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原先的话,冲她招手。 上次回来,她们都没这么热情,赵柯心里莫名,捏住刹车,停在树下。 东婶儿都不等她说话,就急火火地说:“你回来啦,有人要抢你小学老师的工作呢!” 其他妇女不管挑拨还是看热闹,也都你一句我一句地说—— “还不止一个呢。” “你可得小心点儿。” “快回家去问问你妈,该咋办。” 赵柯努力从她们话里分辨,还是不确定具体发生了什么,便只腼腆地笑,“小学老师这工作哪是我的啊,我听队里的安排。” “二丫头,你就是太老实。”东婶儿对赵柯的称呼,从“城里妮儿”变成了“二丫头”,一副长辈样儿,拍胸脯,“你放心,我们肯定选你,不选外人。” 赵柯笑着道谢,也不跟她们多打听,径直挥手告别,依旧慢悠悠地骑。 第10章 拉票 赵柯回家后搞清楚了前因后果,反应平平。 生产队轻松的工作不多,有人想抢再正常不过,她肯定是会争取,但不看重眼前的得失,这些远不如她当下的心情重要。 但另外三人就完全是盲目自信了,他们全都认为一个小学老师的工作,赵柯绝对手拿把掐,毕竟再难还能有进工厂难吗? 所以他们对赵棉的关注,远超过于赵柯是否能成功选上。 赵建国担忧:“你姐脾气软,会不会受气了也忍着?” 赵柯吹了吹热鱼汤,“我有眼线。” 余秀兰眉头锁着,“你姐不像你,啥时候都不亏了自己,她会不会为了省钱不在食堂多打菜?” 赵柯轻轻啜了一口,烫到舌头,“嘶哈”着说:“我有眼线。” “大姐走第一天,我就想她了。”赵枫吃着味道一般般的菜,相当忧愁,“她会不会没多久就告诉我们谈对象了?然后很快就嫁到别人家去了?” 赵柯再次重复:“我有眼线。” 三人的愁绪教她三句话打得一干二净,全都目不转睛地看她。 赵柯不紧不慢地喝完汤,砸吧砸吧嘴,评价:“妈,水添太多了。”不求鱼汤是乳白色,但清汤着实有点儿过分了。 余秀兰拍开她伸向汤勺的手,“就你事儿多,别喝了!” 赵柯无所谓地放弃。 余秀兰问:“你有啥眼线?” “于师傅喜欢谁就会时时留意,虽然严格,但发生什么事儿她都会管;我跟食堂几个打菜的大姐都熟悉,其中一个关系还挺不错,我回来之前专门去拜托过;至于大姐对象的问题……” 厂里那些男工友,不用想都知道一定会有不少殷勤的。 赵柯撇撇嘴,“我叮嘱大姐不要心软,也不要脸皮太薄,花个一年半载的时间多了解,要是有谁太过分,我朋友小文会跟我说。” 赵棉肯定听赵柯的话,一年半载……也不晚。 余秀兰眼里有放心,不过……“你咋这么多熟人?” “多个朋友多条路,都是顺便帮把手的事儿。” 人都不是傻子,赵柯不带功利心,跟人结交从来没有打着获得什么好处的目的,自然交情就搭起来了。 至于以后有个互相帮助,那都是朋友,讲究个你来我往、有来有回。 而余秀兰和赵建国对视,不免骄傲又失落,他们从赵柯进工厂就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 这时,赵枫的手悄悄伸向汤勺。 “啪!” 又挨打了。 赵枫收回手,委屈地揉,“姐都不喝了……” 余秀兰白眼,“大晚上喝那么多水,晚上不得起夜啊。” 发现孩子不是每个都懂事又本事,余秀兰的失落瞬间一扫而空,转头吩咐赵柯:“你大伯的意思,学校缺个老师,孩子们上课不方便,你先代几天。” 赵柯无可无不可,问清楚明天就得去小学,收拾完碗筷就回去休息。 第二天,她提前起来,翻看大姐留下的备课本。 余秀兰和赵建国看见了,还私底下聊,“她表面上懒,其实干什么都像模像样的。” 饭后,赵柯收拾齐整出门。 从她家到村西的小学,要穿过整个村子,也要路过赵二奶家。 赵芳芳大着个肚子扫院子,见着赵柯,眼神游移,不敢与她对视。 赵柯态度一如往常,笑呵呵地打招呼,只是看了一眼她扶后腰的动作,随口问一句:“姐夫呢?” 赵芳芳尴尬地瞥一眼她屋,干笑道:“他、他看书呢。” 赵柯点点头,什么也没说。 赵芳芳则是看向她手里的布袋,咬了咬唇,问:“你这是要去哪儿?” “代几天课”赵柯低头看一眼手表,“芳姐,时间来不及了,我先走了。” 赵柯走后,刚起床的胡和志推开窗,不满地说:“队长太偏心了,赵柯去代课,不就让社员们先入为主了吗?” 赵芳芳讷讷,“那咋办啊?” “当然得让奶去队委会叫‘公平’。” 赵芳芳只能放下扫帚,扶着肚子去找她奶。 另一头,赵柯到了学校。 生产队小学加上校长顾鸿光一共是三个老师,其中一个是顾鸿光的知青妻子吴英,另一个就是赵棉。 他们每个人负责两个年级,校长是高年级,吴老师是三四年级,赵棉则是刚入学的两个年级。 不过在赵棉进学校之前,学生还没那么多的时候,是顾校长和吴老师两个人负责教所有学生。 不止赵柯姐弟三人,现在学校一些学生的父母,好些都曾经是两人的学生。 夫妻俩没有孩子,对村里的孩子们都视如己出,见到赵柯更是十分热情,吴老师还亲自领着她去教室,“我们没想到你会换工作给小棉,但你们姐妹关系从小就好,我和老顾又觉得不意外。” 赵柯耸耸肩,神情很轻松。 吴老师瞧着她,笑得越发和气,“我给你介绍学生们。” 一年级十三个孩子,二年级十一个,都在一个教室,赵柯跟着吴老师一进去,孩子们全都用黑白分明的小眼睛好奇地望着赵柯。 他们肯定听长辈或者兄姐说过赵柯,只是不熟悉。 赵柯根据吴老师的介绍,一一记下孩子们的长相,然后只对孩子们说她是原先赵老师的妹妹,也叫她“赵老师”就行,其他的没多说,直接开始上课。 村子里教育资源不够,两个年级的孩子一起上课,讲一个年级课的时候,另一个年纪就自习或者去做别的活动。 偶尔会有脑袋瓜聪明的孩子,高年级的课也学得会,考试通过,学校就会允许他们跳级。 非常灵活。 教课也很灵活。 赵柯第一节 课是上给一年级的,边给一年级讲课边一心二用在黑板的一侧给二年级的学生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