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鞭黑紫色的光芒卷住整张石床,放好之后,将原本的木床劈开,一跳一跳的开始运木头,紫光闪个不停,晃人眼花,白栀的气息在它上面“咚”的敲了一锤,断魂鞭呆愣了一小会儿,立刻凑到白栀身边来,绕着她的腿蹭。她把断魂鞭扒拉开,让它继续去锤木头,自己则将所有的都铺好,看向谢辞尘:“你不用将带来的东西取出来吗?”少年在她的示意下,坐下来。法力将他的空间袋打开。一小包灵米;两瓶强髓的药瓶;三本书;用了大半的磨条和一块平整的石块作为砚台。然后少年抬头,看向她。白栀问:“没了?”他应一声:“嗯。”白栀恨不能把整个屋子都搬进来,他就带就这么点东西,够用吗?“不带床铺,睡觉时盖什么?”“弟子受罚,师尊准许弟子带些外物,已是师尊仁慈。多谢师尊,弟子打坐运息,不必遮盖。”这样说来,她自请罚,带这些进来,确实有些滋润过头了。但白栀素不拘泥这些。她顺着坐到谢辞尘的旁边,将他的手腕拿起来,将外层的纱布打开,一边解,一边说:“倒像佛教的苦修。”少年轻声重复了一遍:“苦修。”“嗯,小乘佛法,苦修苦证。”吃穿用度,皆不可太过奢靡,甚至舒适。用苦修来锻炼耐力,认为忍受这些痛苦是成佛正道的必经之路。传到百姓间,逐渐变成了以吃苦受罪来抵消曾经的业障。纱布被彻底解开,那道不该在这只漂亮手臂上出现的恐怖伤口显露在白栀眼前。她将周边清理干净,开始帮他上药。继续说:“在这教派的理论中,认为人的躯壳是万千罪孽的载体,是一切万恶之源。”谢辞尘道:“恶因何起,源自起物。”“因念起。”“可念因物起。”“物的存在是中性的,没有好坏分别。就像一把刀,有人用来雕刻,有人用来切菜,有人用来杀人。”他似乎还想说什么,但只应了一声:“弟子受教。”白栀接着道:“平日里的大多数惩罚,都有点像小乘佛法中的苦修。佛教中,以有罪的身体时时受到折磨和惩罚,便是在赎罪,若在这个过程中死去了,灵魂便能得到解脱,获得永远的、真正的自由。”“在接受惩罚的时候,过得越是苦、难,就好像赎罪的心越是坚定,对所做错事的弥补之心就越强。”谢辞尘说:“师尊不赞同这样的苦罚么。”白栀坦然道:“不赞同。”大乘佛法中说,一时开悟,当下成佛。无需苦修苦证,无需三叩九跪,只在开悟的瞬间,立地成佛。谢辞尘道:“弟子不明白。”药粉铺好,她取出新的纱布,一层层缠绕上去。再伸出手,将他另一只手腕拿起来,为他换药。边道:“罚你是为了让人畏惧,往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但畏惧不犯错,和开悟不犯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心境。”像家长体罚小孩子,他怕了,往后再遇到同样的事情,会因为畏惧不去做它。但人的耐受是在不断提高的。总有不怕打的那一天,又该用什么去约束呢?强压之下,必会反弹,反弹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苦罚对其他人来说,或许有用,但对谢辞尘来说,一定没有用。他不怕苦。还有什么能比他曾经更苦?便是有了,他也咽得下去。已经不再是听不明白道理的小孩子了。她希望他往后不再做这样的事,是因为明白这件事不可为、不该为。而不是不想受罚。谢辞尘视线微动,“但因畏惧不再犯错,是最简单,也见效最快的管束方式。”像她以前那样。打到他怕,打到他服。打到他狼狈的趴在地上,再也站不起来,一躺就是一夜。“嗯。”白栀将另一只手的也换好了,这才将视线从他的手臂上抬起来,看向他,“慢慢来。”她说。“不急在这一两日。”“我们还可以活很久,还有很长的以后。”“谢辞尘,慢慢来。”好感度:-9(讨厌)。好感度:-7(讨厌)。他静静望着她,“师尊是在教弟子,违逆门规。”“没有违逆,门规中从未明文书立过,禁闭必要苦罚。就算往后真的添了这一条,本尊也不会违逆。”“可师尊不认同它。”“嗯,世上约束的法条千万,本尊遵守,但在遵守之余,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不赞同,为何要遵守。”“人心百象,本尊认同的,对旁人来说,也许正是他们不认同的。”“他们不认同,与我们何干?”“你说什么?”“弟子失言。”“你说,‘我们’。”少年脸色一顿,似乎也没料到自己会这样说,一时眼神复杂。好感度:-3(讨厌)。白栀轻笑,“嗯,你说的对,确实与我们无关。那怎么办呢,将这些看不顺眼的法条全都破坏了吧。”“……师尊。”她有意将“我们”两个字咬得很重。又故意这样说。少年耳廓红红的。她单手托着下巴,看起来心情大好。视线又在他的头顶上飘了一眼,笑意更深了,“嗯?”“师尊还没讲完……”“讲什么?”“教条是为了约束不同的人,大乘佛法是为上乘佛法,为何还要有小乘佛法?”“我以为你不喜欢听这些无趣的东西。”“没有不喜欢。”“那就是喜欢?”他抿了抿唇,“……也没有很喜欢。”他看的书很少,东拼西凑的弄回来的那些,有用的没用的,他都当珍宝似的反复读透了。从来都只是他自己一个人看。无人讲解。也没有人可以讨论。没有不同思想的碰撞。他好奇她讲的这些,甚至有点小心翼翼的提出自己的见解,怕说错了什么,她就不再讲了。眼下,少年望着她,静等着。她单手托腮的样子透着一股淡淡的慵懒,缓声道:“这世上有富人,也有穷人。有聪明人,也有小笨蛋。知识不可以只教给聪明人和有钱人,这样说,你明白吗?”“师尊何时修得佛法?”毕竟修仙算是道教。“随便看看。”“众人总说,佛道本一家,但事实上,百姓和修道者的行为中,佛道不相融。”“其实万宗归一,万殊同源。看的多了,就会明白,它们在讲的核心都是一样的东西。”“那师尊算开悟了吗?”她含笑的双眸始终带着盈盈水光看着他,轻轻摇头:“没有。”少年的耳廓越来越红:“是弟子……说错什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