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数学院。
乔泽毕业了决定留在学校的数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这可是重大利好。
意味着西林工大数学院未来的发展肯定不会太差。
等到他们毕业之后,手里的文凭大概率会变得很值钱。
改变还不止于此。
比如西林工大的招生办注意到,已经有在全国数学奥赛中取得奖牌的家长主动联系他们了,咨询数学院的师资力量,学校各种政策。而且全国各地都有这种情况。
甚至一些地区的重点高中都开始主动邀请西林工大的招生老师去做宣讲。
要知道这在以前几乎是不敢想的。
能在全国数学奥赛上拿奖牌的孩子,大多只考虑华清、燕北,再不济也是人大、双旦。
到了高二这些超一流大学的夏令营说不定都去过几次,现在却开始主动联系西林工大,哪怕现在还没有人确定一定要来,但这也已经是个极为积极的信号了。
得到这个消息,徐大江顿时觉得他的数学院发展五年计划,又过于保守了……
第216章最讲信用的乔泽
各人有各人的烦恼。
徐大江在想着如何制定规划,能跟得上学院的发展节奏时,李建高同样很苦恼。
各种自荐跟咨询想要报考他研究生的邮件最近太多了,多到他都没时间去仔细看的程度。
这么说吧,乔泽博士毕业后,现在他一天不看邮箱,学校数学院官网导师介绍中对外公布的邮箱里未读邮件就能有上百封。
既有咨询想要报考他的研究生有些什么要求的,也有直接发简历的,更有洋洋洒洒写上大几千字,而且言辞还颇为恳切,就差没有赌咒发誓,要用一生供奉他这个导师的。
其中大概有一小半是今年考研成绩过线,志愿里也报了西林工大,希望能找他当导师的。
还有今年大三、大四的学生来混个脸熟的。
最离谱的是还有一个学生专门写信咨询问他能否接受优秀调剂生的。
真的,信中那操作让李建高看了都觉得头皮发麻,只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脑洞简直太大了,这家伙分数的确挺高,但如果李建高接受的话,他还是愿意开始调剂申请……
关键是西林工大有调剂名额吗?
好吧,李建高终于明白为什么他考研的时候,当时给导师发消息,收到的都是模版式回复了。
这要让他每封信都认真读完,然后再一封封回复,那每天真的啥事都不用干。光守着邮箱都能让他心力憔悴了。
最可气的是,最近百分之八十的来信都信誓旦旦的表示希望来他这里学习超螺旋代数跟超越几何学。
虽然李建高很清楚,能有这么多人想要报考他的研究生,大都是看中了乔泽的这条大腿,但直接这么说明的确有些过分了。
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在这些学生自发来信。
乔泽博士毕业之后,之前跟京城两位大佬关于超螺旋代数研究所招考的报名工作结束,他也把微信换了回来。一众还不容易联系上他的老朋友们,现在特别热衷于帮他介绍学生了。
好几位高校教授都给他打来电话,探他的口风,打算把自家优秀研究生推荐给他读博。
基本上他只要点头,对面就写推荐信。
万万没想到啊,研究所需要考试,这帮人就把主意打到了博士生这里。
江大的张春雷更是把话聊的很明白。
希望李建高能帮他个忙,接收他一个研究生。学院跟这个叫王宇的学生已经签好了协议,去西林去系统学习超螺旋空间代数跟超越几何学。
如果这个叫王宇的学生能顺利从西林工大毕业,要回江大当十年的教授,专门负责帮江大培养能够教授这两个数学新理论的研究生。总之有那么点定向委培博士的味道了。
但这种定向委培博士也占导师的名额,所以便提前跟李建高打了招呼。
没办法,资源稀缺。
换个别的导师,张春雷怕去了西林工大连乔泽的面都见不到。想修这个方向,都找不到人教。
拜在李建高门下,咋说也是个师兄弟关系,乔泽看在不能让师弟晦了自家师门招牌的份儿上,平日里应该也会照看着点,提点几句,对学业有所要求。
更别提背靠着专门的研究所,未来如果出了最新的成果,肯定能最先知道。
这样三、五年后,起码在最新的数学研究方向上,不会掉队。
很多人吐槽大学教育教材老旧,学不到最新的东西,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其实归根结底无外乎那两个原因,没钱,没人。
或者说没钱就吸引不到人才,有点本事的也想尽办法跳槽走了。
这种情况下哪怕引入了新教材,也很难找到合适的讲师授课。
江大显然不在此范畴之中。
作为华夏长期稳定排名前十的综合性大学,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但高校要保持竞争力,自然也得想办法在优势学科上不能落后太多。
所以想给自家学生写推荐信的人很多。
李建高也算是感受到了当红教授的烦恼。
别说自招学生了,光是想直接塞给他的定向委培博士生都快招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