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而新的东西,用出来的时间越早,辽国也好,西夏也好,都没有防备。
换句话说,这就是最好的刷功劳的机会!
所以只要不是那种,不想战争不想到一定程度上的,大部分的人都在幻想着宋仁宗能够把他们自己派出去领兵打仗,然后混个功绩。
有了这般想法,朝堂上自然是人心浮动,有不少脑子好的人,甚至都盘算着稍微犯点错,能够被贬,又不至于受到宋仁宗的厌弃,好让他们能够像范仲淹一样,去类似敦煌这样的地方,然后拿着地雷,让周边的见识见识他们的厉害了。
不光是文官想,武官最近也是春风拂面。
意识到新武器厉害的人有很多,但是知道文官也想要打仗的倒不算多,不过不少文官比较谨慎,想要做两手准备,不单单是依靠新式火药,也在找武将,想要临时学点一招半式的,到时候真上了战场,也不至于像是……那样直接驾车逃跑。
最主要的是,人家是皇帝,护送的人多,加上龙运加身,才能从战场上跑得掉。
换做是他们自己,真吃了败仗的话,能够跑出来的机会不说是微乎其微,也能够是九死一生了。
所以,宋仁宗清楚地知道,近期的人心浮动,和文武官员难得和和睦睦的场景都是因为地雷。
但是宋仁宗更知道,新火药的威力虽然确实是大,但是地雷并不是百战百胜的。
其中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地雷需要先埋在下面,然后要么等人来,要么自己放石箭过去,触发地雷。
这种要么是预判作战,放地雷的时候就知道肯定就会炸。
要么只能是短期的防备了,长期战斗,地雷根本不占优势!
宋仁宗看着“不教胡马度阴山”,心理默默思考。
怎么能够劝苏景先继续研究火绳枪啊!
苏景先再不继续研究,他都要从太学的禁闭中出来了啊!
第100章壮游山水
1043年,最兴来的生日。
苏景先他们也正式从禁闭中解脱出来,虽然汴京的人,特别是朝堂上的诸位大佬,都没感觉到这个人是关禁闭的状态。
毕竟,苏景先他虽然人在太学里面,但是那些个发明是一样接一样的啊!
他的二师父范仲淹,自请下放去敦煌。
啊,说道这件事,朝堂众人真是后槽牙都咬碎了。
一开始大部分人都觉得是被官家找理由贬官的,贬到敦煌大概是这人真的太不讨喜了,这点所有人都认可,范仲淹这个人正地发邪,和他关系好的关系差的,只要是和规章制度有一点相左,他是一点都不放水。
其中苏舜钦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和范仲淹关系好,结果在范仲淹约束规章制度的时候,也没有给他放水,反而是第一个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