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结果,只是挽着他,两人继续散着步。 走出小径,正好看到傍晚的日落。 他们仍旧坐在来时的那张长椅上,看血红的一轮隐没在群山之后。 岳嘉明问她:“那你和马修斯呢?你会接受他吗?” 虞姿没觉得意外他怎么会知道,只叹了口气:“不公平。” “以前一切都好的时候我没有接受,这时候来接受,对他不公平。” 岳嘉明想了想这话,其实有许多信息,他说:“如果你想接受,如果他不介意,就没有什么不公平。” 虞姿笑了笑:“他刻板,毫无幽默感,这些都是以前我不会欣赏的品质,现在却是这些给了我安全感,所以你看,人真难讲,而且自私,每个不同时段都会挑选对自己最有利的品质,算不得是什么高级动物。” 岳嘉明也笑,虞姿说:“这样的好人,还是做朋友吧。” 起身返回时,虞姿朝岳嘉明伸出手,脚下踉跄了一下,岳嘉明知道,她又看不见了, 甚至她都没有说,是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又看不见了。 回程依旧很快,途中收到科林的信息:“一个小时后我下班,说好的一起去我家吃饭别忘了哦。” 快速倒退的景物中,岳嘉明心潮微微起伏,稍待片刻,他回过去:“好。” 作者有话说: 还有人记得大沈吗?他马上就来了。 周四见啦! 第41章 明,我们试试? 岳嘉明设想的是,科林骑车,自己开车,他们在他家楼下汇合,然而科林跟他说:“你跟我一起,我住得很近,吃完饭再送你过来拿车也不麻烦。” 很近?岳嘉明想到,那昨晚是专程绕了远路送的自己回家? 科林又换回自己的衣服,不似昨晚那么张扬,普通的牛仔休闲装,看起来柔和许多,这回递给岳嘉明的头盔是新的,说:“来不及定制,临时买的,希望你不介意。” 头盔是黑色的,跟他自己定制的那只有几分相似,岳嘉明不无惊诧,觉得一切都太过迅速而周全,他也没觉得自己会常常坐他的车,怎么就连头盔都配齐了? 但科林没给他把牢骚话问出口的机会,已经踩响了机车,岳嘉明把头盔戴好,面罩拉下,跨坐上后座,科林没像上次那样去拉他的手,只偏头说:“我速度很快,你坐稳。” 然后就跟箭一样驶了出去。 医院边上就是苏黎世大学,科林说的很近还真是近,他租住的公寓就在大学附近的巷子里,从医院骑车过去要不了十分钟。 这一带的生活气息浓厚,公寓是老式的,楼下就是超市,科林把机车停好,两人一人拎一只头盔退回超市,买了鱼、海鲜和一些蔬菜,岳嘉明唯独对做饭这件事不拿手,以前跟沈惟安逛菜场从来都不发表意见,现在也是,科林问他有什么想吃的,他都只说随意,都可以。 科林笑说:“还以为你会很挑剔。” 岳嘉明说:“不会做,只会吃,轮不到我挑。” “那也不是,”科林说:“我前男友就也不会做,但非常挑,所以我被练出来了。” 哦?听他说前任说得坦然,岳嘉明反而心里松快了一些,也印证了他的某种猜测,果然是男朋友,倒有一些把他从小朋友的初见印象里往回拎了一点点,还好,并不是一张白纸。 两人抱着牛皮纸袋装好的食物往回走,岳嘉明问:“为什么会分手?” 科林似乎觉得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仰头想了好一会,竟说:“忘了,可能我睡得晚他又起得早,我喜欢猫他又喜欢狗,这样那样的理由吧?“ 甚至都上升不到原则性问题,鸡毛琐碎中,感情自然而然就变淡了,然后分手,无疾而终。 最初的欢愉和心动是有的,但谈不上刻骨铭心,正常的感情大多如是,岳嘉明想,跟自己不一样。 到家,公寓的格局也是岳嘉明所熟悉的,欧洲到处都是这样的老式旧公寓,窄窄一间,保留着几十年前的格局和装饰,科林的这间甚至没有隔间,客厅和卧室混为一谈,只在进门处的浴室做了个人为的隔断。 许多学生都住这样的公寓,岳嘉明记起自己在伦敦最早的那间,比这里新,也比这里大,但不是人人都像他那样不用考虑经济问题,老旧的小公寓才是学生的首选和主流。 只是,科林的家境并不差,但他整个人浑身上下,除了那辆名贵跑车,其他看起来都跟普通的欧洲穷学生没什么两样。 屋子里有些乱,沙发上,书桌上,地板上,床上,到处都散落着医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和标满了记号的笔记本,科林把食物放在厨房,赶紧三两下把沙发清理出可以坐下的空位,说:“不好意思,平时没人来,我也就没怎么打理过。” 岳嘉明不介意,这间屋子盛满了年轻人的气息,令他回忆勃发,又在回忆中糅出一份独有的舒适。 科林蹲在落地窗台边,在一大叠CD中挑选,问岳嘉明:“明,你听古典还是电子?” 两种截然相反的音乐类型,却都是岳嘉明喜欢的,他想起今天车里一下午的电子,说:“古典吧。” 然后,屋子里流淌起肖邦。 科林去厨房开始处理食物,厨房也是敞开的,岳嘉明坐在沙发上,一扭头就看得见做菜的人。 他脱了薄呢长外套,自如地在屋子里逛了逛,书籍非常多,且杂乱,除了医学专业书,最多的是哲学和心理学,黑格尔、叔本华、柏拉图荣格、莱布尼茨,还有康德。 在肖邦的第一叙事曲中,岳嘉明闲闲问科林:“你感兴趣的东西似乎很多。” 科林手上麻利地剥掉烫过的番茄外皮,随口说:“除了专业,其他都是泛泛。” 又把处理过的海鱼切块,裹上酱料,撒上盐与胡椒、裹上面粉,修长的手指看得人眼花缭乱,岳嘉明觉得他做菜似乎也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带出了几分美感。 “那几位,你最喜欢谁?”岳嘉明指了指靠墙的书架,从古典到近现代的哲学大师全在那里。 以为他会认真答这么严肃的问题,岂料科林开口就来一句:“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这话的确是康德说的,但后来被滥用,成了街头潮流一般,岳嘉明不禁失笑,知道他是故意的。 而后这家伙才正经了神色,说:“康德原本是个纯粹的理性主义者,后来又觉得经验主义不是没有道理,他把两者做了完美的融合, 在他眼中, 冥冥之中引导人们认识世界的, 不再是单纯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知识, 而是根植于人的灵魂之中, 由经验驱动的先天知识。” 岳嘉明对康德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