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去查。” 查出来的结果也差不多,不过倒也不都是之前那些民夫想要参与,毕竟咸阳附近征集过去修建长城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被那份待遇给吸引过来的。 菟裘鸠听了之后没好气说道:“告诉他们,有田产且家中壮年劳动力缺乏的一概不录取。” 开什么玩笑啊,耕农的数量必须保障,他招募护卫是想给一些符合要求但是生活潦倒的人,就是想给这些人一份糊口的工作。 或许会有人觉得形象不错,力气也不错的人怎么可能活不下去? 实际上还真有这种可能,世界上的苦难千千万,总有人可能遇到过不去的坎儿。 但是家里有田产并且还是家中顶梁柱的,那是想都别想。 很简单,菟裘鸠怕挨骂。 他不怕御史参他,他怕嬴政知道之后骂他,这是动摇国本的事情。 在新要求出来之后,符合报名条件的的确很少,而除了符合条件之外,被招录的人还要签订契书,首先是要参与训练,其次就是至少为旅行商会服务五年。 这两样都不算很苛刻的要求,所谓的训练就是简单版的军训,程度基本上可以参考大学生军训,不要求把他们训练得跟真正的士兵一样,只要求精气神足够,然后听命行事。 在这些人之中还会选出领队,领队的月钱会更高一些。 当然在这些护卫训练出来之前,还是从菟裘鸠和嬴华璋两个人的护卫之中抽调一部分过来护送。 这个消息出来,旅行团的报名人数又暴涨一截——谁不知道这两位的护卫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有这些人护送绝对能够保证安全! 甚至还有人算了一下,如果自己出远门,旅行团这个价格也就够雇佣护卫,或者是交钱给商队跟商队一起走的价格,这还不包括吃住。 而旅行团这两者都包括,甚至还有导游带领游玩和讲解,划算,实在是太划算了。 整个暑期旅行商会可以说是如火如荼。 菟裘鸠原本以为不会有那么多人,毕竟不便宜而且还有收费项目,虽然这个收费项目并不强制。 最主要的是时间还不短,每一次的行程都为期半个月,耕农和官吏肯定没有这个时间。 耕农就不用说了,真出来半个月等回到家里估计地里的庄稼就全没了。 官吏虽然不至于,但真跑出去半个月,等回来也可以退位让贤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出来的一般都是没有入仕的青年。 这些青年在来这里之后因为太喜欢这里的风景,干脆就不想离开。 不过旅行团的契书里明明白白写着必须一起去一起回,最主要的是不回来这些人没有验传也停留不下去。 然而让菟裘鸠没想到的是总有一些二缺青年脑洞大,他们是回去了,然后又组团回来了! 其中跑到旧王庭这边的最多,因为这边空房很多,有一些有主,有一些无主的干脆就属于郡府。 可就算是郡府也不会经常去查看这些房屋的情况,好多人会直接找一个还不错的房屋入住。 嬴华璋在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把人都赶跑,这些人也太大胆了一点。 菟裘鸠则是哭笑不得地拦住他说道:“算了,堵不如疏,就算这次赶跑了,他们还能回来。” 嬴华璋皱眉说道:“你想怎么疏?” 菟裘鸠摸着下巴说道:“这些跑出来的人很多都有一点家底,一部分还认字,不如……我们搞一场科举招人吧。” 嬴华璋微微一愣:“科举?” 科举这个提议是菟裘鸠前几年提出来的,当时想在云中郡搞,只是时机一直不太合适,最开始勉强算是小搞了一场。 不过后来几年因为云中郡并没有扩张,官吏变动不大,所以也没有大规模弄过。 而朝廷那里不知道是有什么顾忌,似乎一直在讨论,但一直没有成行。 菟裘鸠猜测很可能是大家都无法预料这个方法究竟是好是坏,还有一部分人觉得现在就很好不想轻易改变的。 反正各方扯皮肯定是需要一段时间。 但菟裘鸠不想等那么久,不趁着刚建国什么都处于起始状态定下来,等以后国家足够稳定之后出现门阀世家,开始以姓氏傲人,那就晚了。 自从东汉之后门阀世家出现,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王权跟世家进行斗争,普通寒门士子难以出头。 这种情况一直到唐朝才稍微好一些,但也出现了世家连皇室都看不起的情况。 菟裘鸠不敢说科举能够直接把门阀世家的产生扼杀在摇篮里,但至少可以延缓。 他努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但人力有穷时,接下来就要交给时间。 谁知道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呢? 眼下夏郡必然是缺人的,正好趁着这一次看能不能补上一些人。 你们不是喜欢这里吗?干脆就留下当官吧。 至于等到秋冬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景色并不是一年四季如此的时候也晚了。 夏郡要开科举招收近三十名官吏的事情像一阵风一样卷遍了北三郡,往南一点的地方传播没有那么快,一开始报名的人也不是很少。 不过菟裘鸠他们也不着急,因为科考的时间定在了当年夏秋交际。 菟裘鸠甚至还干了一件事情——把需要招考的官位全部公开出来,然后让报名者先定向选择自己心仪的官位。 他这一手可是让咸阳那边大惊失色。 作者有话要说: 菟裘鸠:既然来了就别走了。兔兔揣手一脸和蔼.jpg 第309章 一直以来所有的官位都是皇帝或者有任免权的官员进行安排,觉得谁合适就让谁去,还从来没有可以让人选择官位的情况出现。 嬴政知晓之后稳如泰山,任由下面的人去讨论,颇有一种静观其变的味道。 他不动,李斯也不动,下面的官员掂量一下夏郡那两位的分量也不敢轻举妄动,唯有御史台的御史上窜下跳。 什么有辱国体,什么威风扫地之类的全都出来了。 嬴华璋和菟裘鸠知道之后也不在意,御史的职责就是这个,觉得不合适就参,皇帝听不听那就是皇帝的事情。 显然,嬴政都懒得搭理他们,上去的奏疏有一个算一个都没有回应,大部分御史都以为是留中不发,所以写得更加起劲,实际上嬴政直接让人把那些奏疏都给烧了,一个都没看。 扶苏虽然在云中郡,但显然他在咸阳还是有人的,在听到风声之后直接给菟裘鸠和嬴华璋两个人写了封信告诉他们如今咸阳的情况。 虽然是真好心,但那股幸灾乐祸的劲儿怎么都掩盖不住。 不过在信的最后他好歹还是收敛了一下,询问嬴华璋他们两个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