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做白日梦了。” “我小心翼翼的问,大佬你能不能关注一下帕金森还有阿尔兹海默症?” “这也不是小叮当,想什么有什么,一项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团队,还有时间去磨它,就这样,还不一定能有好的结果。” 虽然有些网友天真了一点,但又有一些理智的网友站出来点明,科研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再回答了几个有关于学术上的问题,宋问声看到时间了,就关掉了直播间。 关掉直播间之后,他感觉心情通畅,看来有时候和粉丝们聊聊天,有助于纾解自己的压力。 现在十点,正好就是该码字的时间了,他又有一段时间没有去关注自己的后台了,估计数据难看得不行。 然后他点进去一看,又退出来,他一定是看错书了吧? 不对,他自己的作者号,除了他自己的书还有谁的? 为什么收藏一下子多了这么多? 从之前的一万出头,现在已经涨到了五万,这起飞的速度,都让他感觉到怕,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偷偷去看了一下网友们的评论。 “毒,此书甚毒,要不是冲着哥猜来的,我都要支撑不下去了。” “还算是写实吧,就是罗列了太多解题的证明步骤,要知道这里是网文,不是论文,写这么多,凑字数吗?” “猪脚的存在感好弱啊,感觉就像是非常脸谱化,套路也真是够过时的。” “爽也爽不起来,不知道怎么说,怎么现在给我推这种烂书?” …… 这些评论里面有很多支持的,也有很多吐槽的,宋问声看了感觉他们说得也对,这本文太多缺点了,要不然切了重开? 作者有话说: (1)我觉得读书是很有用的。 (2)食言了,今天不能双更了,遇到的意外比较多,有点倒霉,明天补上; (3)谢谢大家的支持!感谢在2022-05-10 23:43:55-2022-05-11 22:54: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想喝乌龙喵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6章 火箭发射 切书是不可能的, 现在都已经写到三分之一了。 他也没有关掉评论,只是默默的把下一章发出去,然后在小黑站的文学进修班(网课)上点了个报名。 可能他会忘记去上课,但是态度还是要有的。 他回顾了一下自己奇差无比的文笔, 感慨还是有点进步的。 材料研究所; 这里的保密级别并没有269那边那么高, 已经下降到三级程度。 这回过来, 是因为堆积了不少急需他解决的问题。 “宋院士,你看, 在参杂了氮杂质之后,碳纳米材料呈现出一种过度聚集化的情况,我们使用了复合材料夹杂来降低这种情况,但是又发生会使材料振实密度降低的情况。” 他一过来, 整个锂电池负极新材料研发小组的人都凑了过来。 电脑上测算好的数据详实的记录着实验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带我过去看一下样品吗?” 制造出来的东西,并不能直接就看到具体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但是他们花费了一点时间重新嵌套了一份样品。 并且在这里做简单的通电测试,效果并不是很好。 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电池的性能,它必须具备强大的储锂能力,还要在电化学反应进行的时候, 使得整个电池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 在负极材料出现在之后,他们简单的组装成为碳锂半电池, 在1.0-2.5V之间进行充电放电测试,数据显示在0.1℃的时候, 库伦效率远低于其他材料的电池。 这证明整个材料的结晶性还有化学性能都没有出现他们预想的模样。 宋问声沉默的看着他们的操作, 整个过程进行了两个多小时。 起初他还在思考, 是不是中空的碳纳米管不足以承载这个体系, 应该改用多孔碳材料, 但是在看了他们的工艺流程之后,发现可能使温度的变化导致实验出现了问题。 “可能是在蒸汽处理这一部分出了问题,冷热交替太过□□速,会使得这个材料稳定性变差,你们可以改变一下工艺,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替换,或者是将冷热交替这个过程缓慢化。” “好,我们多尝试几次。” 离开这个小组之后,宋问声照旧去逛了一圈,还是去关注了一下研发感光材料的那个实验室,他们现在应该已经有了实验思路了。 宋问声没有打扰,只是在外面静静的看着他们。 时间很快就走到了十二月底,又到了考研大军过独木桥的时候。 这段时间来,宋问声比较沉寂,除了给考研祝福的某博文点了个赞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 大家要看他,大部分都是周末晚上的小太阳直播,周六晚上讲数学,周日晚上讲化学。 他的读者还会惊喜的发现某一个咕咕最近日更6000,将剧情迅速推进。 十二月底,宋问声受到程总工的邀请,前去观看一箭三星的发射。 此前,他们已经在海上发射基地进行过多次模拟发射,就是为了确保正式发射时候的万无一失。 现在他们有自信能将三颗卫星同时发射到正确的位置。 再次来到海上发射基地附近这里,这里已经彻底形成了一个调配中心,火箭的部分零部件将在这里按要求进行生产、组装。 越靠近发射基地,就越可以看见伫立在发射架上的火箭。 执行本次任务的火箭是由269和航天科技集团共同研发的红星二号丙级火箭,这是一列常温液体运载火箭,其原身就是CZ-3系列运载火箭。 发射中心集指挥控制、测控通信、综合保障系统于一体。 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为即将发射的火箭服务。 宋问声有幸来到这里参观。 “上回我还没有仔细看过,现在仔细一看,”宋问声指着屏幕上那即将远行的孤独行者,感慨,“顿时觉得,有些机械虽然没有生命,但是它承载着情感。” 火箭的箭身呈现一个尖头直筒型,上面印着国旗、研发机构、火箭型号。 在场的人无比被那一抹红色深深吸引。 碧蓝的晴天下,那一抹鲜血染成的红是那么亮眼,它时时刻刻都告诉他们,他们说所做的功夫都是有意义的。 “是啊,很震撼吧?”程工笑了一下,有些出神的看着那火箭,“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