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然而一个成年人一月要吃1.5石粮食,一年就是18石粮食。
杨秋家两个成年人,那就要36石粮食,但交了田租家里都还没这么多粮食?更何况还要留种。
所以一年到头,杨秋一家才每日饥饿着肚子,因为粮食不够啊。
当然,你肯定要问,粮食都不够吃,那1658钱是怎么交上去的?
自然是家里养的猪鸡鸭给卖了,杨秋家养猪和鸡又不是为了自己吃?
然而,这些卖了都还不够。所以还需要杨秋阿娘织的布,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卖了,这才勉强能凑够税赋。
实际上大部分时候是凑不齐的,因为遇到暴虐的官员,还有数不尽的苛捐杂税。
所以年年都有人卖儿卖女卖地,到最后不是饿死,就是卖了自己做大户人家的奴隶。
这不就完美闭合了嘛?
官府收税,因为交不起,农户先把田地卖给豪强,之后再把自己卖给豪强作奴隶。
所以豪强可不喜欢清官,还是贪官好,可以给他们增加财产。
于是,杨秋就在这穿越的第一年里看透了这个世道。
她麻了。
难怪是王朝末年,这样民不聊生的世道,这还不造反?
黄巾起义可不是张角多牛逼,而是升斗小民真的已经活不下去了。
但凡还有一口饭吃,农民都不会跟着张角造反!
这糟心的世道,毁灭吧!
第11章
七年后。
光和六年,清河乡,南华里。
杨秋家的小院里面。
一个七岁的小女郎拿着一个棒槌不断捶打着石臼里面的粟米。
即使用了最大的力气,小女郎依然满头大汗,然后粟米壳子依然没有去壳完成。
小女郎泄气地坐在地上,然后对着屋里织布的阿娘关切地问了起来。
“阿娘,阿姊什么时候回家啊?我好想她,这舂米太难了。为什么阿姊的力气那么大,轻轻松松就可以给粟米去壳,为何我做起来这么艰难?”
听到小女儿的抱怨,张晚不由得想要笑。
“冬儿,你阿姊那气力异于常人,你慢慢来就行了。至于你阿姊归家时间,可能还有半个月吧。”
一听到还有半个月,杨冬就心生绝望。
好阿姊,你快回来,家里少了一个大力士做农活,这日子简直度日如年。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