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25章(2 / 2)

第38章开始种菜

庆历新政,是范仲淹主导的变法。

之后还会有一次王安石主导的变法。

两次变法在历史书上的地位,和大宋背诵天团在语文书上的地位一样,绝不会有人不知道的程度。

可惜,两者对于大宋来说,都不算成功,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

苏景先坐起来,别的都还行,如果说这个改革就是一次不成再来一次的状态,那苏景先一点都不担心。

可是大宋的这两次改革,不仅承担了改革的作用,还有排除异己的副效果,结束之后更是连带着贬谪一起来的……

这,这……

苏景先站起来,“我要去找一下二师父。”

“你别去。”包繶伸手把人往回拉,“我爹在劝的。”

范仲淹的改革实际上是众多主战派的众望所归,他也很轻易地找到不少支持者,但是……

“你也先别急。”韩琦和人仔细分析,“你想,大宝做事儿都会先写个规划……”

“喏,等我说服了你们,就去说服官家。”范仲淹递上了一本厚厚的奏折,如果不说这是奏折,怕不是以为他现写了一本书。

韩琦看到这东西,无语了一下,“你等我看看。”

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到苏大宝这边却是反了过来,有他这个徒弟,就会带出范仲淹这个师父。

范仲淹在带苏大宝学习的时候,意外和苏大宝有了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分析。

苏大宝在现代的十年寒窗苦读,给他带来了语文做阅读理解分析“代表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政治做“政经文社生”分析,历史也要从“经济、文化背景、历史遗留问题、主客观因素”一点点分析。

别的不说,这对韩琦的冲击性还是很大的,虽然都是师父,但是韩琦负责的方向是……

带着苏大宝在各种读书会、辩论会以及其他有读书人有文化氛围的场合出现,韩琦深知,有时候名声是比能力更重要的一环。

这些天已经有不少人了解到苏景先的“天才”之名了。

博闻强识,思维敏捷。

不过有后遗症,这后遗症自然不是韩琦带着去刷这些兴趣活动的后遗症,而是之前苏景先在汴京被疯传“一家压俩皇子”的后遗症。

直到现在,都会有人偷摸地问苏景先,两位皇子究竟支持谁。

苏景先也是没想到,自己躲过了“爸爸、妈妈更爱谁”这样的选择题,竟然躲不过“最兴来、赵曙两位皇子更支持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