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是不得不站在台前的吗? 想想也是,玉阳可不是那种会揽权的性格。 沈崇又摸了一下女儿的小脑袋,心里对太子的不满加深了些许。 沈玉耀则一脸懵,她现在内芯还是原本的小公主,听天幕说起未来,总觉得很不对劲。 按照她的性格与行事风格,太子与皇帝争吵,她会出面去解决吗? 大概是会,但估计会好心办坏事,将事情闹得更加不可开交。 穿越而来的沈玉耀前期尽量按照小公主的性格行事,只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做手脚,所以人们听着前期她做的事情,并不会觉得又突兀之处。 后来的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天幕继续解说。 “在这段时期,太子与皇帝的争斗更加激烈,朝中更是掀起了惊涛巨浪,后世记载,当时最为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左州贪污案,那笔赃款牵扯出太多人,贪污的杜高俊在狱中离奇死去,他最后让整个太子党与他一同陪葬。” 皇帝听到这儿,看太子的目光陡然变得愤怒起来。 不是因为他不清楚左州的贪污案有太子手笔,而是他没想到,太子会愚蠢到将杜高俊杀了,还暴露了此事。 怪不得后面太子会失败,这件事真爆出去,那就是天大的丑闻,污名满身,这太子之位,沈濯琮确实坐不得了。 太子脸色惨白,他抬头祈求的看向皇后,想让皇后救他一命。 皇后刚要开口,就被天幕接下来的一段话吓得手脚发软。 “这段历史中,着墨最多的,就是两朝世家,出过两代皇后的郑家,满门抄斩,夷三族,偏远旁系流放三千里,郑家也因此被誉为历史上结局最为惨烈的世家。” 那真是一条狗都没办法好好走出郑家。 第157章 听到郑家的下场,皇后如遭雷劈,她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眼圈瞬间门就红了。 她和家中亲人的关系没有好到哪儿去,但是郑家是她的母家,也是她成为皇后的底气,身为皇后的娘家,郑家在朝中地位尊贵,不同寻常。 而这些都是皇帝给皇后的面子。 如果有朝一日郑家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那一定是皇帝下的命令。 皇后简直不敢相信,她无法相信枕边人会这样对她。 “陛下……” 皇后的呼唤,沈崇听到了,但是他最后选择的是视若无睹。 他没办法跟皇后解释这件事,此刻的他诡异的理解了刚刚沈玉耀的心情,他要怎么向人解释,未来才会发生的事情呢? 但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事情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一定是发生了他无法忍受的事情,太子贪污不可能让他下决心,连同郑家一起灭了。 沈崇了解自己,如果他真的下了这道旨意,那想必是当时的太子和皇后已经不足以为国母为太子,所以他要为下一任皇帝,扫平障碍。 郑家是下一任皇帝登基的最大障碍。 沈崇的愤怒褪去,转而变得有些好奇,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会让他不得不做出如此痛心疾首的决定。 天幕就像是有读心的本领一样,很快就为沈崇解答了疑惑。 “史书记载,贪污案暴露后,太子被禁足宫中,当时的郑皇后突发恶疾,头痛难忍,某天夜里撒手人寰了。太子得知此事后悲伤过度,又因贪污案害了太多百姓性命,他一时羞愧难当,畏罪自杀,也一同跟着去了。” 死了? 这回轮到秦国相惊讶了。 皇后身体不好,有时成宿睡不着觉,头疼的不行,这件事所有人都知道,她寿命不长倒是很好理解,可太子为什么要畏罪自杀啊? 皇后死了,正好让皇帝心软,太子不应该趁此机会和皇帝重修父子情谊,然后东山再起吗? 他到底是为什么想不开要自杀!疯了吗? 秦国相想着自己还在后宫的女儿,突然觉得自己这步棋可能走的太差了,太子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太子也很震惊,他不觉得自己的性格,会在那个时候畏罪自杀,他做都做了,怎么可能会愧疚? 此刻太子已经做下了贪污大案,他一点儿愧疚的感觉都没有。 甚至此刻天幕昭告天下,是他做的此事,他依旧不慌,按照天幕的说法,之后他做的事情也会被查出来,而且到时会让整个太子党栽跟头。 那他现在就暴露有什么不好?有天幕这件事在前,还有他妹妹可能会成为太女,最后成为女帝的事情在,两件事哪件不比他的贪污案更引人瞩目? 或许有这两件事在前面顶着,他能少受些罪。 想到这儿,太子直接跪下,冲皇帝哭喊道:“父皇!儿是被奸人蒙骗才犯下大错,今日既然上天警示,儿必定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左州受灾的百姓,儿会倾尽所能安置好他们!还请父皇速请太医,医治母后,母后为皇后多年,前朝后宫无不尽心尽力,万不该如此年轻便、便……” 他说着说着哭了起来,像是提到皇后去世的话题,就忍不住了一样。 一片孝子之心,赤诚可鉴。 皇后被感动的同样呜呜哭,只有那些平常知道这母子俩什么嘴脸的人,在暗自撇嘴,心道这母子俩比那伶人还会唱戏。 皇帝神情略有动容,只是他究竟是被这母子情感动了,还是觉得此刻动皇后太子并非良机,那就不得而知了。 “行了,你先起来吧,继续听听它怎么说。” 皇帝口中的“它”,自然是指天幕。 咕不咕还在继续介绍大帝的生平,对于大帝波澜壮阔的一生来说,什么郑家太子,那都不过是开胃菜。 “太子死后,大帝的政治生涯才开始走上正轨,对于那个时期的大庄来说,拥有大帝,实在是万民之福。” “王朝的建立初期,百废待兴,一切看上去欣欣向荣,但大庄既然开局就有个敢伸手碰赈灾款,对百姓毫无怜悯之心的太子,那自然也少不了其他视万民如草芥的达官显贵。” “在这些人的衬托下,大帝对百姓有一颗慈爱之心,事事以百姓为先,简直就是当世圣人。” 听到这儿,太子等“达官显贵”的眉头都锁紧了。 “这个咕不咕,她说话未免太过偏心。” 太子算是听出来了,天幕里的声音,完全就是那个“大帝”的拥趸,想方设法的说大帝的好话。 至于他们,不过是大帝的陪衬,用他们的自私去衬托大帝的无私,可真是打得好算盘。 但她说的确实是实话。 太子等人过于自私,眼中没有家国百姓,只有自身利益,相对而言,后期的沈玉耀真的做的太好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好,是古往今来都没有几人的那种好。 如此对比,太子等人完全被比进了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