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了个恩义公,将其嫡女封了个永安郡主,保了他们一世荣华富贵。 那位萨仁公主揭发叛逆有功,皇帝特赐她一个本朝身份,如今她是皇后的义女,该称作灵均公主了。 她也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在贵族圈子里对秦恒大加赞扬,说南朝男子大多文弱,武将又太过粗鲁,只秦恒智勇双全,为真英雄也。 秦恒哪里想到,办个差事还会惹出这一段风流债,如今他听不得萨仁公主的名字,连萨其马、五仁方糕等东西,一概都不吃了。 先前中进士了,秦恒也不曾急着成亲,只一心想报效朝廷,如今有了萨仁公主这事,倒主动来寻杨氏,说如今也勉强算得立业,想来是成家的时机了。 先前杨氏自家不好提这话,倒不为别的,只是怕有人疑心她要以婚事来捆住庶子。 其实杨氏心里明白,秦恒的志向并不在内宅,倒不会多盘算自己的婚事,可架不住丈夫糊涂,她为着瓜田李下,也不好多伸手。 且喜秦恒自家提了起来,杨氏如今又闲,哪有不热心的,不过是短短两月,已相看了四五个人家了。 看得虽多,一个合心的也无。 杨氏如今忍不住叹气,平日交际,她只看人家的家风和德行,怎么却忘了看看有没有适龄的女儿好婚配的。 这么一想,又想到了两个小的身上去,平哥儿不论,安哥儿的亲姐姐却坐在眼前,杨氏少不得提一句:“那周老御史家的小孙女,倒是好的,往后看两个小的造化,谁有福气,便说了那位周小姑娘去。” 话是这么说,嫡庶有别,年龄相近,往后说亲肯定是先紧着平哥儿,安哥儿索性晚几年才好。 秦芬这时也不提起,只微微一笑:“是,太太深谋远虑。” 杨氏说起两个儿子,倒又多说些家常。 纪王虽然年龄小,人却懂事,读书写字、骑马射箭、琴棋书画,样样都学得认真,平哥儿急躁,安哥儿性子慢,两个全不如纪王学得好,那两位公侯家的小公子,倒堪堪能赶得上纪王。 从前不觉得,如今便知道,纪王的教养,昭贵妃定是花了大心思的。 如今国丧还未过,宫里没有别的孩子出生,纪王这长子的好处,便越发显了出来。 说到这里,杨氏多添几句,“纪王以后的造化呀,只怕是……如今这么着,就很好,咱们家的孩子,还能和纪王争高低不成?就连那两家,咱们也不方便去得罪的。” 话虽不经意,却点醒了秦芬。 秦家不能和纪王、公侯府争高低,安哥儿渐渐长大,也再不能和平哥儿争高低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这做姐姐的,得早早替安哥儿打算了。 于是这日从上房出来,秦芬便走到了徐姨娘屋里。 如今杨氏出门多,徐姨娘便替她多绣些腰带、帕子出门使,秦芬到时,徐姨娘正飞针走线,秦芬进屋了也没发觉。 梨花到年纪了,已许了人,新挑上来的丫头杏儿还不大伶俐,愣怔怔地看着秦芬走到跟前了,才慢吞吞福一福:“五姑娘好。” 徐姨娘猛一抬头,看见女儿到了跟前,连忙把针插在了缎子上,吩咐杏儿:“去倒茶。” 秦芬看一看杏儿也不似个聪明的样子,干脆把这丫头支出去:“姨娘,我中午在你这里吃吧,我们吃个酥鱼,好不好?” 酥鱼是用草鱼切段油炸后浸入酱汁制成,并不名贵,却也有些麻烦,得另添了钱去厨房做的。 女儿要吃,徐姨娘还有什么舍不得的,立刻吩咐杏儿取大钱往厨房叫菜去了,还吩咐再叫两个好菜,又叮嘱几句勿要做成甜口的云云。 秦芬待杏儿走远了,拉着徐姨娘坐了下来:“姨娘,今儿说起三哥的婚事,太太倒也提了两个小的,我想着安哥儿和平哥儿年纪仿佛,只怕事事都要撞在一起,咱们还是得早替安哥儿谋划才好。” 徐姨娘见女儿如此深谋远虑,自然是高兴,然而脸上却显出一丝忧虑来:“芬儿这话是有道理的,可是太太已对咱们这么好了,安哥儿便是让一让平哥儿也没什么,咱们实在不必事事争先的。” 秦芬见徐姨娘会错意,连忙摆手:“我不是那个意思。” 徐姨娘这才放下心来,细细地问起了秦芬的打算。 秦芬的打算,倒也不算多复杂。 “从前安哥儿送去上房时,姨娘是假托他身子虚弱不好养,前些日子太太又偶尔提过几次安哥儿是个义气性子,我想着,这两条加起来也可算是个理由,不如叫安哥儿以后学武。” 徐姨娘不是无知妇人,稍一思忖,也点头称是:“芬儿所想的确实有理。” 杨家是以诗书传家的,杨时更是四十多岁就入了内阁,等平哥儿长大,那位舅老爷的门生故旧只怕满天下了,平哥儿定是要走科举那条路子的。 既然平哥儿要去考科举走仕途,安哥儿便干脆另辟蹊径去学武,纪王身边除了文臣,也得有个能打仗的将军。 事情说定,母女两个为着谁去说这事,又争抢半日。 最后还是蒲草点透:“姨娘和姑娘,谁说都不合适,不如叫七少爷自个儿去说。” 秦芬倒不曾想到这一节,听了蒲草的话,点了点头,顺口赞一句:“还当只桃香是个伶俐的,咱们蒲草的急智,原来也不少。” 吃了午饭出来,蒲草陪着秦芬回去,一进屋,便瞧见桌上搁着好几个提篮。 桃香正轻手轻脚地收拾东西,见秦芬回来,连忙搁下,招呼秦芬去瞧。 东西倒也不稀奇,不过是蚕豆、丝瓜等几样蔬果,难得的是,四月的天儿,就已上了桌。 这时节,新鲜瓜果还少,得是稍了暖炕的棚子,或是有温泉的庄子,寻常人家,是办不起这几样的。 秦珮那温泉庄子虽小,却也着实替她长了面子。 一见这几样东西,秦芬就笑了:“珮丫头还是个小孩性子,有点好东西就忙着献宝,一点也藏不住,她光想着往娘家送,也不知自己家留了没有。”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桃香知道,六姑奶奶如今和娘家亲近,还全亏了自家姑娘指点一句索要平哥儿的小衣裳,这时也不点破,只接口道:“瞧姑娘说的,六姑奶奶又不是个缺心眼,怎么会顾头不顾脚?” 秦芬点点头,顺口又问两声:“来送东西的是谁?可说了珮丫头近况如何?” “送东西的是咱们家过去的婆子,说六姑奶奶都好,肚子也越发大了,方夫人这些天忙着给方二少爷相看,一时顾不上咱们六姑奶奶,还是方大少奶奶对锦儿提了一句要多走动,说是防着以后生产的时候艰难,六姑奶奶还特地送了一盘子鲜蚕豆去呢。” “这么看着,方大少奶奶倒还算个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