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的虎子背着?行囊,踏上了去往异地他乡求学?的火车。 在蒋卫国?那样一闹,却没对他造成任何伤害, 虎子终于醒悟过来,比起在家保护着娘和妹妹, 早早出人头地, 才是真正的保护。 他要快快学习快快长大, 等到他独当一面,便将?娘和妹妹接走,远离这里远离蒋卫国?, 护在他的羽翼之下?,那才是真正的保护。 所以,也无需郁格桑劝告,想通的虎子陪着家里人度过求学前最后两三天,便义无反顾地跟着?那位教授走了。 郁格桑和郁兰香送他到火车站, 目送着?他离开,直到火车远去, 人也远去, 看不?见?了,这才转身回?了家。 家里少了一个人,却觉得整个房子都是空荡荡的。 郁格桑每天早上起来上学?, 总是会下?意识地喊虎子,和郁兰香走在山道上, 说?着?说?着?, 也会无意识地说?“哥你说?是不?是……”, 就连上课,都会无意识地扭头, 等看了个空位置,才会后知后觉反省过来。 她以为分别是没什么大不 ?了的,像第二世?,她离家,离国?,从来不?会觉得不?习惯,不?会觉得心里无所依托,空落落的难受。 可谁想到,将?近十年的相处,乍一分别,竟然?是软刀子割肉,难受始终不?到底呢。 郁格桑只好做些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思念之情,可着?实是太难太难,后来她便想了个办法?,但凡是想起了虎子,就给他写信,也不?是长篇大论,也不?是规规矩矩,只是一两句话,但凡想起了,当下?就随手写下?。 草稿纸上,小说?系统里,特意买来的信纸里。 零零碎碎断断续续,但那难受之意,竟真的渐渐散了。 郁格桑很缓慢很缓慢地在自我?修复,试图让自己变回?上辈子那样强大不?惧分别的自己,她开始正常上课听课做笔记,课间操和徐大春去跳绳去玩,放学?路上也和郁兰香有说?有笑,回?到家还喂兔子喂鸡去摘菜学?做饭,一个人写作业也没有偷懒,晚上还会勤勤恳恳在小说?系统码字赚营养液。 她的生?活重新变得规律又从容。 郁格桑以为这便是适应了,习惯了,恢复了。 可虎子打来电话,她握着?听筒,“哥……” 嘴巴一张开,眼泪就啪嗒掉下?来了,喉咙跟塞了棉花一样吐不?出半句话来。 原来同吃同住同上学?十年,几乎形影不?离在一起,是会把两个人绑成一个人的,但凡分别,那就是撕开骨血的疼痛。 郁格桑在电话里没憋住哭腔,所有的不?舍和难受都含在那句‘哥’里面。 而?她也不?知道,那句简简单单的‘哥’,给了异地他乡求学?的虎子多少温暖和支撑。 在学?习遇到障碍的时候,在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在深夜里孤独想家的时候,他脑海全是郁格桑那句‘哥’。 只要一想到,饶是寒冬腊月,他都能感受到一阵阵热意。 ** 这一年没有虎子的秋冬,似乎过得格外漫长,漫长到郁格桑都恍若过去了三四季;又过得似乎格外快,快得不?知不?觉,郁格桑都要结束小学?生?活,开启初中生?涯;快得家里的兔子下?了一窝窝的崽,第一窝下?的兔仔,也可以生?兔仔了;快得李知青和赵知青,都成为了革命对象,在兔子窝前手牵手了。 是的,李知青和赵知青日久生?情,在一同照顾着?兔子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兔子的了解和提高了养兔子的经验方法?,还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许是赵知青先开的口,又或许是李知青先提及,总之,在郁格桑结束小学?生?涯,还没过年的时候,这两人就送了她喜糖,还是带包装袋子的,不?是那种?便宜的散装糖块。 赵知青和李知青都是年轻男女?,对着?郁格桑宣布他俩的好事还会脸红羞涩,但看向彼此眼里的喜欢,却是真诚得不?作假。 郁格桑收下?喜糖恭喜他们,又想到赵知青和李知青的年纪,正值年少。 而?她的哥哥虎子翻年马上也是十六岁了,在乡下?都有人娶亲的年纪,他会有喜欢的姑娘,和她来一段纯纯的校园恋吗? 然?后等到毕业,他是不?是就会和喜欢的女?孩子步入婚姻,组成家庭,生?儿育女?。 渐渐地,他的心里是不?是只有他的小家,再也回?不?到当初母子兄妹三人相依为命时候的亲密呢? 尽管知道这是未来合理的发展,可郁格桑还是免不?了伤感起来。 人长大都会变,他们能够肆无忌惮无所保留相处的年少时光,终究还是太过短暂了。 这一天,郁格桑就在信纸里写。 “哥哥,今天赵知青和李知青给我?吃喜糖了,他们说?等他们对主席宣誓成为终生?革命伴侣的时候,会再请我?吃一次喜糖。 我?就忍不?住想,哪一天我?会吃上你的喜糖呢? 我?有点盼望那一天,又有一点畏惧。 因为我?希望你幸福,一生?都有人陪伴着?,但是我?又听说?,有了小家以后,兄弟姐妹都不?再是家人,而?是亲戚。 我?有点害怕变成你的亲戚。” 第86章 出版 郁格桑最后没有把这封信寄给虎子, 他现在的重心应当是学?习,而且若是真有喜欢的姑娘,后面真的有了小家就忘了大?家, 那,也不是如今一封信就能解决的。 更何况, 那都是未来未必会发生的事情, 又何必想那么多。 她只给虎子寄了一封报平安的信, 以?及和郁兰香一起整治的耐放吃食,邮寄给他。 初春,郁格桑家的兔子从一开始的三只, 到现在的二?三十只,已经算规模很大?了。 不过郁格桑并没有把兔子拿去收购站卖,因为赵知青和李知青已经向上打了报告,要发展农村养兔子事业,给队员桌上添一道肉。 知青办觉得这件事情可?行, 就又找了公社那边,层层向上, 又是会议又是实地跑到郁格桑家里观察, 最终这个?提议通过了,先在第三大?队(塘边村)进行试点,若是有成效, 再推往其他大?队。 而郁格桑家的兔子,就给公家预定了。 当然, 仅是这些?兔子还?是不够的, 上边还?会去购买仔兔子, 和一些?能配种的成熟兔子。 并且,为了这些?兔子, 上头竟然拨过来一位‘专家’,专门养这些?兔子。 那专家五十多岁,两额已生白发,戴着黑框眼?镜,很有儒雅风范。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同时来的还?有自己的老伴和一对孙子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