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自己咽。 庸侯按住眼角,强压下泪意,心中做出决定:既然依附,索性依附到底。 他如今什么都没有了,如果不能看清形势,谋划一条出路,就算留下半数国土,不消多少时日也将荡然无存。 想清楚之后,庸侯不再关闭房门,一同召见等候在门外的氏族。 “从北安国借兵送我等归国。国库粮库出一半,赠与北安国。我私库有良种,一并送上。” 庸侯发挥出从未有过的魄力,不等氏族们开口,一股脑道出自己的安排。 “半数?”氏族们大吃一惊。 “如非公子颢,钱粮均不能留。”此时的庸侯异常清醒,清醒到超出想象。 氏族们互相看看,大多明白话中暗示。 国库粮库未被洗劫,自家库房也安然无事,单靠国人的道德约束未必能做到如此地步。 归根结底是公子颢接受投诚,给了庸国人希望。 在郅玄的提议下,迁走的庸国人都能分到田地,也不必为房屋发愁,在税赋上比同赵人,去草原有更多好处。各种措施结合起来,解除众人后顾之忧,这才让众人谨言慎行,不想因哄抢留下恶名,以至于被迁居地的属民排斥。 随着庸国人大批迁走,都城内变得空空荡荡,封地人口也减少许多。在外人看来这是极大的损失,对想要归国的庸侯和氏族来说,不需要面对参与-暴-乱-的国人,反倒能长出一口气,感到更加安全。 想通以上两点,氏族们和庸侯一样,心中滋味难言。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复杂到情绪难辨。 短暂的沉默后,众人认真考虑庸侯的话,发现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他们狼狈逃出国都,已经和封地断绝联系。身边没有军队也无太多财富,不依靠北安国,单凭自己想要归国无疑是天方夜谭。 想要请人帮忙,自然要付出代价。 国君都愿意出私库,他们同样不能吝啬。 认真说起来,他们惊慌出逃,算是放弃都城内的财产。未被哄抢是意外之喜。拿出部分做为感谢实属于理所应当。 “行事不能鲁莽,需同北安侯当面商议。” 庸侯和氏族们共同商议,定下向北安国借兵的计划。如果可行地话,他们还想请军队驻扎城中,避免有人再生事端。 庸侯递上的奏疏引发连番后果,王子良和王子川势必会在记在心里。他们在这件事上没捞到好处,又被人王斥责,不能和亲爹作对,对北安国也没办法,想出一口气,庸侯是最好的目标。 柿子捡软的捏。 庸国氏族骄奢淫逸行事荒唐,终归没有傻到底。 想清楚归国后可能出现的麻烦,众人一致决定,竭尽所能请北安国驻军。至于国君和氏族颜面,命都保不住了,还提面子作甚! 庸侯一改往日作风,突然变成行动派。氏族们也像是开了窍,纷纷行动起来。 不久,庸侯借兵和请求驻军的事情就摆上朝堂,引发群臣议论。 “诸君如何看?”北安侯询问卿大夫们意见。 “君上,臣以为借兵可,驻军还需三思。”一名上大夫道。 话音刚落,马上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庸侯万般诚意,实不应拒绝。” “此言差矣。”认为不可驻军的人皱眉。 “差在哪里?”持反对意见的人瞪眼。 前者认为驻军破坏规矩,既非本国土地也不是战中夺地,没有驻扎军队的道理。后者不以为然,你情我愿的事情,庸侯态度明确,自己这边却瞻前顾后,实在没有必要。 双方争执不下,北安侯看向世子瑒,世子瑒手一摊,表示自己没辙,干脆转头去看公子颢。 不料赵颢却在走神,半点不受殿内声音影响。 “咳!”世子瑒咳嗽一声,要不是隔着距离,他都想用胳膊肘捅一下兄弟。殿内吵得热火朝天,自己这个兄弟还能走神,真是绝了! 连咳两声,赵颢终于回神,皱眉看过来,就见世子瑒努了努嘴,先朝北安侯示意,又指了指殿内群臣。 赵颢皱眉。 在他看来极简单的事,哪需要如此争论。 和郅玄相处一段时日,赵颢习惯了做事干脆利落,一言能断章程,再看北安国群臣,突然生出几许不满。 和聪明人呆在一起时间长了,突然又落到莽夫堆里,共事的从大脑变成肌肉,以前不觉如何,现在当真让他心烦。 众人争执不下,北安侯被吵得头疼,不得不当场叫停,看向赵颢,问道:“卿如何看?” 赵颢起身出列,先向北安侯拱手,道:“君上,臣有数问想请教诸位大夫。” “允。”北安侯道。 赵颢再次拱手,看向反对驻军的一干臣工,道:“诸君不愿驻军,是忌惮中都城?” 此言石破天惊,直白得超出想象。不只群臣震惊,北安侯和世子瑒都一起抽了抽嘴角。 从震惊中回转,卿大夫们互相看看,陆续给出答案:他们的确对中都城有所顾虑,但不是主要。关键是事情未有先例,不知如何把握分寸,很可能触碰氏族规矩。 特殊的政治框架下,大诸侯国可以顶撞人王,甚至不遵王旨。但关乎到氏族这个群体,任谁都要慎重考虑。 听完氏族们的阐述,赵颢点点头,道:“诸君放心,无需多少时日,无人会再关注庸国。”没人关注庸国,自然不会再去关心北安国是否驻军,以及驻扎多长时间。 卿大夫们面面相觑,不明白赵颢为何如此肯定。 “战将起。”赵颢道出三个字,没有进一步解释。 殿内瞬间一静,众人想起西原国传来的消息,不由得神情凛然。 真如公子颢所指,西原国发起国战,对象还是另一大诸侯国,的确不会有人再关注庸国,天下目光都将聚集战场。 可众人又觉得时机不对。 诸侯国国战一般避开秋季,为的是保证粮食生产。如果西原国在这时出兵,国内的粮食还种不种?耽搁一年的收成,不怕引起民怨? 众人心中疑惑,纷纷看向公子颢。后者没有再开口,任凭众人去猜。等到国战开启,他们就会明白,不能以常理去衡量和猜测郅玄,否则定会吃大亏。 北安国氏族能得到的消息,东梁国同样不会忽视。 东梁侯没有专门探听,就知道西原国在备战。实在是动静闹得太大,氏族军队齐聚西都城外,想不知道都难。 他和北安国氏族想的一样,郅玄此举怕是虚张声势,未必真会马上出兵。 粮食和人口是诸侯国的根本,在秋季发动战争,还是倾全国之力,简直就是疯子! “谁说秋季不能开战?” 相比旁人受到眼光局限,西原国上下全无负担。 早在春耕之前,