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一只匣子。 他目光微滞,想起了一人。 万俟灿。 万俟灿终日跟在鱼郦身边,最后的日子里两人甚至同食同寝,若是说谁能悄无声息地将匣子拿走,那也只剩下万俟灿了。 算算日子,嵇其羽护送鱼郦的棺椁入蜀也该有半个月了,若是一切顺利,万俟灿应当回垣县药王谷了吧。 赵璟派密探去垣县调查,谁知带回来的消息是,万俟灿不光没回去,还在离开时早就将药王谷里的童子们遣散,那药王谷如今人去屋空,早就成了荒宅。 这倒有些意思,莫非万俟灿在来金陵前就已打定主意再也不回去了?或者是她知道自己此行艰难,所以在临走时将徒子徒孙们都安排好? 赵璟隐约觉察出蹊跷,那前往垣县的密探又禀:“臣在垣县徘徊了数日,找到药王谷里的一个童子,他说药王在离开垣县前已经不大坐诊,而是终日将自己关在内室里研究一味新药。” 赵璟问:“什么药?” “童子也不知是什么药,只说那药兔子吃了就像死了一样,可是没几个时辰就又活蹦乱跳。” 砰!赵璟手中御笔坠地,朱墨泼溅到青砖上,斑迹点点宛如血渍。 密探偷觑天子脸色,诺诺不敢言。 赵璟僵愣许久,凤眸中掀起层层波漪,数种情绪交替涌现,再开口时连声音都是颤抖的:“你还查到了什么?” 密探道:“那个童子说,药王在制成药后没多久就离开了垣县,再也没有回去。” 赵璟瞳孔遽缩,飞速回想万俟灿来金陵前后的事。 那个时候鱼郦刚刚怀孕,身子虚耗整日里精神不济,可是那个时候御医只是说孩子难保住,并没有说鱼郦就一定保不住,是万俟灿来了之后,或者说是鱼郦小产之后才一日日虚弱下去,直至最后药石无灵。 而这中间,鱼郦所饮的药都是经了万俟灿的手。 赵璟心中冒出一点希望的星火,他甚至来不及愤怒,生怕只是自己的异想天开,追问:“你可曾打听出来,那药的具体效果?” 密探回:“童子倒是说了,药王曾竭力想要将药效延长,百般功夫用进去才只能堪堪维持十个时辰。” 十个时辰……赵璟猛地想起鱼郦生前曾说她不想葬入皇陵,不想死后在禁宫久留,要他立刻将她送入蜀郡安葬。 他又想起,出殡的路上几经波折,而那个万俟灿十分急切地想要快点出城。 赵璟的心砰砰跳,几乎快要跳出嗓子眼,他弯起胳膊搭在书案上,藉以支撑摇摇欲坠的身体,看向身边的崔春良,问:“鱼郦竟是在骗朕吗?” 崔春良听得几乎傻了,这种奇药闻所未闻,简直宛如天方夜谭,他怔愣了许久,涌上一股喜色:“若是真的,那……那娘子……不,是元思皇后,她竟还活着!” 赵璟如梦初醒,忙道:“召谭裕和文贤琛来见朕。” 在等候两位臣子的间隙,赵璟迅速把这件事情又重新捋了一遍,若此事是真,而至今蜀郡都风平浪静,并没有什么消息递到御前,那就说明嵇其羽极有可能是知情的。 他手握五千神策卫,又负责押送棺椁,凭鱼郦多么机敏聪慧,都不可能在嵇其羽不知情的情况下脱身。 当务之急是要确认这件事的真伪,而万万不可打草惊蛇。 赵璟让谭裕派心腹禁卫亲去蜀郡传旨:“召嵇其羽回来,若他肯走那便罢了,若是他不肯走,立即禀朕。” 谭裕应下,问:“官家还有什么吩咐?” 赵璟瘫在龙椅上,合眸道:“命禁卫将元思皇后的棺椁挖出来,看一看里面究竟盛着什么。” 此言一出,谭裕与文贤琛皆大惊失色,正欲细问,赵璟忽得道:“若朕此时离京,你们可能将朝堂坐稳?” 作者有话说: 明天还是中午不更哈,合到晚上更。 第73章 魏帝追妻至此 “莫非是魏朝皇帝亲自来了……” 谭裕和文贤琛惊慌失措, 忙跪地道:“戎狄未定,乌耶莫多志在中原,韶关局面不稳, 官家万不可在此时离京啊。” 其实到如今, 谭裕心里已经有数了。又是召嵇其羽回来,又是刨元思皇后的棺椁,无外乎是官家怀疑元思皇后没有死,又骗了他。 谭裕眼睁睁看着官家与皇后的爱恨纠葛, 说实话,他真是怕了。 年少时的师弟就是热烈的性子,表面清冷,一旦对谁动了真心,必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他以为赵璟长大了变得沉稳持重,可渐渐发现, 这股子偏执疯癫不过是藏得更隐蔽, 更有欺骗性。 杳杳深殿, 谭裕忍不住轻叹了口气。 赵璟瘫坐在龙椅上,目光散落, 窗外彤云密布,疾风欲雨,也不知蜀郡的天气是否晴朗。 *** 潘玉已经赖在万俟灿的药庐里整整半月。 期间相里舟派人来探望, 想将他接回邑峰照料, 他死活不肯。鱼郦知道他与相里舟关系密切,生怕他坏事,想方设法赶他走, 谁知他就是个泼皮, 打骂之下仍旧嬉皮笑脸, 若是逼得急了还寻死觅活。 “哎呀,神医不管病人死活了,伤没好就要赶人走了。” 潘玉蹲在树上哀嚎,万俟灿挽着袖子出来道:“你别嚎了,再嚎我一针下去送你见阎王!” 潘玉委屈道:“一大早,我的行李就被裴娘子都给扔出去了,你是郎中你怎么不管?” “我管什么?”万俟灿嗤道:“你那伤早就好了,就别再赖着不走了,你也瞧见了,我这多少伤患等着医治,你这么赖在这里,不是耽误功夫嘛。” 潘玉道:“我不用你照顾我,我还可以帮着你照顾病患,给你打下手。你不知道,蜀郡乱,你们两个女人家开这么个药庐容易出事。” 万俟灿心道我还不知道蜀郡乱,蜀郡为什么乱,罪魁祸首还不是你那叔叔相里舟狗贼。 这些日子接触下来,她知道潘玉虽然已经十八岁,但性子天真烂漫,就是个半大的孩子,也不曾作恶,同相里舟完全不是一回事。 本着悬壶济世、行善救人的原则,也没有怠慢他,而是尽心医治,谁知道医治得太尽心,反倒请神容易送神难了。 两人正僵持不下,鱼郦端着晒草药的蒲篓从外面进来了。 这药庐里人进进出出,她为防生乱子终日戴一张薄纱遮面,以裴月华自称,隐姓埋名,粗衣木钗,一点都不招眼。 她瞥了一眼在树上耍赖的潘玉,道:“你若是再不走,这药庐我们就不开了,咱们平头百姓耗不过当官的。” 潘玉一下慌了:“别啊。” 他知道两人不是本地的,生怕药庐一关再无处寻人,忙跳下树道:“要我回家也行,裴娘子得答应我,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