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寒门之士[科举] > 分卷阅读23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32(1 / 1)

。 上回柳贺有空,镇江府上下却都是冷待,这回柳贺匆匆回乡,镇江知府却将酒席备好,柳贺只要去就足够了。 柳贺和新任镇江知府不太熟,二人只在南直隶各府议事时见过两回,但对方毕竟是父母官,纪娘子之后也要住在府里,柳贺虽行程忙碌,还是应邀赴了宴。 但除了镇江知府的邀约外,其余官员士绅的酒宴柳贺一概未参加,他先去看了孙夫子,柳贺来得迟了,孙夫子已经完全认不出他,原本就干瘦的人几乎成了一副骨头架子,柳贺见了也格外难受。 孙夫子眼下已认不得人,把他带到府城照顾倒是容易,可师娘却告诉柳贺,夫子意识仍清醒的时候叮嘱过她数次,叫她无论如何不许麻烦柳贺。 柳贺除了落泪,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贺哥,夫子也不愿见你如此。”纪娘子拍拍柳贺的后背,“你的心意,夫子一直是知晓的。” 柳贺叹了口气,道:“娘,我只怕见不到夫子最后一面了。” 京城路远,柳贺还不知何时能返乡。 他在扬州时与李春芳交谈过,李春芳自中状元后官途平顺,进内阁早,又受天子器重,他双亲身体康健,因而自嘉靖二十六年中状元,到隆庆五年致仕归乡,他整整二十五年只回过一次家,时间还分外短。 李春芳与张居正是同年,张居正年轻时官途也坎坷过一阵,回乡的机会倒是多一些。 见过孙夫子,又与丁先生他们匆匆见了一面,柳贺便与杨尧、杨乡绅夫妇一道乘船前往京师。 此次返京,柳贺走的仍是大运河扬州至淮安段,经过扬州时,姜通判又兴师动众地领了一堆人来拜会柳贺,柳贺一概未见。 他都是离任的知府了,又何必在原来的下属面前显威风? 这扬州城终究不姓柳。 该拜的上官他已拜过,该打点的地方他也已打点过,扬州是第一个让他大展拳脚的地方,柳贺自然不会忘记他在扬州府时的种种。 …… 柳贺上回进京是在年底,天又阴又冷,他与施允、纪文选蜷在船舱中读书,船中闹闹嚷嚷的,而这一回进京则是开春,官船在河上畅通无阻,除非是遇上挂着巡抚、左右布政使官衔的船,其余船只柳贺多不必让。 这个时节,官员进京的其实并不多。 在船上,柳贺若累了就读书,或是闭目思索自己在扬州府中的种种,以他对张居正的了解,进京之后,他这位座师大人必会问询他在扬州府中的种种。 提前打好腹稿是很有必要的。 其余时间,柳贺则在观察淮、黄两岸的堤坝与河道的疏浚情况,他在河道上待的时间不够久,但该如何治河,他也十分了解。 淮、徐两地河道治理的情形不错,等进了河南地界,形势则稍逊一些,主要是河南百姓税负重,加之归德等地历来是黄河泛滥的重点地段,即便官府着手治理,难治是一个问题,账面上缺银又是另一个问题。 南直隶无藩王驻地,又是两京之一,朱家祖坟在此,即便为了装点门面,朝廷总要多加关注。 柳贺在归德时,与沈鲤详谈了许久。 沈鲤因父丧归乡,他父亲去后,母亲身子也不大妙,沈鲤一边为父守孝,一边为家乡父老乡亲出一份力。 沈鲤是翰林,又是天子日讲,在归德一府,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归德此地历来有水灾,又有旱灾与兵祸,沈鲤年轻时便遭遇过师尚诏的叛乱,师氏叛乱之始便是聚集了一帮灾民。 对朝廷来说,农民起义自然必须镇压,可嘉靖三十二年时,豫东屡遭灾祸,官吏腐败,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又让百姓去哪里找到活路? 沈鲤虽未明说,言语间却有让柳贺更进一步之意。 官员官做得大了,便能更好地庇佑家乡父老,张居正之所以能推行改革,是因为他如今登上了首辅的高位。 权势越大,所能做的事就越多,若是仅任微官末官,就什么也改变不了。 沈鲤性子淡泊, 脾气也有些直,他在官场上不似许国那般如鱼得水,但这并不代表他看事不透彻。 沈鲤人在归德,却很关注柳贺在扬州府的动向,他在会试中取了柳贺时就觉柳贺非同寻常,之后在翰林院与柳贺为同僚,又听说柳贺在扬州知府任上的所作所为。 他觉得,柳贺真可担得有勇有谋这四个字。 这样的官员,是可以为百姓带来改变的。 有谋略、有文才,又能为百姓着想的官员,他才更应该登上高位。 沈鲤此前已经对柳贺讲述了他离京后的种种,这一回两人难得相聚,沈鲤又对柳贺详述了一番,重点是翰林院与内阁的情况,内阁中张居正独自揽权,吕调阳与张四维对他俱是唯唯诺诺。 言官碍于张居正之威不敢发声,外官与京官皆以张相马首是瞻,张家俨然一副烈火烹油的景象。 然而物极必反,天子终要亲政,天下臣民只看得到如今张家的景象,却不知,终有一日,张居正将为皇家所不容,将为内阁其余辅臣所不容。 毕竟张居正是任过三辅,也任过次辅的。 柳贺心想,张居正心中也未必不知,想想商鞅的结局,想想王安石的结局,后世史书爱评论某位官员不知急流勇退,然而有时候并非他们不想退,而非不能退。 在柳贺印象中,张居正死后,与他关系亲近的官员下场都不算好,他一人便牵系着无数人的身家性命,哪是一个简单的退就能解决的? 官员做决定时必须考虑方方面面,有些事情他个人也被裹挟着,不得不以众人意志为己身之意志。 张居正已经属于很能贯彻自身意志的官员了,不过强势如他,也非事事都能做到尽善尽美。 柳贺虽还想与沈鲤再细谈,但他也不敢耽误进京的时间,在归德逗留一日后,他再度踏上行程。 对于进京,他不似当初来考会试时那般期待,但胸腔中的豪情仍未磨灭。 第166章 至张府 再进京这一路,行程可谓风平浪静,柳贺一家与顾为一同到了通州码头,柳贺进京、返乡时都必须经过此地。 通州码头上船只众多,有官船,也有商船与民船,眼下漕船还未开始输粮,通州码头上的船只已少了许多,柳贺乘坐的船先至官船停靠的区域排队,通州毕竟是外官进京的必经之地,即便眼下进京的官员不多,等待停靠的船只却依旧有数艘。 柳贺也清楚,这些船虽都挂了官衔牌,船上却非都是官员,也有官员家眷持牌进京的。 大明官员的俸禄虽低了一些,官员的优越感却体现在方方面面。 等候了许久,柳贺都快读完半卷书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