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的时候,她便顺着去集市的路线,跑出了家门。 那时,她什么都不会,年龄还小,很难生存。可偏偏,她会一样,游泳。这还是在村子里下河摸鱼自学成才的。 而那时,河道周围没有栏杆,淹死的人非常多,她就阴差阳错,认了一个师父,当了捞尸人。像个孤儿,混迹在一群男人中,看他们抽烟,喝酒,听他们侃天,侃地。 师父是她生命中的贵人。 他抽着旱烟,说,女娃,读书去罢。 读书?徐喜枝不愿,她愿跟着师父下河。 师父拍她脑瓜,指着不远处的大路,说,读书人,能做小洋车,不读书,只能摸尸鳖。 师父说,尸鳖,害怕叭。 徐喜枝点头。 那就读书去罢。 可说来轻巧。 师父抽旱烟,抽旱烟,一直抽,抽到青草泛露珠,他起来,抖抖身子,再回来,带回来蓝色的,崭新的书。 徐喜枝认得这个师父,是她在街头要饭,师父坐在街边休憩,她要到他身上,他眯着眼看她,问她孤儿莫,她点头,说孤儿,师父拍着腿,那就跟我走罢,喂你口饭吃。 徐喜枝就跟着他走了。 师父妻子早逝,无儿无女,便把徐喜枝当自己的儿女。 摸着书,徐喜枝当了第一个在泛舟小船上,认自己名字的人。 那是一片好辽阔好辽阔的河,辽阔的像师父旱烟里的烟草,经久不衰,久聚不散。 她在那船上长大,成了半个混小子,抽旱烟,次次被打,能认字,脑子机灵,水敢下,身手敏捷,没事就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凑着凑着,在那个混乱又开放的复杂时代,认识了陆彦徽。 第114章 陆彦徽。 那人说的时候,徐喜枝掐着腰,斜着眼,抬头眯他,他太高了,让徐喜枝看不真切,什么灰。 彦徽。 你蹲下来跟我说话。 好嘞。 柳满枝头,徐喜枝扎着麻花辫,花布衫,站在戴灰色贝雷帽的男青年面前,他衣着得体,身形修长,气质温和,提着褐色箱子。 他半蹲下来,高挺的鼻梁,丹凤眼,笑吟吟:“朝家渠的铜宅怎么走?” 徐喜枝警惕地打量他。 朝家渠是她跟着师父捞尸的那条河,河对岸有一座老宅子,叫铜宅,荒废已久,杂草丛生,阴森可怖。 她曾在船上多次看向那里,好奇地问师父,师父抽着旱烟,避而不谈,最后道,不晓得。 直觉告诉她,那不是好地方。 她便将那句话原封不动奉还给人,“不晓得。” 男人掏出钞票递给她。 徐喜枝瞪大眼,“你给我这做什么,给我我也不晓得,拿回去!” 男人笑的更欢了,“莫生气。” “谁跟你生气。” 男人没说话,还是那么看着她,钱收回去了,换成手了,那手漂亮的,徐喜枝不由自主多看两眼,男人笑道,“陆彦徽,有幸知道姑娘的名字吗?” 徐喜枝没同他握手。这外来户穿的像个人,端的地痞流氓架,徐喜枝不屑,“徐喜枝。” “好巧,你也三个字。” “……” 徐喜枝持续不屑。 她们不是经常在河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岸上,特别是那棵柳树下,枝条长长地垂着,几个老汉蹲在一起,磕着烟枪唠嗑,唠着新奇事儿,哪年捞人捞出来的不是人,谁家的风水不好,染怪病,八卦里的乾坤到底是什么,他们穿着破开衫,露着燃烧过庄稼似的胸膛,精瘦,手里摇着蒲扇,翘着二郎腿。 徐喜枝就安静地听,偶尔好奇了问一两句,惹来一阵笑声。 但这和谐的画面被男人打破了。 他叫什么来着。 徐喜枝第三次看到他背手站在河边,眺望河对岸时想,真执着。 男人察觉到她的注视,扭过来,笑了笑。 徐喜枝皱皱眉,不搭理他,继续听故事。 没一会儿,她身边蹲个人。 徐喜枝:…… 陆彦徽:让我也听听。 徐喜枝:…… 徐喜枝:你真有意思。 陆彦徽:真的吗?你真这么觉得吗? 徐喜枝看向他,对方眨眨眼,眼睛亮亮的,很期待她的回答。 徐喜枝:…… 徐喜枝还没说话,对面老汉乐了,敲着烟枪,“这小子,真有意思。” 陆彦徽:谢谢! 徐喜枝:…… 老汉:“你哪儿的人啊?” 陆彦徽:“就是咱这儿的人。” 老汉:“瞎搞,你一看就不是这儿的人。” 陆彦徽笑笑:“我刚留洋回来。” 老汉噢了一声:“怪不得。” 一听留洋,其他老汉也七嘴八舌插进来聊。 徐喜枝瞧没故事听了,起身走了。 陆彦徽看着她,有礼貌地匆匆和老汉们告别,跟在她身后。 徐喜枝走了几步,忍不住扭头,“你干什么?” 陆彦徽:“你去哪里?” 徐喜枝:“跟你有什么关系。” 陆彦徽:“是没什么关系,但我人生地不熟,跟着你我心里踏实。” 徐喜枝瞪大眼:“为什么非要黏上我啊。” 陆彦徽不好意思地笑笑,目光很真诚:“你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你。”徐喜枝瞪着他,说不出话。 她也觉得自己挺厉害的。 陆彦徽看她有所动摇,连忙解释,“那天晌午,我看到你徒手劈西瓜。” 徐喜枝:…… 陆彦徽:“还有那天晚上,你从那儿跑到那儿。”他划了一下,“只用了几秒钟,好快。” 徐喜枝的脸腾的就红了,她瞪着他,不知道怎么,忽然感到羞,眼里水汪汪的,在陆彦徽看来,真是可爱死了,徐喜枝比他低很多,她就那样仰着头,咬牙切齿:“你怎么知道就几秒!” “我有腕表。”陆彦徽抬手让她看,银色的,闪闪的。 “还有还有……” “够了!”徐喜枝别过头,“想跟跟,不要烦我!” 陆彦徽头点的如捣蒜。 徐喜枝是自由如风的人,像飘在天上的风筝,随处见山河,随处扎根,不受约束,但现在不行了,她身后拴根绳,拖着一只死沉还脑子不好使的男人。 晦气。 徐喜枝没有审美,不知道美丑之分,只知道走在路上,很多人都朝他们瞧过来,徐喜枝走着别扭,只能远离公众视野,兜兜转转来到河边,捡石子打水漂。 陆彦徽也捡石子打水漂。 打的还比她远。 徐喜枝略微感到挑衅。 她斜瞪他,“比比?” 陆彦徽不明白:“比比?” 随即他明白了:“比比!” 徐喜枝冷哼一声,捡了自己用的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