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愿意画一张自己的画,再带回家裱起来,制成纪念品。 他画好后,黄四娘溜达到他身后,看着这幅画满意地点点头。 “你叫什么名字啊?”黄四娘爽快地付了钱,问道。 青年人笑道:“敝姓顾。” 黄四娘转了转眼珠子:“我倒是没听说过英国公有哪个亲戚跑到草原上来了。” “虽是同姓,但我家与英国公并没有渊源。”青年人摇了摇头,又指了指自己身上的粗布衣裳,“何况我的模样,哪里像是英国公的亲戚?” “谁没几个穷亲戚呢?”黄四娘撇了撇嘴,“你画得这样好,怎么不寻些其他的出路?” 若是给世家大族作画,想来也不会是这副模样了。 “画是我家的家传,到我这一代已是微末,只能靠卖画寻一点生计。”青年人虽然衣着普通,但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丝毫不见穷困之气。 “先祖常谓秉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我只需要安安分分干好我自己的事情便是了。” 黄四娘看了他好一会儿,笑道:“人各有命,这位郎君,我看你与我命中有缘呢?” 作者有话说: “秉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这句话是顾恺之说的,这个小顾就是我瞎编的后人(。 黄四娘:青年才俊?先加个好友吧 数着日子等放假qaq好想快点到五一啊 感谢在2023-04-24 22:07:51~2023-04-25 21:53: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海水、梁梁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1章 密谋 ◎二合一◎ 水泥官道一旦修成, 便方便了许多。 行人和商贩陆陆续续赶往都斤城,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鲜血液。 黄四娘出发的时候,还是初春时节, 等到了都斤城后,已经快到夏季, 碧空如洗, 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牛羊和马儿围聚在河边。 黄四娘一边售卖带来的茶叶, 一边收购当地特产,准备带回中原。 都斤城的小摊贩们得以与她熟识。 这些行商走南闯北,会给当地带来最新鲜的消息。 “黄四娘, 你说的那个蜂窝煤,下次能带过来吗?”小摊贩问道。 小摊贩们多是异族人, 但为了和中原来的游客和商人交谈,许多人不得不学习汉话。 虽然都斤城的人们对于棉花的需求并不大,他们有牛羊的毛皮,但到了冬日, 依然会感到寒冷。 黄四娘笑了笑:“行啊, 下次给你们带一些过来,蜂窝煤耐烧,比你们直接烧柴火好多了。” 以往的冬日, 当地的牧民们都是通过烧柴火取暖的,不过柴火并不是每天都可以烧的,而且他们烧柴火,也容易引发火灾。 蜂窝煤的制作成本并不高, 价格也低廉, 可以让他们省下捡柴火的时间, 好好地窝冬。 小摊贩们对她很是感激,自从都斤城开始发展旅游业后,不少人的生活都比以前滋润了许多,能够让他们负担起蜂窝煤。 只需要在家中安个炉子,就能很好的度过冬天啦。小摊贩如此想到,脸上出现了几分笑意。 都斤城的异族人,或许比中原的庶民过得还要滋润。突厥贵族都被大夏军队杀得差不多了,许多曾经是奴隶的人都拥有了自己的户籍。 没有了当地贵族的桎梏,许多新政在都斤城实施起来,比在中原容易多了。 小摊贩的话,提醒了黄四娘,她想了想,说道:“我回头要去一次长安,要是有什么好东西,我都给你们带过来。” 现在各地都在铺设水泥官道,在路上消耗的时间比以前要短上许多。 私盐转变为官盐后,给国库带来了不少利润,司清转手就将这些钱拿去修葺官道了。 那个破破烂烂,走上去能把人屁股颠破的官道,他早就看不顺眼了。 不修葺官道,许多消息也无法尽快送达,不知道会耽误多少事。 马尚书看着上一秒还装得满满当当,下一秒又被搬空的国库:…… 他掐了掐自己的人中,刚才那一瞬只是一场梦对吧?其实我们大夏一直都这么穷对吧? 马尚书深感劳累,头一次生出和房淮他们一起退休的念头。 房淮打点好了尚书省的一切事宜后,就安安心心等着那封辞呈被通过。 司清还想和他演一演三进□□的戏码,结果被林少傅狠狠地“鞭笞”了一顿,言说别折腾他们两个老头子了。 魏琳抱着手在一旁围观。 房淮要退休,尚书左仆射的接任人板上钉钉,即便朝中有人看不惯她,但也无力改变什么。 支持她的人有很多,譬如马尚书,肯定很喜欢这位能充盈国库的未来宰相。 小皇帝和两位老臣闹了一会儿,才下诏令给这两位发了辞呈。 “少傅和房公也常常回来看我们啊。”司清被关在宫内不知道有多久,无比想念外面的世界,恨不得代替两位老臣退休。 他依依不舍地看着这两位老者。 林少傅和房淮对视一眼,笑道:“好啊。” 然后他们转头就离开了长安,头也不回的那种。 司清:…… 我也好想退休啊! 魏琳瞥了他一眼,淡然道:“他们去安北都护府了。” 两位老臣将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得一清二楚,魏琳经常听到房淮念叨,耳朵都快被念出茧子来了。 司清悠悠叹了口气:“什么时候我也能像这样。” 魏琳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等太子长大?” 这句话让对婚事原本不咸不淡的小皇帝突然抬起了头,一双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 对啊!只要我生个太子出来,不就可以退休了吗! 魏琳看了一眼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为了提早退休生孩子的皇帝,司清恐怕是头一个。 司清没注意到她无语的眼神,还在兴奋地畅想自己的未来生活。 两人在殿内闲谈了一会儿,魏琳才回到尚书省。 她送别房淮和林少傅离开长安后,朝中众人都明白下一任尚书左仆射是谁,一时间何大郎家门口来了许多人,围得水泄不通,要给她送贺礼。 魏琳婉拒掉了所有的人。 “我还没上任呢,就这么急吼吼地贿赂我?”她扶额叹气道。 姚成宣瞥了她一眼,说道:“你可以试试。” 魏琳凑近他,笑嘻嘻道:“有我们姚御史在这里,我怎么敢呢?” 恐怕只要她收下的贺礼过多,一封奏折就会出现在司清的桌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