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九千万元】。 喔对了,它还贴心的标出了实时兑换的黄金数量,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仅仅只是一眼的功夫,皇帝陛下脸上那毛茸茸抑制不住的笑容便彻底僵住了——仅以黄金换算,这笔开销简直可以把突厥打个对穿还有余呀! 天可怜见,虽然到现代已有一月之久,但毕竟饮食出行吃喝玩乐都有大手子全权负责,世家公子出身的皇帝陛下安居度日,还真的从没有考虑过大唐与现代价格换算的问题。而今这惨烈对比迎面而来,几乎像是当脸一个耳光,扇得陛下猝不及防,心态都有些崩溃了: “怎么这么——” ——这么贵?! 林貌悠悠叹了口气: “陛下可能不知道行情,这其实已经是很良心、很便宜的价格啦……” 的确很便宜了。某个虚拟的组织已经尽量在为对面的世界考虑,挑选的设备都是长久淘汰下来、至今尚可使用的的二手货色,耗资还不到整体价格的十分之一;真正占成本大头的,是详情页中密密麻麻、数不胜数的培训项目、基建项目、检修项目,一整套从零开始,可以复制、升级、自行扩张的工业流程。 工业文明能在一年内创造出超越农业时代数千年积累的生产力,自然也要消耗掉农业时代难以想象的财富剩余。仅仅是一点起步的投资,就足够榨干农业国家全部的骨髓精血。 当然,这种投资的回报同样难以想象——工业化不止是技术与设备,而更接近于某种点石成金的思考模式;移植整套生产线的关键,还不在于那点破烂的二手冶铁机器,在掌握了充分的经验与知识之后,工业的升级会举一反三、逐步扩展,引发类似裂变的效应。 ——简单来说,在类似思考模式的推动下,即使是以纯粹土法的小高炉炼钢,产量也效率也将大大提高,前景不可限量。 这么看起来,这玩意儿也不算贵了吧—— ——才怪嘞! 陛下是真觉得心里在滴血了。这笔开支外加日后的培训费用,已经相当于每年赋税的三分之一。以他省吃俭用拼命攒下的那点国库老本,最多不过同时开展七八个类似的项目,库房里就得跑耗子了! 奶奶的,别说黄金白银要被典当一空,怕不是连皇后公主的首饰都保不住啊! 他咬一咬牙:“再看看第二个项目!” 民以食为天,第二个项目是大型的良种培育与筛查计划,因为农业技术更加成熟,所以成本低廉,只要区区两千万块,便可以全包。 狸花猫陛下:………… 他沉默了很久,终于缓缓开口: “……无论怎么来说,一天作一幅画也太过了;就让阎卿一两个月画一幅吧,怎么样?” -------------------- 李二陛下曾经与臣子泛舟太液池,欣赏春色,现场传召阎立本作画。而阎立本匍匐在池边手挥丹青,紧张得满头大汗,很不高兴,所以回去后反复告诫儿子,不许他再学画了。 所以,阎先生固然画技精妙绝伦,但真未必有多喜欢作画。他后来官拜宰相,有人说他“驰誉丹青“,都让他大为不满,郁郁不平。 ……不过嘛,有时候为了国家大计,也无可如何呢——毕竟,连陛下搞不好都得卖字补贴国库嘛。 ps:这里写的价格真的已经是良心价了。你要找一个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办同样的事情,那就等着人家在价格后想添几个零就添几个零吧…… 现在还不涉及自然资源等更加敏感的合作,暂时局限于字画、文玩等相对“安全”的领域。 第44章 抵押 在以光的速度转变了自己的态度后, 猫猫陛下再也没有立场理直气壮的指责大手子那丧心病狂的抠门了——以而今大唐所需的投资而论,他们现在有的那点存货当真是凄凉可怜,聊胜于无, 的确也是穷得荡气回肠。 在这样可怕的资金缺口面前, 还能讲什么体面呢? 一分钱也能难死圣天子。皇帝陛下只能保持沉默, 向林貌索要了一份协议的副本,打算回朝继续斟酌。 “朕与几位相公商量商量。”他思忖着开口:“看还能怎么搞钱——怎么协调内容……” · 皇帝陛下到底是怎么与宰相们搞钱——协调内容的,林貌尚不得而知。但返回大唐的第二日下午, 宫中就以皇后的名义发出了懿旨,要求清点一切行宫别院及闲置库房中存放的字画、古籍、书册,积年的首饰、古玩、贡物, 声称是要“克勤克俭,共赴时艰”, 不能兴此奢靡之风云云。 朝廷的确是要谋算着征伐突厥, 但再怎么也没有沦落到要让皇后猛砍宫中开支的地步,而且连字画古籍首饰都一律封存,其用力之猛决心之深刻,不像是有意节俭,倒简直有些像长安城里走投无路, 要靠妻女典当过日子的败家子。 ……好吧这联想确实太大不敬了,所以并没有言官敢多说什么。 到了第三日, 皇帝将林钦差召入郊外的别馆,命人宣读了一份政事堂签押的手谕,以林貌为从三品尚书长史、为尚书令之副, 主掌一切往来礼宾、互市译语之事。 这“尚书长史”的官职纯属生造, 地位上也别扭之至。众所周知, 为避讳起见, 自玄武门小小变故、当今圣上飞龙在天之后,昔日居藩时所任之尚书令、天策上将等官位,便都悬而不设,视为无有;即使信重如当今宰相房玄龄,担任的职务也不过是尚书左仆射,名义上仅仅是代行部分尚书令的职权而已。 既然尚书令已无,那圣旨所谓的“尚书令之副”便纯粹是虚谈,根本无“副”可有;以此旨意论之,这新设的尚书长史不但位高权重,地位牢靠,甚至可以蔑视通常的上下秩序,而不需要对任何的机构负责,纵使政事堂诸位宰相,也无权弹压这骤然被拔擢到高位的林长史。 一个无法制约、无需负责,跳出三界之外的高官——这合理吗?这太不合理了好吧!大唐开国十余年,还没有这样火箭般蹿升的例子呢! 林长史心知肚明,知道这样超出常理的升迁,纯粹是为了给予他代表大唐谈判的授权,在两界对接中保持地位的均等——当然,真要以从三品的地位搞谈判对接,那规格未免高得吓人;但以此签署大部分协议,应该不成问题了。 他恭敬行礼,双手捧过旨意,接受了这份任命。 旨意一旦生效,这位新任命的林长史便将立刻接手两界往来的事务。侍奉在侧的房相公立刻上前,奉上了两份极厚的文件。 “林卿。”皇帝缓声道:“朕与相公们商议的意思,是暂时可以同意协议中有关文物及艺术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