道荆州官府与排湾族的冲突将会越来越大,天下安稳之后,哪个朝廷会容许一支几万人的部落流离在朝廷之外不受管辖? 但她很是无奈。排湾族以及无数山中的部落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愿意离开大山。故土难离,住在平原上的百姓已经不愿意离开家乡了,何况住在与平地迥然不同的山里的人?住在平原的人离开了家乡,看四周的村庄田地依稀相似,山里人离开了山区,眼前的平原何处与家乡相似了? 若仅仅是“故土难离”,石喻言认为自己可以克服的。老一辈不愿意改变生活习惯,但是年轻一辈不是啊,年轻一辈想要过更舒适更方便的生活,向往见识更大的世界,她完全可以让部落的年轻人先下山。 石喻言知道部落中有好些年轻人想要下山,声称排湾族入山是为了好好的活下去,出山也是为了好好的活下去,有大山在,排湾族就不会消亡,只会吸取外界的养分过得更好。 她认为这些话没错,一个部落要与时俱进,不然就会被世界淘汰。但是,石喻言担忧的是部落的文化和习俗的消亡。 这些走下山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