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进士科只考五道策论,魏琳简单看了一下,涉及教化、农事和政治。 教化之道一向是她擅长的,对于农事,她也狠狠恶补了不少农书,魏琳胸有成竹。 她打好腹稿,往试卷上提笔写下自己的论点。 到晚上酉时才收卷,魏琳边写边吃,途中还去上了个厕所,写完后她检查了一遍,就无所事事地趴在小桌上眯瞌睡。 早上起得太早,她困得要死。 此时才刚过正午不久,周围人瞧见她的模样,写字的手都忍不住抖了抖。 怎么这么快就做完了?! 她越是轻松,周围考生的压力就越大,只有一开始借她手炉的学生,因为自觉被小魁星保佑,信心十足,奋笔疾书,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他们二人的模样,让不少人急出了一身汗。 你们写策论都不用思考的吗! 魏琳:谢邀,人在尚书省,刚写完卷子,运气好,押题正好押中了。 好不容易熬到收卷的时候,众人纷纷松了口气,又转头对魏琳怒目而视。 魏琳美美地睡了一觉,伸了个懒腰,将手炉还回去,转过身,就看见大家对她的愤怒眼神。 魏琳:“?”我干什么了吗? 她挠了挠头,又摸摸肚子,好饿,还是快点回家吃饭吧。 看来是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对周围人的影响。 …… 省试的试卷经由主考官批改,然后再送到皇帝面前。 房淮将大致名次排好,呈给皇帝,他和几位大臣正站在殿内,争论不休。 “吴小郎君才名远扬,策论和行卷都不错,当得起状元郎。”一位大臣出列,向皇帝发表自己的看法。 吴康宁被贬,襄阳吴氏受到影响,急需重获皇帝的看重。 此次省试,襄阳吴氏专门让自家最富有才名的儿郎下场应试。 房淮冷着个脸不说话。 那位大臣又说道:“魏小郎君的策论可与之一比,但听闻他美容止,定为探花,岂不更美?” 状元、榜眼、探花之间,并不是一定有高下之分,更多的还要参考平日里展现出来的才能,容貌也要参考。 英国公大笑起来:“能止小儿夜啼,也能叫美容止吗?” “英国公的意思,魏琅长相粗鄙,不堪录用?”那位大臣又轻飘飘道。 英国公瞬间急了起来,一拍桌子道:“我是那个意思吗!我意思是他该当状元!” 他把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有暴脾气的文官不服气地跳出来:“你个武将懂什么科举?!” “那他也不能随便骂人丑啊!” “不是你先说人家长得吓人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再说了,我怎么就不懂科举了!你们讨论了半天,不就是看脸吗!” “你你你!粗鄙之人!” 众大臣吵着吵着,相互推搡起来,推着推着就动起了手,有人拽着别人的头发,有人趁乱往别人屁股上踹,有人不服气,揪着旁人的耳朵,在耳边大吼大叫,一时间殿内精彩纷呈。 坐在上首的皇帝:…… 好烦!朕真的好烦! “够了!”他黑着脸吼道。 朝臣纷纷转头看了他一眼,松开抓着同僚的手,安静了一瞬后,又叽叽喳喳向皇帝发表自己的意见。 皇帝忍不住扶额叹气,又问道:“你们说的都是无稽之谈,可有人见过那位魏小郎君?” 朝臣们面面相觑。 啊这……我们还真没见过。 “还不快去找见过的人!”皇帝生气地敲敲桌子。 坊间传闻也敢拿来给说给朕听! 于是有人小跑出去,把国子监司业揪了过来。 “你说说,魏琅是个什么样的人。”皇帝询问道。 国子监司业一脸懵逼:“魏琅平日总爱带着一群学生出去……” 另一位司业赶紧打断了他,拱手道:“魏琅姿容既好,神情亦佳,风姿特秀,天质自然。” 说完,还悄悄瞪了同僚一眼。 圣上面前,不好好夸我们国子监的学生,讲什么他们出去乱跑的事情? “照这样的说法,魏小郎君可为探花。”一开始的那位大臣得意道。 那位国子监司业不太满意:“魏琅平日里受博士教导,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可谓才气过人。” 解试第一,怎么不能是状元呢? 皇帝垂目沉思,让人分辨不出喜怒。 省试前三的人选早已定好,那么现在…… 要将“魏琅”定为探花吗? 第23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 ◎二合一◎ 皇帝对魏琳的印象还停留在两年前的雪灾。 当时的小太子兴冲冲地来找他:“阿耶!我们可以从世家那里挖一笔啦!” 然后他就带来了魏琳所制成的香皂。 皇帝回忆到这里, 又想起来,那位魏小郎君,最后好像什么赏赐都没要, 只是要了一匹小马驹。 林少傅进入殿中的时候,就看见皇帝在沉思。 房淮给他使了个眼色, 林少傅将一份图纸呈了上去, 正是魏琳所画的曲辕犁。 这份图纸被房淮同林少傅研究了好几日, 又去找了专门的工匠问了, 得知可行后,又找人做了出来。 皇帝端详着这份图纸,皱眉问道:“这是?” “圣上, 这是魏琅行卷中所提及的曲辕犁。”林少傅拱手答道,又招招手, 让人将做好的曲辕犁抬上来。 朝臣们好奇地看着这具木头架子。 他们中有不少人从来没有见过农事,不理解这是什么。 房淮身为主考官,不好开口,继续向林少傅使眼色, 林少傅会意, 说道:“魏琅的行卷不同于常人,臣等不敢轻易给圣上查看。” “臣寻访工匠,将魏琅所画的曲辕犁制了出来。” 林少傅向众人介绍曲辕犁与直辕犁的区别, 又仔细阐述了曲辕犁的优点。 皇帝倾身向前,认真观摩了一会儿,又问道:“可曾实践过?” “实践”一词,还是他从自己儿子口中学来的。 林少傅摇摇头:“未曾。” “来人, ”皇帝起了兴趣, 命令道, “拉头牛来。” 皇帝虽然曾是关内贵族,但他和那些王孙公子不同的一点是,他曾带兵打仗,知晓粮草的重要性,亲自带领军士屯田过。 他一动,朝臣们也得跟着动,一群人呼呼啦啦地跑到殿外,内侍拉了头牛来,笨手笨脚地演示如何使用曲辕犁。 “你这不行,”英国公推开内侍,亲自上前操作,“我来。” 他驾着曲辕犁,在大殿外撒欢,跑来跑去,给皇帝展示如何转向。 “好用!”英国公对皇帝点点头。 部分朝臣们站在皇帝身后,心下一跳,他们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