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0(1 / 1)

毒虫比较直接。 孙悟空起了兴趣:“还有这等效用?你可能试演一番?” 林貌连忙答应,从背包里摸出一盒滚热的草木灰。他左右望了一圈,选了块背光阴湿冷的石缝,将草木灰兑入清水,小心倒了进去。 与五行村村民漫无目的烧出的灰烬不同,这盒草木灰精选的是富含钾、钙的植物,碱性大大高于正常水平。 这样的强碱溶液注入孔洞之后,效果是立竿见影,先是与不知道什么酸性物质反应哧哧作响,然后钻出了十几只蜈蚣、蜒蚰,乃至巴掌大的蜘蛛——这些毒虫逃也似的从洞口钻出,蜿蜒着爬入草丛之中。 虽然尚未立春,但此处地气温暖,隐匿的虫子不在少数。也多亏了大圣铜筋铁骨水火不侵,不然在山下一压五百年,怕不是猴毛早就成了虫子窝了。 大圣眯着眼睛盯住了地缝孔洞。火眼金睛明察秋毫,能看到土屑碎石最为细微的纹理。而如果仔细分辨,能看到那草木灰水流淌之处,还有大量跳蚤蚊蝇一类的细小毒虫在腐蚀中抽搐震颤,再无动静。 ……如此手段,似乎与道家驱逐五毒的符箓相比,都不算逊色呢。 “的确有些用处。”他道:“你小子倒实在聪明。” 林貌可不敢担这个功劳,赶紧逊谢:“在下哪里有这样的本事?这都是前人的经验。” 至于是哪位“前人”嘛……既然孙大圣都不敢说出自己师尊的姓名,那想必也不好追问吧? 孙大圣果然没有追问,他只是淡淡开口: “虽然如此,仰仗这些小法门小方术,也不过外力取巧而已;只要来个有道行的法师设坛施术,召请瘟部,三日内整座山上的毒虫都能驱逐一空,何必还要这样辛苦泼洒?” 这样的直言反驳,简直已经有点抬杠了。但林貌并不以为忤,反而好奇开口: “不知哪派法师有此神力?如若方便的话,在下也想见识一番。” 这一句话似乎大大出乎孙悟空的意料,他深深看了林貌一眼: “你不是要‘绝地天通’,人神各安其位吗?为什么还要祈求法师的神力?” “大圣可能误会啦。”林貌腼腆一笑:“‘人神各安其位’,又不是让人视神明如无物……归根到底,人类就是利用外物的力量,才能好好的生存在世界上。既然神明有这样的威力,只要代价合理,只要彼此愿意,为什么不可以借用呢?” “如果瘟部诸神只要香火猪羊,我想大多数百姓也愿意供给;可能再多些也不是没有谈判的余地。但人牲这种嘛……还是算了。” 孙悟空愣了一愣,只觉得无语之极: “什么‘谈判’,难道还是买卖不成……你小子也太市侩了!” 林貌微微一笑,心想那是您老没见过民间求雨不成,“打龙王”的习俗。归根到底,这个文明最伟大最悠久的习惯便是实用主义。只要神明真的“有用”,为什么不可以给他们敬奉供品? 当然,这样的香火,究竟是“供奉崇敬”还是“开工资雇佣”,那可就难说得很了。 懂不懂什么叫四海之内无闲神啊? 孙大圣吐槽之后,却依然觉得不解:“既然你小子都市侩到愿意与法师做买卖了,为何还要辛辛苦苦烧草木灰?两者的效力,那可是相差甚远,绝不能比拟。”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啦,大圣。”林貌平静道:“神明的神力当然不可思议,但这总归是别人的力量。神明愿意庇佑时还好,神明要是一时发怒,凡人又该如何呢?”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再怎么样也要有点兜底的手段呐……仰仗外力当然很舒服,可一旦被掐住脖子断绝供给,那份滋味也是很难受的。无论怎么样,自己的东西差是差了点,但只要有这么一份底线在,就不必卑躬屈膝,将性命都交托在外力手上。” 他这一番话解释得很直白,但观点却实在是古怪。不但大圣皱眉思索,神思疑惑,就是伏在草丛中的狸花猫都跳了出来,眯着眼睛打量他。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么? · 如此沉默片刻之后,孙大圣终于呵了一声。 “真是奇谈怪论……口口声声‘不如自己有’,你又有什么?”他抬眼瞥林貌:“才不过几天功夫,怎么你那点道行还退步了,懒得没有练功吗?” 林貌又惊又奇,不敢隐瞒,只得向大圣老实承认:自从他入睡时疑似“走火”以来,便遵照猫猫陛下的吩咐,每日服用黄连、绿豆消火,不敢再胡乱入静。一切的功夫,当然也耽搁了下来。 孙悟空仔细听完,却忍不住发笑: “……就你那点见识,也敢胡乱自己练吗?黄连不过是治标的药物而已,焉能治愈根本?你那分明是炼气时火候不够,精气上逆,煽动心火;要是不调伏火候,吃上十斤黄连也是枉然。” 林貌大惑不解。他虽然懂一点玄学常识,但在孙大圣面前委实是一无所知,只能小心请教: “请问大圣,这‘火候’又是何物?” “‘恍兮惚兮,其中有道’,道之为物,就在这若存若亡之上。”孙悟空道:“你说‘火候’,那也难于解释,记住一句话便可以了——心念为‘火’,气息为‘候’;意守丹田之时,心念若失之过轻,气息便会浅薄,那便是火候不足;心念若失之过重,气息便会粗浊,那便是火候太过。都是炼丹的大害,必定会伤身。” 说罢,他又仔细解释了几句,大概是顾念到林貌约等于无的修炼水平,所以讲解得相当直白:在静坐修炼之时,讲究的是心念‘若有若无’、‘若隐若现’,既不能强行排空一切心念,亦不能沉浸于某一念中。任由心念自由流淌而不生执着,才是真正炉火纯青的‘火候’。 “唯止方能止众止,不牵挂于有,亦不牵挂于无。明白了吧?” 林貌倒勉强明白了,但却愈发愁眉苦脸:要心念‘若有若无’,任由心念自由流淌,那又怎么能做到?他仅仅试了一试,便觉难如登天。 大圣仔细听完他的困惑,却只哼了一声: “有什么难的?当初老孙也不过试了几次而已。” 林貌:“……” 您老是天生圣人,鸿蒙开辟的石猴,但能不能考虑一下凡人的感受? 孙悟空看他演练几次不得要领,只能连连摇头:“罢了,真叫你小子从头炼起,不知要炼到猴年马月……老孙今日心情不错,便传你一个‘听息’的取巧法门罢。” 说罢,大圣便开口指点他“听息”的纲要。原来这法门的总纲,乃是庄子《南华经》中的一句话,所谓“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由“耳听”至“心听”、“气听”,最终“止于符”,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