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自欺欺人,因为这是父皇让他们来观看的神迹。 根据水镜的内容,不难判断出它的讲述者是后世之人。换句话说,眼前播放的是自己的未来。 巍巍大秦,怎么可能迅速衰败,落到那样一个下场? 茫然之后,无比愤怒。 扶苏脱口而出地问:“谁?是谁敢如此大逆不道?!” 嬴政没有回答,似乎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镜,眼角余光却已然捕捉到赵高双腿不自控地颤抖着。 这就是做贼心虚。 赵高心中若无妄念,岂会如此害怕。若忠于大秦,该像是一旁的蒙毅愤怒不可遏才对。 【伙计们,研读一番嬴政儿女们的死亡考古数据,是不是比看扶苏墓的风景视频更有意思? 当然,VLOG还是要放的,拍都拍了,不能浪费素材。扶苏墓距离蒙恬墓很近,一个在山顶一个在山脚,两千多年以来隔河遥遥相望。请看——】 一段风景短视频被播放出来。 布言的画外音在继续: 【除了绥德的扶苏墓,其他地方也有扶苏墓。比如明代《关中陵墓志》中,提到过历史上记载的扶苏墓地点还有临潼药水、甘肃平凉与宁县等。 在这些墓地中,以绥德的那座被广泛认同为是真墓所在。史上多地都有关于扶苏墓的记载,何尝不是后人怀古时表达的遗憾心情。 扶苏可能不是嬴政最好的继位者,但假设他上位肯定比矫诏上位的胡亥强。 胡亥干啥啥不行,自灭满门第一名。秦灭六国,胡亥灭秦。 如果杀扶苏是出于皇位竞争的需求,不给对方任何反扑的机会,但把所有兄长姐妹们全杀了,这种操作真是丧心病狂,史上罕有。】 室内,一时死寂。 “咚!” 赵高终是惊惧到直接双膝跪地,砸出一声巨响。“臣有罪,未能尽职教导公子胡亥。” 嬴政漠然地瞥了跪倒在地的赵高,“你确实有罪,却是罪不在此。” 罪在哪? 水镜里很快传来答案。 【有人说赵高伙同李斯伪造始皇帝遗诏让胡亥上位,胡亥继位后的屠杀行为也是赵高教唆。 个人以为赵高作为胡亥的老师必定对他进行了教唆,但这不意味着胡亥成了无辜的傀儡。 胡亥登基时是二十岁,不是两岁。他屠杀了所有兄长姐妹,不是只除了扶苏。 此子愚蠢、狠毒、疯狂,不仅没有做皇帝的能力,更丢弃了作为人类的基本道德与感情,他的人格极其不健全。 杀亲不是为了掌握权力。胡亥继位后不顾政务,封赵高为丞相,将权力尽数交给了他。 当李斯等老臣上奏请求罢免赵高,不能让赵高继续只手遮天,胡亥再度昏庸地站在赵高身边。 胡亥相信赵高给李斯等人罗织的罪名。李斯被下狱,上书自辩不成,被赵高屈打成招,认了谋反之罪。最后他被腰斩,夷三族。 身死之日,李斯是否后悔过一步错步步错,他也是覆灭大秦的刽子手之一。 如果他没有在嬴政死后与赵高结盟,一起伪造诏书立胡亥为帝而杀死扶苏,结局会截然不同。 至少扶苏登基,李斯与他的家人不至于落到身首异处的结局。】 这下,轮到李斯魂飞魄散般跪倒在地了。 再看赵高,他已然是面如金纸,知道今日是死期已至,没有可能死里逃生。 哪怕水镜说的是历史上的事,在这个世界没有发生,但始皇帝必是一次不忠直接斩杀。 【要说胡亥之死,死的方式也便宜他了。彼时,先有陈胜吴广揭竿天下始乱,后又项羽刘邦也接连起兵。 蒙恬早已被冤杀,赵高擅权后秦军与朝廷已经离心离德,秦朝疲于应对各方起义且屡屡镇压失败。 此时,胡亥依旧在深宫中不顾大秦将亡,信了赵高说的外面一切安好。 纸包不住火,谎言终究成不了现实。等赵高发现几路起义军逼近,怕胡亥发现外面乱了的真相后追责,望夷宫之变就来了。 赵高命弟弟赵成与女婿阎乐逼宫,胡亥被逼自杀。 秦二世被咔嚓,赵高欲登基却遭群臣反对,只能再立傀儡皇帝让子婴继位。 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赵高以为找到又一个可控的傀儡,这次失算了。 子婴在继位前手起刀落,趁着赵高猝不及防就果断将他杀了。 霍乱大秦的赵高终于死了,大秦却也走进穷途末路。子婴不是嬴政,此时的秦朝也无力回天。 短短四十六天后,子婴向刘邦投降,秦彻底灭亡。又一个多月,项羽入咸阳,杀死了投降的子婴,报复性地放大火烧了咸阳宫。 一把火,那些昔日恢弘成了灰烬。如今只能从废墟中的红烧土遗迹,去幻想存于故纸堆里的巍峨宫殿。 奈何咕咕没文化,这里只能借用张养浩的元曲来感叹。“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有点伤感,剪完这集就去吃顿好的愉悦心情。大家有推荐吗?欢迎留评。】 作者有话说: ①陪葬墓的数据参考:袁仲一,《秦始皇陵考古纪要》,《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5、6期 这里有一个疑问。 女性墓出土印章刻字,网上很多文章都说“阳滋”。但袁老的这篇文章里写的是“阴”。这句话是引用了1980年的考古报告。 我没搜到报告的原文,如果有知道的小伙伴请科普一下印章上究竟是哪个字。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 这一集视频内容没有结束。 水镜里,布言最后给开个脑洞。 【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了,上集盘点符牌时没有提到龟符。我把视频开头的玄武神兽留到了最后。 龟符在唐朝某段时间内取代了鱼符。符牌是权力的象征,对它的形制进行改动,必是掌权者有所变动。 鱼符容易令人联想到鲤鱼,而鲤鱼与李唐密切相关。 从几处文献可以一窥李唐皇室与鲤鱼的关系。 虽然在唐律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旧唐书·玄宗本纪》两次提到禁止天下捕捉鲤鱼,分别在开元三年二月与十九年正月。 其理由无非是避讳,鲤与李同音。这点在《酉阳杂俎·鳞介》中有所体现。 书里说民间抓到鲤鱼不能吃,要放了,敢做买卖就打六十杖。 段成式写的是志怪小说,文中提到的律法不可全信以为真,但其创作背景源于唐朝的真实社会情况。 朝廷不支持吃鲤鱼,可民间未必会听从。 王维的“侍女金盘脍鲤鱼”与白居易的“朝盘鲙红鲤”,都表明了对待好吃的食物,不是皇上说不让吃,人们就都会乖乖听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