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502章(1 / 2)

<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尊使放心。”李迁忙应。

听得回复,其人再一拱手,拨转马头,飞驰而去。

“军奴,无礼太甚!”眼见其人背影原去二三里,李迁摔袖发怒,“太尉怎能用这等人为使,羞辱贤士大夫!就是袁本初,对我等也是彬彬有礼,何曾如此?”

“军中人向来粗鄙无理,主公何与他计较。”客卿上前劝道,“太尉虽已做出退让,这两日还是让几位公子,读一读律令为好,听闻这位荀太尉,一向颇重文法。”

“本朝向以春秋决狱,教化为重,怎能以秦法治民?”李迁正不快,不想顺从。

“眼下袁氏气数已尽,荀氏正是煊赫,主公,权且忍他一时,以本族为重。”客卿受其供养,也颇守忠义之道,至此依旧耐耐心心劝导,“此次太尉亲选,乃极好的入仕机会,荀氏霸朝,若能得其青眼,于李氏,于公子,都大有好处。”

李迁心里何尝不明白。

袁绍一死,冀州迟早要归朝廷,荀太尉为政与袁氏不同,为保家族绵延,他家也是狠心献田献人,做出恭顺姿态。

只是他们姿态作出了,对方却不能以礼相待,反每日见那些愚夫愚妇,全不将他们看在眼里,这如何不让人气恼?

“以你见,荀含光如今果然心回意转了?”

他也不算傻,前后态度变化,如何能视而不见。

“这……”客卿也难肯定,然而想了想,却又道,“荀太尉此举,重要之处,必是为弱袁氏名望,而增己之威势”

“其次,便是为安抚冀州已降诸县之望族”

“复又观察诸姓之诚意。”说道这里,客卿思路算理顺了,“无论如何,此事于公家有益无害,便足矣,至于将来,观其行事,再做打算也不迟。”

李迁点点头。

他家不是那等袁氏忠臣,先前也没做什么过分之事,不过是不忿荀含光无礼,所以那些袁家死士也好,或是别的袁氏近亲的种种暗中操作,他知道或不知道,都只全当不知,袖手旁观。

就算荀氏他日秋后算账,也算不到他头上。

至于将来,将来当然继续如此,反正袁家不能再兴,他们也已降,自然要往前看,不过……若真能换一个宽厚的太尉,当然更好。

相似对话,在魏郡东面七县,数次重复。

谁都看得出,这所谓审理刑狱,不过是荀氏政治手段,什么冤狱,什么清白,不过是荀氏要转变冀州民间物议的手段。

不过,这一手也算高明,且又兼顾安抚了士族,故先前之喧嚷,至此忽而一清。

众士族中或也有人得意起来,以为荀含光虽为太尉,但到底还是服于河北豪族之威势。

不过,大家毕竟都自幼读书学礼,到得荀太尉当面,并无人得意忘形,皆礼数周全,谦退恭谨。

秋社之日,乃于立秋之后第五个戊日。

其时仲秋,天高云朗,鸿雁行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