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我在恋综拆cp > 分卷阅读11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12(1 / 1)

上位。你上位,想上哪儿啊?” “姐姐,我错了。” 宋淮举手投降,乖乖认错。时歌白了他一眼,臭小子,把她以前教的都是学得炉火纯青,全用来对付她了。 既然宋淮告饶,时歌也就不揍他了准备继续挑手办。 忽然,宋淮低头,凑近时歌,轻声说道:“姐姐,有一句话我很早之前就想和你说。” “什么?” 宋淮张开手,像只大金毛一样,紧紧地抱住时歌,然后蹭啊蹭啊蹭:“姐姐,我好想你。” 宋淮虽然表现得像撒娇一样的轻松,但是时歌能清晰的感觉到他身体因为害怕所带来的颤抖。 “知道了知道了。” 时歌揉了揉他的头发,随即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唉。 看看,同样是她带出来的,不孝子要是有这么聪明就好了。 那个智障! 当初她努力把慕时封从恋爱脑偏执反派导回正途,给他讲五讲四美,是不是把他智商也给一并导走了?这小子能不能罩子放亮一点,好好给她养老。 半个小时后,三个人终于到了孤儿院。 韩思雯打开后备箱,宋淮自觉地去提礼物。 因为韩思雯的家距离这里很近,所以和院长妈妈打过招呼之后就回去探望爸妈了。 院长妈妈看了看时歌,又看了看宋淮,“时歌啊。” “院长,这些是给你买的保健品和给孩子们带的东西。” 孤儿院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有政府建立的一对一捐助通道,送去读书,虽然比不得正常被宠爱家庭的孩子,但是节俭一些,只读书够了。 那么留在孤儿院的,就只有一些年龄小,还没到上学年纪和一两个先天性智力有问题的人了。 “知道了知道了,你赚钱也不容易,现在日子好了,捐款的人多了起来,我这里什么都不缺。” “不缺也得买啊,这是心意。”时歌笑笑,让宋淮去把东西放好,“再说了,您也是我妈妈啊,女儿给妈妈买东西是天经地义的。” “就你会说话。” 院长妈妈一听这话,心里就高兴,然后默默对那些网上的黑评嗤笑了一声。 哼,咱们家时歌,人美嘴甜,从小就乖巧会说话,哪里像网上那些不明真相的黑子说的情商低,专门跟人对着干了。 咱时歌,明明是个贴心小棉袄。 “走,都快中午了,妈妈啊,带你们去吃饭。” “嗯。” 时歌和宋淮乖乖跟着院长妈妈。 过了一会儿,三个人在小食堂坐下,孩子们端着饭碗乖乖的吃饭。 院长妈妈眼珠子在时歌和宋淮身上转来转去,突然揶揄地笑了,“时歌啊。” “嗯,怎么了?” 院长妈妈看着宋淮,“我刚才就想问了,你旁边的是你男朋友吧?” 噗。 时歌被土豆给噎了一下。 院长妈妈一看乐了,这指定是有情况啊。 她是看着时歌长大的,也是看着时歌被黑的,这段时间,真是心疼的不得了,心里就盼望着自家闺女赶紧找个归宿,找个贴心的人心疼,远离娱乐圈那些黑黑粉粉的。 院长妈妈笑,“时歌啊,这可是你第一次带男人回咱们孤儿院。” 时歌:“……” 怎么突然有种梦回霸总文,管家说女主说,这是少爷第一次带女孩回家的错觉? 下一句是不是该来,好久没看到少爷这么高兴了? 院长妈妈:“刚才你下车的时候,笑得好开心,我好久没看到你这么高兴了。” 时歌:“……”那是刚选好手办快乐的笑容,好吗? 听到院长妈妈这么说,宋淮羞涩的一笑,低下了头,再一看时歌木着脸,表情不好,又默默将脸上表情摆正,对着院长摇头。 时歌把土豆咽下去,“院长妈妈,我跟他就是普通朋友。” “哦。” 院长妈妈目光还是在两个人之间转圈,所以,现在还是普通朋友吗? 宋淮和院长妈妈对视一眼,点头。 院长妈妈明白了,还在追。 吃完饭,院长妈妈借口累了,把时间留给时歌和宋淮。 时歌把带过来的玩具打开,和宋淮一个接着一个的分给小朋友,小朋友们一个接着一个的说谢谢。 分完礼物,时歌随处走走,墙壁上挂着孤儿院的历史墙,和历任院长的照片。 其实这个孤儿院总共也就三代院长,先后是母传子,子传女。 第三代的女就是现在的院长妈妈。 时歌驻足在第一代院长妈妈的照片前。 原来,原身和她还有这样的缘分,难怪,她的养老地会在这里。 那是民国初年,战火纷飞。 第一代院长妈妈江笑并没有赶上思想解放,还处在一个偏远村庄的封建社会里。 江笑被因为家里欠地主王盏金的钱,就被卖给了地主当妾。 表面看着,江笑好像至少脱离了吃不起饭的日子,嫁进了富贵人家,但是那时候的妾哪有人权? 白天,江笑要干活,洗衣服劈柴喂鸡伺候大夫人,晚上要伺候四十多岁的王盏金,给他暖床。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纯纯地白天当女奴,晚上当性nu。 直到王盏金把她玩腻了,和其他被王盏金玩腻的小妾一样卖进窑子里。 原身的愿望很卑微,就是活下去。 她自小在村子里长大,没读过书不识字,她的整个人生就只有那个小小的村子那么大,和妈妈告诉她的女人一生的使命就是嫁个好男人,生儿育女,她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她想活下去。 她穿越过来之后,趁着所有人都睡着了,放了一把火,将王家烧了,然后趁乱偷了王家的钱,坐火车跑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以后,先租了个房子,然后寻了个地盘,开了个面摊,一边赚钱一边躲避战火,慢慢过日子,也慢慢找。 找一个可以让原身重新读书识字的地方。 好在民国时期有很多无私奉献的先生,他们会创办夜学,教穷苦的工人农民老人女人孩子读书识字。 差不多等日子彻底安定下来,她就离开了。 她在离开时留下了从王家偷来的钱和一些自己从黑市赚来的金条,足够原身过下半辈子了。 但是,战争年代,保不准会有意外,例如一个炮弹下来,所有的钱都没了,所以有个煮面的手艺给原身安身立命是最好的。 后来,她在回溯镜中看见原身回去之后有短暂的不适应,不过夜学的老师会来关心她,帮助她,渐渐的,原身也试探着开始学习,开始从一开始读书识字。 后来她就没有关注了。 没想到,原身不仅成长为了女先生,还在后面的日子里开办了孤儿院,收养那些在战火中无家可归的孩子。 然后孤儿院渐渐的变成了今天的模样。 时歌一张照片一张照片的看过去,原身后来的老公是个胖胖的,但看起来很乐观的人,儿子倒是个小帅哥,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