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杀你吗? 如果天幕阻挡了,那是否完全由天幕来评定一个人该不该死? 那是否,皇帝作用大于黎民,皇帝就不该死?那是否,边军守着边关,浴血奋战,哪怕他生性残暴,会把小孩绑在马蹄后面拖死以作取乐,他也因为守护了国中无数百姓就不该死?那是否,所有一切都按对国家的贡献评定,而非杀人偿命? 这些都是天幕所现世界里,利益相关的人要思考的问题,而如今,司马炎帮他们试出来了。 军队里,被将军无故鞭挞取乐的士卒松了一口气,他摸着身上的鞭痕,眼里闪过狠光。 ——我知道这是在打仗,我知道我杀了将军会让很多同袍在混乱中死去,但……对不起,我是个自私自利,没有大局的人,我只是个小人,我不想被打死,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皇宫中,宫女抱在一起痛哭,她们对视一眼,下定决心,便在深夜里偷偷来到皇帝床前,用布条去勒皇帝脖子。 ——我们知道皇帝死了会天下大乱,会有很多人死在乱局里,但是我们真的活不下去了,这个皇帝完全把我们当猪狗看待,而不是人! 肃穆官衙中,摆着县令的人头,差役忧心朝廷知道此事后定会大怒,不知多少人家被无辜卷进去,家破人亡,而小路深处,有人拎着带血的刀:“你包庇你儿子强抢民女,我就杀你为我女儿报仇。” 谁对?谁错? 天幕挂在天上,静静地览看大地。 祂不予评判。 第16章 刘备:我们三家打生打死,你司马家摘桃子也就算了,你就是这 司马懿觉得自己作为司马炎的爷爷,可以评价他—— “蠢货!” 司马懿简直想冲进天幕里,拎着孙子的领子把人提起来晃:“你傻不傻啊,给你那傻儿子留这样一个厉害夫人,是你的福气,是你儿子的福气,是整个大晋的福气啊!” 司马懿快气死了。 留着贾南风,如果还是太子登基,至少贾南风有实力能保住天下不乱啊。 如果不是太子登基,她没了皇后这个身份,她能拿到什么权利? 这不比直接不管不顾杀了她强? 而且……你都知道你被挂在天上了还杀她,你就不能礼贤下士,握着手……不对,这个不行——你就不能用感激的语气感谢她稳住大晋吗?这不比招贤令强?不论在朝在野的贤才得知你连贾南风都原谅了,他们不是会更卖力地辅佐你? 司马懿跺脚。 蠢啊! 太蠢了! * 贾南风没那么蠢。 或者说,性命攸关,在剑尖拔出又刺过来之前,她以平生最快的脑子思考,嘴巴说着最快的话:“我死了,你儿子怎么办?” “……”司马炎眼神一转,没有说话,也没有去砍贾南风。 “陛下,太子有脑疾是天下皆知之事,若他不登基还好,一登基,必然是祸非福。我是他妻子,我们休戚与共,没有我,他保不住皇位,没有他,我无法掌控权力,既然如此,你不如放过我,我定会全心全意保你们一脉无恙——天幕所放的日后之景,足以说明,保你们就是保我自己。” 司马炎迟疑了。 如贾南风所说,她是最后的保障,若是最后还迫不得已要傻太子登基,贾南风身为皇后,协助皇帝执政,于礼法上并无不当之处。 但是…… 贾南风加大筹码:“每个月十五天,太子和我睡,余下十五天,你安排,如果我有儿子,我的儿子该是太孙,十年为限,十年后,如果我没有儿子,我就抱养一个庶子,你的其他孙子我再不动手杀了。但是你也得留一道圣旨,保我性命。” 贾南风是有生育能力的,她膝下有河东、临海、始平、哀献四公主——或许这就是她自信满满敢杀太子的原因。 她觉得她还年轻,会有儿子继承皇位。 这些交流都在天幕上被散播出去。 西汉末年。 王莽之子王宇大感不解:“她有什么自信和皇帝谈条件?如今已知后世事,那司马炎只需手段强硬地废太子,立秦王,就能改写八王之乱,有她何事?” 他的父亲就在旁边坐着,并未附和。只是一瞬间,嘴角微微翘起嘲弄,暴露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时,杨广也在询问他父亲杨坚,语气诚恳,好似当真不知司马炎为何会迟疑。 杨坚乐于教导孩子:“阿摐啊,这就是人性,再给司马炎一千遍一万遍重来的机会,他也依然会选择保太子。保的不是太子,是他自己,是他靠嫡长子制度所坐稳的皇位。” 在其他人眼里,换太子这不是应该的吗?你知道后事了还坚持让傻子当太子? 但对司马炎来说,他宁可多做些措施来防止八王之乱,也不会在没弄死齐王之前换太子。 后期自己死的突然,导致秦王没能上位?那就加快脚步,快刀斩乱麻。 太孙的死会诱发宗室野心?那就多留下手段保护太孙,必要时和贾南风签订协议,你保护太孙,我留下旨意保你性命。 皇帝是傻子,朝臣不服他管?那就用利益把一些人绑在皇帝的战车上。 反正,让司马炎放弃自己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这是哪怕他知道一千遍一万遍未来,也不会发生改变的事。 不过,当一个人自信地以为自己可以作为主宰者,操控一切时,生活总会给他闷头一棍。 比如,司马炎和贾南风旁若无人地谈好条件:司马炎不杀贾南风,但贾南风要保司马炎这一脉不会被从皇位上掀下去。 而在他们讨价还价,敲定协议的过程中,天幕已经播完了整个八王之乱。 全是司马家内斗的过程,除了想要借此学习政斗的人,也没几个人愿意去关注。 但当八王之乱到尾声时,一些有识之士看出了不对。 比如—— 青州刺史王浚被卷入八王之乱中,而王浚手下,最强兵马来自乌孙和鲜卑。八王之乱后,中央政权失去威慑力,王浚手下的鲜卑军队开始南下劫掠。 【画面里,鲜卑铁骑如同一团又一团黑暗的怪物,肆虐着中原大地。骏马奔跃,直若潮水线,一浪又一浪。】 【与之相比,是汉人百姓在用尽全力奔逃,尖叫哭喊。】 【“他们又来了!”】 【“救命啊——”】 【“谁来救救我们!”】 …… “鲜卑?” 曹操第三子,曹彰扫视众将,睥睨而笑:“可是前年本将军大破乌桓军时,被吾等雄风骇到,请求臣服的鲜卑?” 他语调特别自然,没有半分自得之色,亦不见怒意,只是纯然的一个疑问。 众将齐道:“正是那鲜卑小儿。” “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