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泓倒是不甚在意:“无妨,既然如此,等我去探探他的虚实,自然就清楚这山大王是怎么想的了。”
陆渐春听到这话,微微吃惊:“秋,秋先生,你要亲自去招安关振?”
秋泓一挑眉:“怎么?不想让我和你一起回南边?”
第33章明熹元年(三)
陆渐春哪里敢说一句“不想”,他诚惶诚恐了半天,最后闷闷道:“南边烟瘴蛮荒,道路崎岖,先生身体不好,还是不要长途跋涉了。”
秋泓没理这话,把写好的信交给了李果儿:“去潞州亲手递到太爷手上,让他赶紧来京梁,少在外面鬼混。”
李果儿头一低,自动忽略了后半句话——谁家儿子敢说自家老子成天在外鬼混?
碍于陆渐春还在场,秋泓没有多说,他转而问道:“从京梁到信州,需走几天路?”
陆渐春忙答:“先走水路到鹊山渡口,换船顺丘泠江往南到夷中府,路上再行三日就能到信州。算来……要不了十天。”
“顺江而下确实更快,千里的路程,一日就能走完。”秋泓细细一算,不由欣喜,倘若回程时间充裕,他兴许中途还能绕道回趟少衡。
樊州府外的碧玉江正是丘泠孟水一系的第一支流,若在鹊山渡口改道向西,要不了三天,就能看见少衡仰江阁的楼尖。
一想若是招安顺利,早早回京,自己还能顺路回趟家,秋泓的心情瞬间愉悦了起来。他先是给祝颛上了道奏疏,又将京梁一干事务安排妥当,而后就提,自己准备南下。
祝颛自然离不开秋泓。
在刚听到那天杀的土匪关振竟叫嚣着要秋泓亲自见他时,向来软弱的草包皇帝居然气得在廷议上大骂。他拉着秋先生的手百般恳求,最后甚至搬出了还没出阁读书的太子,说祝微自幼跟着秋泓长大,岂可一日分离?
只是如此胡搅蛮缠也拦不住秋泓准备南下的心,如今京梁一切稍定,北牧大军也正在喘息休整中,不趁此机会拿下关振,重创天崇道,又待何时?
于是,甩下哭天抢地的祝颛,秋泓登上了西江渡口的兵船。
他自幼水边长大,而土生土长的北都人李岫如则在刚一上船没行两天时就吐得昏天暗地。秋泓无奈,只得在鹊山渡把人放下,令他骑马绕道去夷中府会和。
“据说李峭如会水。”送走李岫如,陆渐春忽然说道。
秋泓正在往中正司提督太监钱奴儿送来的奏疏上贴浮票,听到陆渐春的话,他不咸不淡地回答:“李指挥使总领轻羽卫,带着他,办事会方便些。”
陆渐春瞧那三个姓李的总有些不顺眼,尤其是李岫如,整日围在秋泓身边打转,叫人看了格外讨厌。但陆渐春向来与人为善,又很积口德,从不在人背后搬弄是非。
不过秋泓心如明镜,他一眼瞧出了陆渐春有欲言又止之态,于是问道:“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