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4(1 / 1)

是什么时候的墓穴吗?】 图片显示一处埋骨地。 东南西北各有一具骸骨,而向南的骸骨居于正中位置。 这具骸骨的两侧,有着青龙与白虎作为陪葬品。 不是真龙真虎。叫人啧啧称奇,青龙白虎图是由蚌壳堆积而成。骸骨的足部下方还有一处贝壳图,形似北斗星。 朱元璋见状,一口气不上不下堵在嗓子眼。 他过于期待留评后会得到什么回复,都忘了评论一直在正片结束后才能看到。 行吧,忍了。 他就勉强瞧一瞧,咕咕能对几根死人骨头能讲出什么花样来。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 系统:朱八八,你的行为像看一集新闻只为看几秒片尾广告,值得吗? 朱八八:值得!朕的钓鱼评论一定能钓上三条大鱼,大鱼由满满的干货史料组成。(就是这样自信,叉腰.jpg)。 —— PS:明天照旧早六点更新~ PPS:晋江没传图功能,真是不方便。这个墓穴是1988年出土濮阳龙虎蚌塑墓(是搜索关键词,非正式命名),感兴趣度娘搜图。 ppps: 洪武早年,把算学列为国子监的课程之一。 洪武三年(1370年)八月,有规定:“京师及各行省开乡试,……中试者后十日复以五事试之,曰:骑,射,书,算,通于九法;律,观其决断。” 后来废止了,等洪武二十六年后彻底移除出去。 《明太学志》卷七云:“我高祖屡诏诸生讲习律令、而与书仿,监视所以,以既详明。后又颁书及数之法与国学暨诸乡学。今律令既不常讲,而书仿或亦应文,至于数,置不复及矣。”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 【这幅龙虎蚌壳陪葬图,是1987年在河南濮阳市伴一阵施工挖掘声中被发现的。当年本意是为修建水库,却意外挖出了仰韶文化遗址。 墓主人骸骨两侧的龙与虎由蚌壳排列组成。 一方面佐证了贝类在上古时期有着荣耀与高贵的象征含义,另一方面它将中华龙崇拜的历史轨迹往前推进了一千多年。 这个“一千多年”是与此前的考古成果作对比。 在1984年,辽宁先出土了红山文化龙形玉器,距今有五千年历史,当时被认为是“中华第一龙”。 等到濮阳墓穴进行了碳十四检测,发现蚌塑龙的年代约距今六千六百多年,误差不超过±135年。 它属于比红山文化更早的仰韶文化,于是“中华第一龙”的宝座就换了条龙坐。 濮阳墓穴不只在龙文化考证上有着历史意义,它更重要的作用为中国二十八星宿形成概念形成的时间再添一件极其重要的实物佐证。 不知有没有人听说过二十八星宿起源之争? 这种争辩兴起于十九世纪下半叶。 一些西方学者比如韦伯、伯吉斯等认为中国的二十八星宿起源于印度。 一些人认为起源于巴比伦,还有日本人认为二十八星宿起源于西方。 后来,争论的焦点主要聚焦于中国与印度谁先谁后之上。 终于,1978年中国出土了文物。来自曾侯乙墓的一只漆箱,上有一幅完整清晰的天文图。 中间是「斗」的篆体,而「斗」的周围遍布了二十八星宿名称,两端有着苍龙与白虎表示东西方位。① 据考证,曾侯乙葬于公元前433年。 这说明至少在战国早期,中华就有了完整的二十八星宿体系。 依据文献做再多的辩论,都比不过实物的佐证。 曾侯乙漆箱是世上被发现的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图。 这就是实打实的证据,力证中华二十八星宿起源说,让那些疑中说闭嘴。 战国有了完整的二十八星宿与四象图,那么它的形成时期必定比这要早得多。 四象一词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易》,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此处的四象,指的是太阳、太阴、少阴、少阳,而非天文学上的星宿四象。 故而以往有种说法,星宿四象成形于秦汉之际。 曾侯乙漆箱的出土表明青龙与白虎作为星宿天象的时间远远早于秦汉之说。 它究竟起源于何时? 濮阳龙虎蚌塑墓让四象的起源往前推到公元前四千五百年,仰韶文化时期。 如果对仰韶文化没有时间概念,它是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三千年。 对比夏朝起于公元前两千多年,仰韶文化属于史前文化。 考古学与天文学,一个勘地一个观天,两者却奇妙地交汇在中国古代方位相关的最早天文图上。 正是在濮阳西水坡四十五号墓中,由蚌壳堆积成的青龙、白虎、北斗古老星象图。】 朱元璋瞧着水镜内的图片,以他的眼光去看这个墓穴,不得不说它很简陋。 不过,这是几千年前的墓穴,那就令人肃然起敬了。先民的智慧令人敬佩,当时已经能夜观星象,构建出青龙白虎与北斗星象。 比起敬佩先民,更令他在意的是“西方”。 十九世纪,那些人竟敢争论中华与印度谁是二十八星宿的创建者。 东瀛更是大胆,居然否定了中华正统,转而认西方为星宿学说源头。倭人果然不是好东西——该打! 这不是朱元璋第一次注意到水镜中透露出的西方问题。 由视频可知,后世中华使用的计数与纪年方式改变了,用起与过往两千多年截然不同的历法。 朱元璋的认知里,自古以来历法代表皇权。 这片土地上必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才会有如此彻底的历法改变。 改变的源头可能就是水镜偶尔飘过的“工业革命”四字,距离洪武末年居然只有三四百年。 这段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能发生些什么变故呢? 让他完全无从理解人为技术怎么能步入近似神技的领域。 朱元璋不愿承认有什么地区能撼动他想建立的天下朝贡秩序,但与传统相悖的违和点一次接一次出现,让人忽视不了。 从水镜影像的零碎线索中,指出了一个未来的遥远的威胁——西方。 水镜继续: 【对于濮阳墓的星象图认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波三折,差点就要与它失之交臂。 当时,考古发掘的环境与条件并不好。 八三年,濮阳地级市成立。四年后要修建的水库是市政民生工程之一,建造引黄供水调节池。 根据《文物法》规定,大型工程都有文物局跟进,确保地上地下没有文物才可以施工。 当年却必须顾忌水库工程建设的迫切性,只能一边开挖施工一边考古,一旦有重要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