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的木槿却上了心。 假如穿越成男性还好,既可以读书科举也能努力赚钱买地做个小地主,日子甭提多滋润。 然而她穿越成封建时代地位低下的女性,虽然底层女性不至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照样受到很多束缚。 如果继续靠土地过活,那么她下半辈子只能老实再嫁或者在娘家过日子,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女人一样把希望寄托到儿子身上。 木槿希望自己将命运的缰绳紧紧握住,而非托付于他人,否则太像无法独立生存的寄生虫了。 越贫穷、对传统粮食耕种依赖性越大的地方,女性的地位就会越低微,因为传统的耕种劳作需要下大力气,天生力气比男性小的女人无疑处于弱势。 若想作为独立的人而活,就必须靠近城镇,周边最好有种茶树、桑树的经济作物,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木槿当然不敢跟王宝兴说真实想法。 她劝王宝兴:“官爷也是替我们着想,大家手里有银子不假,却总不能世世代代靠那点子银钱过活,眼下能赚到银钱把日子过好就成。” 她特别怕王宝兴去跟人家要求换地方,所以提前给他做心理建设,王宝兴头脑灵活,想必能清楚一个富庶安稳的地方对于车队里的穷苦人家有多友好。 毕竟不是人人都像他一样属于小地主阶层。 说话间,外面竟刮起大风。 有个瘦到只剩下骨头架子的小女孩差点被吹起来,得亏她爹娘及时拽住。 周边是荒芜的农田,根本没有地方躲藏。 官兵们让众人在小树林子停下,里头有几十棵树,能够为瘦弱的人们提供遮挡,像方才那个小女孩般瘦小的孩子总算不用担心被吹走。 随着大风的到来,寒冷同样有加重的趋势。 异常的天气不断发生,即使处于南方,冬日照常很冷,恐怕有零下十多度,而在大风到来之后,外面只管更为寒冷。 木槿的伤口没有好利索,抵抗力难免下降,后面居然断断续续打喷嚏流鼻涕。 她服下感冒药才稍微好些。 王李氏希望能有块姜,在能冻死人的天气里,喝上碗暖暖的姜汤甭提多舒坦。 奈何大伙的葱姜早在江梁城就彻底消耗完,王李氏即使再渴望,也只能干想。 大风将人们的衣袖吹得四下飞舞,即使隔着口罩和围巾,木槿都能感觉脸上被风力带来的刺痛感。 眼见没办法继续赶路,官兵们决定停下,等明日再说。 林子里不好生太多火,木槿她们便让各家拿出粮食放在两个锅里炖疙瘩汤,到时候大伙一块吃。 王宝兴吩咐做饭的妇人们再多支几个锅。 “官爷们路上实在太辛苦啦,大冷的天,我让族人们煮了些疙瘩汤,还望官爷们莫要嫌弃,赏脸一道吃用吧。” 普通兵丁根本吃不饱饭,外头的天又如此冷,听见有人让自己吃疙瘩汤,十分麻利地带上饭碗过去盛。 一共支了五个铁锅,勉强给每人盛上碗。 王李氏她们忍着心疼继续和面做疙瘩汤,那群人饿了好久,一两碗饭根本吃不饱。 等官兵们吃饱喝足,木槿等人才终于吃上饭。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 做饭的王李氏清楚刚才又用掉两袋子粮食,少不得需要各家平摊,经历过粮食紧缺之后,王李氏把粮食看得跟命差不多重要,此时净顾着心疼了。 木槿握住她的手:“我们有这么多粮食本就极易招人眼红,那群官兵又吃不饱饭,人家饿着肚子看我们个个吃饱喝足,心中肯定不平。郑把总能压住他们一时,可凡事都有个万一,现在拿出粮食让他们吃饱,我们也能少些危险。” 王李氏:“我知道。” “就快到明州了,等彻底找好地方盖房子买地,就没有人再能欺侮我们了。” 天气越来越冷,风声不停往人的耳朵里冒,但他们的心却暖呼呼的。 前路充满希望,指引着受尽苦难的百姓坚持前行。 作者有话说: ①文中人的行为不代表作者个人倾向,我们日常还是要文明排队的~ 晚上十点二更感谢在2022-05-05 20:16:29~2022-05-06 18:34:3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李小花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胖头鱼鱼鱼 30瓶;水晶莹、熊猫怎么这么可爱 20瓶;吃瓜群众 5瓶;風行衍 2瓶;xxxx、坐上来自己动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5章 织女 花费了所有精力 次日, 风终于变小,几千人再次踏上前往明州的步伐。 木槿没忍住又打了个喷嚏。 昨夜里风突然变大,她给如意吉祥把被子盖好之后, 怕孩子头上被风吹着凉,又在上面弄了个小被子罩住, 从外表看倒有些像婴儿的襁褓。 而大人却没有孩子那么好的运气, 被褥有限, 光盖身上尚且不够, 头上只能戴好帽子避免着凉。 木槿免疫力下降, 即使已经吃过药,照样头昏脑胀格外不舒服。 到达明州时,她的感冒还没有好, 精神太过恍惚,竟然不敢相信逃荒已经结束了。 当到达明州城外时,年纪大的族人纷纷落泪。 为了儿孙的前程, 他们不得不出来逃荒, 离开以前甚至已经做好死在路上的准备, 谁成想在竟然接连熬过干旱、酷热、雪灾、严寒,走到了最终的目的地了呢。 老人们原本干涸的眼睛里罕见地显现出湿意。 活着, 多么简单的一件事, 人生下来仿佛就是为了活着,然而对于如同蝼蚁的底层百姓而言, 光活着就花费了他们所有所有的精力。 没有逃荒时, 遇见丰年能够让全家吃饱, 整年嘴巴咧的老大;寻常年份交完赋税、留好种子, 偶尔也能把肚子填饱;等到灾年, 则需要用尽全身力气挣扎着活下去。 靠天吃饭的村民们明白, 他们正在遭遇百年难得一遇的天灾,能够活到现在不仅有自己拼命赶路的作用,同运气好也分不开。 越来越多人站在明州城外哭泣,有挑着担子、肩抗锄头的人路过城门,突然看见那么多风尘仆仆的灾民埋头痛哭,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 他们左瞅瞅右瞅瞅,见到没有别的物什,然后便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两千多个灾民没有入城的资格。 明州派出判官处理灾民的去向。 判官属于从七品,与郑把总一文一武地位勉强算相当。 他的身后跟着衙役、守兵三百余人,见到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