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写呢? 宋:初中的时候吧, 那时候自卑,看到小说带入主角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就想要写小说,不过因为写小说成绩下降了, 上了高三意识到不能这样, 就开始努力了, 但是也错过了最佳时间,不过还好补回了一点, 至少让我上了一所不错的一本大学。 宋问声在这里还感谢了高中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班主任,还有西部文理大学大学。 问:看你的微博长文似乎是因为写小说才进入科研界的,是吗? 宋问声有些不好意思,回想自己绑定系统的那个时候, 稍作简略的说,“应该算是吧, 我是有了开文的想法,然后就去搜集资料,但是我这个人又有点寻根究底的毛病,看着这些看不懂的东西,就想折腾折腾, 没想到好像真的被我折腾出什么来了, 我那时候也不知道对不对, 就投给期刊看看,也顺便看看期刊的投稿流程是怎么样的, 好写到小说里面去。” 问:跨界也是因为要写小说吗? 宋问声犹豫了一下, 也点了点头, 莞尔, 其实是因为系统任务, 但是他能说吗?“嗯……算是?其实我不怎么会写情节,直接就是用引用内容盖过去,这样的话其实主线很短,没什么可写的,就干脆跨界了,写的内容多,可以科普的地方广,最关键的是这本文应该算是我成绩最好的一本,一下子就完结,下本文成绩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 主持人还问了很多问题,不过都是围绕着宋问声的科研和小说交叉的地方。 本来就让很多人好奇的点,宋问声也不隐瞒老老实实说。 等采访放出来的时候,大家发现其实诺奖得主宋院士还是很接地气的,还有点幽默。 如果没有后面这么多网友的分析还有他爆出身份,估计这本文,大家也不会发现有趣之处。 现在大家拿着放大镜在研究宋问声在哪里套娃的,越研究越觉得有意思。 有些从来不看科技文的人一入坑,马上就被科普到了,比如说投稿的流程、怎么申请某个奖项,需要注意什么,院士的评选过程,国家自然科学奖还有一二三等奖之分。 而看过宋问声这本写实科技文的,再也看不下别的幻想科技文了。 大家对那些科技文都开始变得挑剔起来。 凭空造光刻机,没有工业基础可还行? 手搓核聚变,高达一亿多摄氏度的水冷需求,在自家地下室完成可还行? 造一个智能机器人,不编程序,不考虑芯片,可还行? …… 这些科技文的起点和初衷是好的,幻想也是好的,爽是够了,但是读过了宋问声的小说,就感觉他们的文没有踏在实地上。(1) 一时间,想要开科技文的人都不太敢动了。 如果真的让他们去搜集大量的资料,有些人可以做到,但是有些人觉得太多掣肘了,反正都是写小说而已,爽就够了,干嘛还要和现实生活中的一致呢? 那干脆去写写实文学好了,干嘛还要来写小说。 宋问声可不知道一些人心里的嘀咕,他看着网站首页的自己的采访视频,感觉自己表现得还是很不错的。 忽略下面的粉丝喊着他开新文的呼唤,专利团队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他们根据宋问声给出来的几个点进行对比,发现这些关键点都是现在国家包括国外的专利都没有的,甚至是市面上也不存在的,这意味着宋问声可以不用更改系统给的资料来避过专利,可以大展拳脚了! 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宋问声马上前往实验室,看他们做实验的情况。 三个师弟已经纯化出了一些富勒烯,按照他的说法,优化了合成工艺,将之前的产率10%提高到25%,纯化工艺也有所调整,得到了产物更加多了,纯度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师兄你看这些晶体。”张玮师弟小心翼翼的展示了他们养的晶体。 这些晶体也乖巧的缀在容器上侧,有棱有角的,随着张玮的移动,在灯光下有着不一样的光芒。 董天豪正好路过,阴笑着说了一句,“张玮,我给你捅下去怎么样?” 眼看着他真的要拿刮刀过来,手贱的伸下去,宋问声拉住了他。 “你敢!到时候我把你的柱子抽空去,让空气层进去。”张玮也给出了自己的威胁。 空气层进去,从上而下的溶剂就不能把样品均匀洗脱了,这根柱子基本废掉。 “停!我看下数据。”宋问声及时止戈。 三个师弟大多时候做牛做马,也有少部分时候一起打闹,前两天才碰碎了一个量筒,话也多,宋问声也挺头疼的有时候。 打闹归打闹,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上,他们还是细心的。 归纳整理好的数据可以让宋问声很快的看出这段时间实验里产生的问题和变化。 他提点了几句,取走了这些纯度达标的富勒烯,保存在另外一个更加适宜的地方。 要做出光刻胶,实验室的条件很严苛,他之前联系了一个搞化工,研究I级胶的教授,过年的时候要借他的实验室一用。 不知不觉又一年寒假快要到了。 大家正常上学的时候都要用实验室,所以宋问声只能趁这个时候来用。 他要做好规划,好好利用这仅有的时间。 下午三点,数院召开会议,宋问声提前五分钟来到了会场,会场里已经坐满了人,数学院无论是小透明还是大佬全部都来了。 没有固定座位,他一般都是坐在谢冠和钟华旁边。 数学中心的人也知道他的习惯,还没等他来,就占据了谢冠他们周围的位置。 今天要开的是数院的年度汇报与总结。 每个课题组的学术带头人都要上去进行汇报。 不过宋问声这边都是以数学中心为主体,数学中心一般都是赵力庆上去汇报。 尴尬的是他去年并没有做什么数学课题和数学研究。 数学中心已经完全走上正轨,即使宋问声不在,也不会很影响他们做研究,宋问声的作用主要是给他们提点两句,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 刚开始会干涉一点他们的研究路线,但是现在不需要做太多,人才会滚滚的来,课题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完成。 赵力庆把数学中心去年一年来的成果进行汇报,还有增加的研究人员,增加的研究领域,自给自足的研究基金,编制,支部情况…… 每个地方都是呈现上升趋势,生机勃勃。 下面的人不住的点头。 每年数学中心都是卷王,他们是加班加点也搞不过数学中心。 明明看数学中心也不着急,大家都是慢悠悠的做研究,还经常出去玩出去聚餐,但是效率却比他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