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诸侯国的传统,国战大多安排在秋收后,毕竟粮食是重中之重。壮年都被拉上战场,田间缺少劳动力,很容易出现问题。 如今的西原国没有这样的困扰。 改进的农具大大节省人力,从草原送来的奴隶也能填补人手空缺,无需担心国战开启之后田间无人劳作,以致于损失整年的粮食。 此外,郅玄和卿大夫们早有准备,从去年开始就派遣商队,从别国大批收购粮食和牛羊。 依照厨发明的办法,牛羊宰杀后被制成耐储存的肉干,粮食也被妥善保管,足够供应大军所需。 最开始,氏族们没想到从国外收粮,都准备从封地征收或是由参战的人员自备。 国家开战,士兵自己准备武器干粮,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却是诸侯国的传统。 西原国国力强盛,国君和领军的氏族会提前准备部分物资,例如武器甲胄,在征战中分给士兵。实力差一些的诸侯国,东西全要士兵自备,有的甚至连箭杆都不发。 得知氏族们要征粮,郅玄拦住众人,在朝堂上道出早就准备好的计划。 粮食不够吃无需在国内征收,可以从别国购买。商队全都安排好,需要多少记录下来,随时可以出发。 各国氏族都会储粮,区别在于量大还是量少。给出足够的价格,郅玄不认为对方会不动心。 西都城内商业繁荣,商坊内人来人往。郅地新城更是边地贸易中心,可谓是远近闻名。可见西原国货物的受欢迎程度。以货易粮,给出少部分让利,运送货物的商队必畅通无阻,甚至会成为各家的座上宾。 郅玄的计划是广撒网多捕鱼。 为免引起对方戒心,也避免给别国造成动荡,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商队每次交易的粮食数量限制在一定范围,交易对象不做限制。 单笔生意不多,多做几笔就能积少成多。 “如此收粮,则国内粮食不缺。” 听完郅玄的整个计划,卿大夫们都是瞠目结舌,仿佛打开新世界大门。 原来事情还能这样? 仔细想一想,的确是个相当好的办法。 之前没人实践,或许不是没想到,而是不具备条件。 能让各国氏族趋之若鹜的商品少之又少。迄今为止,仅有郅玄能够拿出来,还可以大批量提供。 经此一事,卿大夫对郅玄无不佩服,对年轻的国君也生出几分忌惮。部分人甚至觉得郅玄早就在谋算东梁国,发展商业也是其中一环。 “算无遗漏,历代先君少有能匹敌者!” 以诸侯国的政治形态而言,被氏族忌惮不算是件坏事。郅玄发现以后也就听之任之,没有设法扭转形象,更没开口解释,任由众人自行发散。 心机深沉,未雨绸缪,走一步看三步,套在国君身上,简直就是明君光环。 提前谋算东梁国发散到他记仇,说他要雪先君之耻也没什么不对。 一个记仇的国君令人提心,一个记仇还能报仇的国君就象征着恐怖。 郅玄起初只想给东梁国一个教训,连本带利收些好处。不想战争还没开始,事情的发展就出现偏差。 西原国发起国战是正义的,是对东梁国的不义进行回击。身为国君的郅玄却形象大变样,从一个有为上进的青年向老谋深算转变。 目前国战未启,关于国君的真性情仅在西原国上层流传。等到战争开始,消息大面积扩散,郅玄的风评如何,他本人更是无法控制。 听着粟虎等人的战备情况,迎上对方若有所思的眼神,郅玄很是无奈,却也要端正表情,继续做高深莫测状。 演戏也要演到底。 让人忌惮好过不被放在眼里。 在郅玄和卿大夫的共同努力下,西原国这部战争机器正轰隆隆开启,目标锁定东梁国,时机一到就会猛冲先前,碾碎所有拦路之敌。 与此同时,北安国朝堂上,归来的赵颢当众表示,他接受庸国人投诚。 庸侯和庸国氏族都在北都城,听闻消息无不大惊失色。 “怎能如此!” 他们托庇北安侯保护,日思夜想有朝一日能返回国内,重惩叛乱之人。不料事情尚无眉目,北安国的公子颢,堂堂六卿之一,竟然要接受庸国人投诚?! 庸侯不只惶恐,更加愤怒。 在人王下旨之后,他以为麻烦能够解决,必要时还打算借北安国的兵力对国人进行压制。 万万没想到,赵颢竟会做出此举! “君上,这该如何是好?” 庸国氏族深知公子颢的能力,知道他向来说一不二。当众表态接受投诚就一定不会反悔。 他们逃出国都,依靠北安国才能保存体面。不想这份虚假的体面即将被撕碎,还是被公子颢,北安侯的亲生儿子! 朝堂上,群臣对赵颢的决定议论纷纷,不赞同的氏族当场质疑,并提出会惹怒中都城。 赵颢耐心听对方说完,才道:“我只收投诚之人,不占庸国之地,中都城何来问责?” 殿内顿时一静。 “公子不收庸土?”有卿大夫反应极快,立即抓住赵颢话中要点。 “然。”赵颢颔首。 这是郅玄提出的办法。 中都城不愿坐视庸灭国,那就不灭。土地留着,国都留着,谁能言是灭国。 至于庸人,自己身上长腿,愿意去哪就去哪,没有强行限制他们居于何处的道理。 氏族不高兴就转投他国,有的直奔向中都城,人王同样高高兴兴接纳。没道理换成国人和庶人就不行。 不许庸人离开,先把投奔中都城的氏族赶出来。 人王会这么做吗? 当然不能。 不灭国只移民,郅玄明摆着钻空子,却没人能挑出他的理来。 草原双城正缺人,西原国和北安国也不嫌人多,庸人投奔过来,分房子分地都没问题。愿意去草原,好处只会更多。 赵颢难得有耐心解释,当着众人的面将事情分析透彻。 等他话音落下,上自北安侯下至卿大夫全都默然,许久没说出一个字。 这是公子颢的行事作风吗? 向来喜欢抄刀子砍人的突然玩起计谋,这画风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第160章 第一百六十章 北安国上下都是行动派。 之前迟迟没有动作, 全因朝堂上无法达成一致。碍于中都城,部分氏族对庸国人的投诚心存疑虑。 如今问题解决,赵颢数语打消众人顾虑, 北安侯大喜,当即召见庸国来人,并派人前往庸都张贴告示, 告知庸国上下这个喜讯。 “凡迁移者, 予田地房屋, 税同赵地。愿往草原,予田地房屋,并予畜禽, 两年不税。” 告示内容简单粗暴, 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