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音看着他,认真道:“如今还包扎着吗?”
李澄颔首。
徽音看了他一眼:“既然如此,那今日你睡床,我睡一边的榻就是了。既然受伤了,就要好好养伤。你若不嫌弃,我明日就下厨,嗯,做什么好呢?鸽子汤容易有疤痕,猪蹄太油腻了,牛肉又是发物。黑豆黑鱼汤,这可是我的拿手菜,明日我炖这个。”
见她这么快就安排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很熟悉了,但是李澄摇头道:“不,还是你睡床,我睡榻。”
“那不成,要是被我爹娘知晓,肯定说我虐待你了。”徽音娇软的声音却是丝毫不让步。
平日凡女子见到他,几乎都是毕恭毕敬的,身份使然。他发现郑氏却并非如此,完全就是个小姑娘的样子,看的出来她家里应该极其宠爱她,但骄而不纵。自己在外打仗,她完全没有不悦,也不要求圆房,只片刻就缓解尴尬。
李澄低头:“我也不能让你睡榻呀?”
徽音笑道:“那咱们就都睡床,反正那张床挺大的,中间不挨着就好了。”她说完,又道:“那我先去沐浴梳洗了。”
仿佛还松了一口气。
很奇怪,平生李澄也没见过这样的女子,她具备反客为主的能力,明明在他进来时,这里是淮阴王府,他是男主人的。
徽音沐浴梳洗非常快,她常常觉得泡太久了,皮肤都泡涨了,跟猪肉似的。所以卸下钗环又沐浴后,她就出来了,她过来的时候,李澄看了一眼,别开了眼睛。
徽音则跨过他身上,躺在床上,舒服的嘤咛了一声:“终于可以躺下了,今日实在是太累了。”
她是真的只想早些睡觉,圆房的问题她没那么执着,尤其是人家还是伤员,更要注意身体才是。
说完话,她真的闭上眼睛,只不过她身上传来的馨香让李澄简直气血上涌,无法入睡。
徽音刚刚正迷糊着,却见一道黑影罩在自己上方,是他欺身上来,抬起她的下巴正细碎的吻着,这让她有些茫然,但又有些担心的睁开眼睛,在喘息之余道:“你的伤……”
“不打紧,今日是新婚之夜,若是我们不圆房,别人又会怎么看呢?”李澄不知道是不是给自己找借口。
一个从冀州嫁过来的王妃,新婚第一夜小王爷不碰她,恐怕传了出去就立马成了笑柄,这个道理徽音当然懂得。甚至次日,还会有专门的嬷嬷收所谓的喜帕,下人们也守在外面,如果头一日不好,那王妃的威信也就不存。
李澄手下蹁跹宛若蝴蝶飞舞,徽音见他如此熟稔老练,倒是避免不少疼痛。
云雨初歇,他们叫了两次水,徽音怕他伤口裂开,帮他重新换了一次药。
在她换药之时,李澄看着她脸蛋红扑扑的,异常娇美,暗骂自己色欲熏心了,与禽兽何异?还好她信了。
徽音动作很熟练,她先用烈酒替他清理伤口,把里面渗出的血迹还有周遭的汗水油脂都清理干净,才上了药粉,又麻利的系好纱布。
李澄察觉她动作熟练,忍不住问道:“你怎么会这般清理伤口?”
徽音自然是前世常常帮李珩处理了,毕竟她是李珩名义上的“宠妃”,但现在她不能说实话,只能道:“自然是因为我弟弟了,他比我年纪小几岁,有时候受伤,我会帮他处理。”
处理完之后,徽音走回床上,突然腿软了一下,李澄自然看到了,嘴角微微上扬。
待二人躺下之后,徽音委婉打听道:“你有几位侍妾啊?如此,我也好准备好见面礼。我从冀州来,并不知晓你家规矩。”
李澄连忙道:“我无侍妾,父母相继过世,我一直都在孝中。”
徽音稍微满意了一些,她又问:“那你心里可有很在意的人?我说的是女人。”
她素来直球出击,有时候弯弯绕绕只能让自己憋屈,她如此才貌,李澄若是对她不好,她可不会稀罕的巴巴装什么贤惠。
李澄看了徽音一眼,很意外:“你为何会这么问?”
不像方才那样正面回答,就是有问题,徽音俏皮的道:“你若是只愿意和我做表面夫妻,那我们就客客气气的,互不干扰,我也会非常有分寸的。可你若是真心待我,那你就会收获一个貌美多情,对你巴心巴肝的好妻子。”
作者有话要说:
是1v1哈
徽音宝宝是个很有自信的人,所以她很少自我怀疑自己。
第9章
◎挖坑◎
晁妈妈一夜没合拢眼,她担心的不行,又和范嬷嬷道:“小王爷有伤在身,还要了两次水,我都不好说了。”
原本晁妈妈是不欲通天的,毕竟范嬷嬷知道了,那吴太妃就知道了。
太妃是小王爷的祖母,自从吴王和王妃去世之后,吴太妃就是小王爷唯一的亲眷,现下她住在建业,平日和魏王之母魏王太妃一处。
可偏偏这新王妃郑氏也太过了,若是起初不知小王爷肩膀受伤,但二人同房难道没发现吗?她本以为她是个会疼人的,哪里知晓看起来倒似个狐媚人的。
范嬷嬷却笑道:“晁妈妈,小王爷的房里事,你就不必管了。她们方才新婚,有些事情说多了也适得其反。”
见范嬷嬷这般说,晁妈妈心道你当然是巴不得这般了,若是吴太妃能捏住新王妃一把把柄,就能把吴太妃的侄孙女送到小王爷这里了。
这次小王爷的亲事是魏王为了联姻冀州昭节侯娶的,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政治联姻。要不然,吴太妃是想把她侄孙女,也就是李澄的表妹荀柔许配给她的。
荀柔七岁就到吴太妃身边了,当年吴王妃在的时候也想把娘家侄女崔氏许配过来,后来吴王妃去世,这话就没再提了。若非魏王这次让淮阴王联姻,恐怕李澄要娶的人是荀柔了。
可晁妈妈她们不同,她们的身家几乎都系在小王爷身上,肯定要更关心一些。
莫说是这俩人,就是郑德音此时在东宫,也是颇为得意,太子赏赐了她彩缎宝物,太子妃那边却是寥寥,今日又说要来她这里,她愈发觉得自己这是换对了。
连枝和云枝也跟着欢喜,连枝还道:“厨房先把小姐您的参汤送过来了,那小禄子还说您想吃什么,只管吩咐厨房一声就是。”
云枝则道:“小姐,只待您生下一个太孙,那咱们东宫可就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